童保暄(童保喧)

童保暄

童保喧一般指本詞條

童保暄(1886~1919),字伯吹,浙江寧海人,人稱“浙江之蔡鍔”。辛亥革命浙江起義發起人。

1907年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入學途中於上海參加光復會。同年底畢業,任軍校副總辦。次年初,入天津陸軍警察學堂。1910年回浙,任新軍21鎮憲兵營執事官。辛亥革命時,浙江革命黨人舉行白雲庵會議謀划起義,會上被推為起義軍臨時總司令,後又被推為指揮。11月5日凌晨杭州光復,他以臨時都督名義發布浙江光復告示。旋感“誠信未孚”,於當日軍政會議上辭職,嗣改任省軍政參謀。浙江援寧支隊成立,任支隊參謀長,進軍南京。南京既克,回杭州任二十四團團長,兼六師參謀長、講武學堂堂長、陸軍國小校長。1914年任第十二旅旅長兼陸軍補習所所長。

護國運動中,與夏超等於1916年4月發動兵變,趕走都督朱瑞。繼任都督屈映光仍暗擁袁世凱復辟帝制,他又聯合夏超迫其辭職,推呂公望任都督兼省長,自任浙江護國軍第一師師長。次年11月,為驅逐在浙江的北洋軍閥楊善德,寧波宣布獨立,發兵曹娥,尋控制百官。楊遣兵鎮壓,他自請出兵,暗與寧波獨立軍相約,待兵至曹娥倒戈反楊。後因有北洋軍第四師炮兵及機槍隊隨部監視,無法按約聯絡,而所部在晨霧中隔江放炮,寧波獨立軍誤以為他變卦即退散。1918年初任援閩浙軍副司令,率第一師藉機離浙。後與護法粵軍密約,等得到北洋政府軍械兵員補充後投粵,旋因呂公望令先頭部隊獨自投粵,他遂退兵駐廈門。次年病逝廈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童保暄
  • 別名:字伯吹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寧海
  • 出生日期:1886年
  • 逝世日期:1919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天津警察學堂
  • 主要成就:1911年,光復杭州
    1911年,光復南京
    1916年,倒袁護法
生平經歷,作品一覽,其一,其二,《黑雲歌》,《三十述懷》,人物軼事,光復杭州,光復南京,臨時都督,倒袁護法,重金藏書,歷史評價,後世紀念,日記,墓穴,

生平經歷

1907年5月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入學途中,由革命黨人呂公望介紹,在上海女報社秋瑾處參加光復會。同年年底畢業,授副軍校總辦職。翌年初,再入天津警察學堂學習,1910年學習結束回浙江,任新軍二十一鎮憲兵營執事官。
童保暄童保暄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浙人奮起回響,童保暄參加浙江革命黨人謀划起義的“白雲庵會議”,被舉為起義軍臨時總司令。至11月初,起義風聲日緊,浙政府已有所聞。11月3日,上海光復成功,在杭革命黨人認為時機已成熟,遂決定提前起義。時呂公望去縉雲聯絡未歸,而顧乃斌朱瑞都以種種藉口不願擔任頗有風險的都督之職,於是公推童保暄為臨時都督。11月4日夜,起義軍攻下巡撫署,5日凌晨宣告杭州光復,童保暄以臨時都督名義出安民告示,曉喻全城。保暄自知資歷淺薄,不宜久任臨時都督之職,在當天召開的軍政會議上辭職。結果,舉湯壽潛為都督。此後,保暄任省軍政參謀,曾派寧海籍軍官華巨熔來家鄉,回響光復,組織縣政府。浙江援蘇支隊成立,保暄積極參加,任支隊參謀處長,進軍金陵。在指揮攻占烏龍山、幕府山和馬群等幾個重大戰役中,頗著戰功。金陵攻克後,童保暄回杭任二十四團團長,兼講武學堂堂長、陸軍國小校長。
童保暄故居童保暄故居
1914年又任陸軍補習所所長、第十二旅旅長等。在“二次革命”中,護國運動自西南發起,童保暄和夏超等極力勸說當時的都督朱瑞宣布浙江獨立,朱不聽,反欲捕殺勸說者,童保暄遂於1916年4月發動兵變,兵圍將軍署,逐走朱瑞。屈映光繼任都督後,表面宣稱浙江獨立,暗中卻迎合袁世凱復辟。陰謀敗露後,童保暄聯合夏超迫使屈映光辭職,推呂公望為都督兼省長。
此後,北洋軍閥楊善德插足浙江,分化浙江革命力量。寧波起而反楊,宣布獨立,發兵曹娥,控制百官陣地。楊善德決定派兵鎮壓。童保暄與寧波原有聯繫,擬進軍到曹娥後反戈倒楊,故自告奮勇,願率部平定寧波,並派三團團長李全義率部即日渡江。楊對童保暄原不放心,即派第四師炮兵及機槍隊隨童部監視,使童保暄無法與寧波獨立軍聯絡。至曹娥兩兵相接,童部在晨霧瀰漫中向對岸放了數炮,獨立軍隨即潰散,聯合反楊一事未能成功。
1918年初,楊善德以調虎離山之計,命童保暄為援閩浙軍副司令,赴閩援助北洋軍閥李厚基。童保暄也想藉機離開虎口,另作計議,遂赴閩。進軍途中,節節勝利。後與護法粵軍議定,待獲得北洋政府補充的軍械和兵員後即投;但呂公望急於求成,竟然背著童保暄暗中活動,策劃前頭部隊陳肇英團長單獨投粵,使保暄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爾後,北京補充的軍械在途中被劫,派往接收的一排騎兵亦全部陣亡,童保暄不得不退兵廈門休整,心中鬱鬱寡歡。1919年病死,年僅三十三歲。

