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傳—名人名傳系列

章炳麟傳—名人名傳系列

許壽裳是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與傳記作家。《名人名傳系列·章炳麟傳(J)》是現代中國第一部章太炎評傳。以大勳章作扇墜,臨總統之門,大詬袁世凱之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無第二人:與孫中山同謀革命,其於締造民國之功,孫中山之外,並世無第二人;學術之大,前無古人。於考據諷詁,從國小入手,以樸學為基,以玄學致廣大。對古今東西學問,識其流變,觀其會通,窮其指歸,清代三百年學術中,並世無第二人。

基本介紹

  • 書名:章炳麟傳—名人名傳系列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 作者:許壽裳
  • 出版日期:2009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033961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作者簡介

許壽裳(1883—1948),字季蕘,又作季芾,號上遂,紹興人。現代著名教育家和傳記作家。曾就讀於紹郡中西學堂和杭州求是書院。1902年以官費赴曰留學,入弘文學院補習日文,與魯迅相識,結成摯友,曾編輯《浙江潮》,後轉入東京高等師範讀書。曾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廳廳長、教育部編審等職。1946年任台灣省編譯館館長,後任台灣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著有《魯迅年譜》、《亡友魯迅印象記》、《我所認識的魯迅》、《章炳麟傳》、《俞樾傳》、《中國文字學》、《李越縵(秋夢記)本文考》,以及《傳記研究》、《怎樣學習國語與語文》、《考試制度述要》等。

媒體推薦

“在許壽裳的學術成果中,最具價值的是其傳記文學的研究和寫作。……1945年5月,他的《章炳麟》一書由重慶勝利出版社印行。全面評介了太炎先生的生平和學術成就,堪稱最早的一部章太炎的評傳。”
——陳漱渝《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許壽裳》
“對於這位建國前夕就客死台島的現代名賢,幾十年以來,大陸幾乎絕少有人進行系統的研究,偶或提及,也只是作為魯迅研究的印證資料。於是乎,許壽裳先生的不朽業績一如其人默默無聞,鮮為人知。”
——徐東波《祭奠許壽裳先生》

圖書目錄

代序 有思想的學問家——關於章太炎(陳平原)
第一章 最近三百年來中國政治和學術的鳥瞰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滿洲政府的罪惡
第三節 民族主義的淪沒
第四節 帝國主義的猖狂
第五節 固有學術的消沉

第二章 革命元勛的章先生
第六節 幼年期的民族思想
第七節 會見國父痛駁康有為時期
第八節 光復會時期
第九節 入獄時期
第十節 編輯《民報》時期
第十一節 功成後的做官
第十二節 功成後的被幽囚

第三章 國學大師的章先生
第十三節 治學與師友
第十四節 革命不忘講學
第十五節 語言文字學上的貢獻
第十六節 文學上的貢獻
第十七節 史學上的貢獻
第十八節 經子及佛學上的貢獻
第十九節 對於中印文化溝通的期望

第四章 先生晚年的志行
第二十節 對於甲骨文的始疑終信
第二十一節 對於全面抗日的遺志
第二十二節 先生的日常生活
第二十三節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附錄一《馗書》選
附錄二 紀念先師章太炎先生(許壽裳)
附錄三 作為著述家的許壽裳(陳平原)

文摘

三十七 東京講學實際情形
章先生一生講學。歷有年所,循循善誘,至老不休。本節所言,系專指居東京、編