作品一覽

其一

為民為國不為利,萬里一帆君遠征。
童保暄手跡童保暄手跡
武士道傳三尺劍,大和魂造一代英。
腦囊盛盡東洋月,口角自吞北斗星。
賊血濡衣功建日,花開舊圃笑文明。

其二

四面劫塵喚夢回,少年世界少年為。
東島環湖春色早,中邦接陸日光回。
錢塘浪滿瀛洲近,遼渤帆圓蒼海來。
花開文明留意采,好扶祖國上競台。

《黑雲歌》

1910年5月25日
黑雲四合天翻復,風雨同侵東亞陸。
大陸睡獅鼾未醒,眈眈虎狼環且逐。
兩虎相搏各有傷,兩狼相鬥必有辱。
利益均沾互協定,列強盡變舊面目。
吁嗟乎!割地賠款人為食者我為肉。
吁嗟乎!索礦爭路人為逐者我為鹿。
天演地擇誰所主,優者生存劣者撲。
公法公約本無憑,弱者傷亡強者福,
附藤依葛非長策,唯有自強方足補於獨!
君不見遠交近攻祖龍向東吞六國?
君不見兼弱攻昧定遠渡關破西域?
古人非有餘,今人非不足。
有為者亦若是,先皇后皇相繼續。
崑崙巔高萬八丈,天柱頂撐北斗北。
揚州江流四千里,坤鰲肩轉地球軸。
胡元尚能混歐亞,況吾四萬萬同胞古來文明族!
自侮人侮前足訓,前因後果西哲錄。
堅冰之漸數千年,夏後作俑傳家局。
周公作禮細節繁,皇帝神聖民碌碌。
變本加厲漢高祖,竊取天下藏私櫝。
魏晉唐宋元明清,進化唯有愚民求。
民無恆業士趨浮,武缺方略文行牘。
上下蒙蒙無責任,朝朝暮暮爭利祿。
滿目瘡痍待誰醫,大好河山將誰屬?
豈治極必亂亂極復治一治一亂例重複?
抑亂世小康又太平,沿階進行自遲速。
天意人意意茫茫,此身此志空僕僕。
駒光不住閒偏緊,俯仰執劍歌當哭。

《三十述懷》

1941年
民國五年吾三十,國家幼稚吾壯立。
幼稚全憑壯者扶,顛連攙上共和級。
中華國壽四千年,三十之吾何渺然?
多少英雄隨水流,錢塘江上賊授首。
平生最愛是梅花,風雨叢中爭勝名。
世變風雲孰轉坤,戰功羞與故人論。
中原遍染征衣血,戎馬何曾出國門。
遼東笳鼓振西山,嚴日旌旅出玉關。
百萬貔貅齊努力,平城勒石振師還。
立馬崑崙喚主翁,騰雲無首見群龍。
長江一瀉數千里,大地河山指顧中。

人物軼事

光復杭州

1907年秋瑾為準備起義,早在杭州新軍中發展了27名將校為同盟會員。後來章太炎的光復會更在新軍中發展了大批會員。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第八鎮的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成功,人心大振,各地紛紛回響,宣告獨立。光復會陶成章已回上海指揮,同盟會的陳其美不僅自己來杭部署,還先後派蔣介石等來杭州聯絡,敦促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浙江新軍中下級軍官起義,光復杭州。
當推舉何人出任都督時,大家推三諉四,怕的是起義不成,人頭落地。在這緊急情況下,童保暄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表示願當臨時都督,負擔起指揮的重任。起義成功後,即讓位。童保暄這種當仁不讓、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的精神感動了大家,就作出決議:起義臨時司令官童保暄。
1911年,11月3日,上海起義成功。陳英士任滬軍都督。派來了王金髮、蔣介石、張伯岐等率領敢死隊來杭助戰。其中擔任敢死隊的有112名奉化棲鳳漁民。
浙江新軍中革命黨人決定在4日之夜發動起義,參加者有周承英的82標,朱瑞的81標,張國威的炮兵營、徐康聖的工兵營及童保暄的憲兵隊,還有蔣介石、王金髮等人的敢死隊。以左手臂纏白布為標誌,禁止自由放槍,不準殺人放火,免得居民慌亂。軍事部署由可靠憲兵分頭密送。
於是,在1911年11月4日夜晚12時,童保暄指揮革命軍,攻打杭州的巡撫衙門。並與駐城隍山的清廷新軍取得聯繫,約定一見撫署焚燒,即懸掛白旗起義。1911年11月5日凌晨,杭城街頭,白旗飄揚,發出公告,宣告浙江光復。杭州街頭貼滿臨時都督童保暄的安民告示。
參加杭州光復的各地領袖,討論誰來當第一任都督的人選問題,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童保暄考慮到派系林立,各自為政,勾心鬥角;反正他是“為民為國不為名”,在各方面爭執面前,就坦然主動讓位,把都督之位讓給省諮議局人士從上海專程請來的立憲派領導人湯壽潛。

光復南京

杭州起義一舉成功後,八方回響,隨即各府相繼易幟,浙江全省大定。
江浙革命黨人決定組織江浙聯軍攻打南京,於是立即在新軍二十一鎮中抽編一個混成協,名為浙軍援蘇支隊。其中3000人的浙軍是主力,除了張伯岐任團長的先鋒團屬於被調之列,由仙居山區招募來的會黨青年充任敢死隊。呂公望、童保暄、葉頌清等人商量,組織支隊司令部。童保暄擔任參謀處長。
童保暄以重賞選募192名敢死隊員,並與張國威親自指揮炮兵準確轟擊,炮火威力大顯,把城牆摧毀了多處,步騎兵就衝鋒入城。全體將士前赴後繼,奮不顧身,肉搏拼刺,格鬥12小時,殺出了威風。終於奪取天堡城,突破清軍最後防線,攻克金陵。浙軍攻打南京節節勝利。
1911年12月2日圍攻朝陽門,拿下了南京。南京光復,北軍軍心動搖,革命形勢遂見好轉。各獨立省份都派代表到南京商議,組織臨時政府於南京,迎接孫中山到來。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所以說,南京光復為中華民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從此,浙江在民國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國人所敬重。

臨時都督

反清起義真正指揮者
今天史學界談到浙江的辛亥革命,往往稱湯壽潛是浙江的首任都督,但這是一個錯誤。童保暄才是1911年11月5日杭州發動武裝反清起義的真正指揮者,而湯是在起義成功後接替他的人。1911年11月5日早晨,杭州光復,全城白旗招展,貼滿杭城的起義軍安民布告就是以“浙江都督童保暄”署名的,童雖是“臨時都督”,但畢竟是首任都督。
浙軍都督府頒示的戰時軍律告示浙軍都督府頒示的戰時軍律告示
天津出版的《民國報》辛亥第一期(1911年12月1日,陰曆十月十一日出版)刊登的《杭州光復記》就說:“臨時都督童(保暄)即出示安民,並派支隊分據大清銀行,及藩運各庫。”
這說明童保暄的“臨時都督”已經全國知道。
1912年顧乃斌說杭州起義前在自己家中的會議上“議決臨時司令官為童保暄,參謀官葛敬恩”顧乃斌起義前任清浙江新軍82標第3營管帶,起義時被任命為起義軍第2標(即原新軍82標)司令官(相當於團長)。顧乃斌部是杭州武裝起義和攻打浙江巡撫衙門的主力,因此他的回憶極有說服力。
顧乃斌的回憶還指出,在他家的這次會議陳其美“又派黃郛蔣介石陳泉卿到杭”參加,並與黃郛等商準“撥用炸彈五十枚,七米里九子彈三萬顆、手槍五十枝、洋四千元,並告示、旗子、以及炸彈隊若干人”。這說明童保暄這個臨時都督是浙江光復會與上海同盟會兩方面都同意的。因為,杭州起義張貼的告示是在前一日剛剛光復了的上海印製的。杭州當時還在清政府控制之下,為了防止泄密杭州起義時間,起義布告一定不能在杭州印製。因此就排除了童保暄私自印製布告,自稱“都督”的可能。起義前在顧乃斌家召開的這次會議十分重要,據傅墨正的回憶,此次會議的具體日子為1912年11月3日,地點在“上板兒巷老人弄”。筆者暫稱其為“顧家會議”。
臨時總司令背黑鍋
1911年11月5日凌晨,槍炮聲初歇。
到了下午,四聲炮響後,迎紫門上插出白旗,清廷旗兵打開營門投降。最後一個堡壘——旗營攻陷,杭州光復。
此時的杭州城內平靜如常,許多市民也學著革命軍,左臂繫上白布,並搭建了各種彩樓來慶祝“新生”。
臨時司令部城站旅館內,四方來人越聚越多,影響到了火車站正常交通。有人提議就近往梅花碑勸業道署辦公。
城內各處貼出安民告示,署名正是臨時都督童保暄,隔不多久,又貼出了一張浙江軍政府都督湯壽潛的公告,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
起事之初,眾人推諉,童保暄自領臨時總司令。當時褚輔成提議,湯壽潛素有威望,推他為浙江都督。但是,湯壽潛還沒到任,意外發生了。
葛敬恩在《辛亥革命在浙江》中記錄道:十六日(1911年11月6日),眾人在總司令部開軍事會議,集會時紛紛攘攘,有些人自認為立了大功,就要求升官發財,醜態畢露,甚至捶台拍桌,動刀動槍。
臨時都督並非自認
在籌備光復浙江前夕,大家猶豫觀望時,他毅然臨危受命,出任臨時總司令、都督。對此,有人認為是童爭權奪利而來,如光復杭州時擔任攻占撫署的二標先鋒隊官傅墨正在《辛亥革命杭州光復的回憶》中說:“都督人選,因時間匆促前未決定,不料童保暄以個人名義,私刻印信,自任都督,遍貼安民布告……”。呂公望在《辛亥革命浙江光復紀實》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並宣稱童保暄任臨時都督“輿情都指他沐猴而冠,太不識相”。筆者認為,童保暄確實是這次起義的“發號施令”者,但既不是童“自認都督”,也非童“預為奪功”,事實是起義領袖們在起義前幾天在顧乃斌家聚議,議決童為臨時司令官,葛敬恩、黃鳳之等四人為臨時參謀官,起義領導與時間都是事先商定的,並非童保暄自作主張。成功後第三日即功讓於人。

倒袁護法

浙江革命黨人朱瑞見袁世凱氣焰日漸高漲,就派人去拜倒在袁腳下,甘心為袁作走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復辟帝制。孫中山立即發表《討袁宣言》,火速通電各省。1916年春,蔡鍔在雲南發起反袁護國運動,四方回響,浙江人民亦起來反對朱瑞。當時任駐杭第十二旅旅長的童保暄,堅決討袁護法。他進城見朱瑞,要求獨立。朱瑞召集骨幹議決,金華林反對,就連同鄉一師師長葉頌清也不贊成童保暄的主張。童保暄大聲直言:“今日不獨立,恐他日無暇獨立了。”朱瑞毫不客氣地說:“本將軍意見,不必獨立,也不必不獨立,就是中立罷了。”
沒過一天,童保暄已刺探到軍署的陰謀,朱瑞要誘使他到撫署,準備捕殺他,將他置於死地。好在葉頌清還看在同鄉的面子上,派人暗示童保暄,這才僥倖脫險。童保暄一不做、二不休,先發制人於1916年5月12日搶先發動兵諫,率領二十三團、二十四團的親軍,乘夜間潛入城內,自鳳山門和候潮門進占城隍山,炮轟總督府。朱瑞倉惶逃往上海,後又逃到天津,病發而死。
童保暄又重履風範,推拒屈映光為都督。
1916年6月袁世凱倒台,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在1917年初,以國務院命令,任命楊善德為浙江督軍,取代呂公望這個都督省長。
1918年4月至1919年5月,在福建與廣東之間發生了局部的南北戰爭。不管是北京北洋政府的指派,還是楊善德的排擠,童保暄作為軍人,不得不服從命令,親自率軍出發,6月中旬連戰七晚攻克饒平,在閩南取得勝利。
童保暄任閩浙軍副司令。因處境、心情、身體等多方面原因,童保暄在1919年3月下旬檢閱時感染風寒,竟生起病來,得不到妥善醫治,在5月23日不幸去世。

重金藏書

軍人出身的他,官至師長、授閩浙軍副司令。曾以八千銀元購得杭州某藏書樓圖書,藏於寧海老家,題名為“止園”。該藏書樓在他去世後,保存尚好,一直到1950年,由縣人民政府徵集並藏於縣文化館,計線裝書有48箱。1956年,經省文化廳文化處工作人員挑選出精品圖書6麻袋,歸浙江省圖書館收藏。

歷史評價

硬骨頭童保暄。
他是寧海人,有著寧海人的一身硬骨。
因為對革命的忠貞和英勇,時人稱他“浙江之蔡鍔”。
杭州光復、南京光復、倒袁護法的鬥爭中,都無法抹去他的功績。
他短暫的一生,卻因為品德和度量被人稱頌。西湖邊上,還曾建一座童公祠來紀念他。
童保暄去世後,1923年在西湖邊的寶石山下,建造了童公祠。光復會創始人章太炎先生親自撰寫《童師長祠堂記》:“少以乾翮聞于軍中,初舉大義實為乾魁,其後拒袁氏帝制,功亦第一”,對童保暄短暫一生,特別對他的品德和度量,作出了最好評價,充分體現了寧海人的硬骨頭精神。

後世紀念

日記

2007年1月10日,浙江省寧海縣政協與該縣前童鎮黨委聯合召開《童保暄日記》出版首發式。童保暄雖長期戎馬奔波,卻堅持每日寫日記,《童保暄日記》對民國史的研究與編寫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全書共十一卷,記錄了童保暄自1908年至1919年間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事件以及自身的思想、觀點等。

墓穴

童保暄墓位於寧海縣躍龍街道水車村,建於民代,墓體坐北朝南,墓碑為段祺瑞題寫。
童保暄墓童保暄墓
童保暄,曾任浙江臨時都督。童保暄去世後,徐世昌大總統追贈童保暄為陸軍上將(原為中將)。在杭州寶石山建造有童保暄公祠,章太炎曾做《童師長祠堂記》一文以記之,稱讚他“少以乾翮聞于軍中,初舉大義,君實為乾魁,其後拒袁氏帝制,走其幸將,功亦第一”。 此墓風化嚴重,亟待修繕。作為革命烈士墓,童保暄墓具有較高的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2003年3月28日列為第二批縣級文保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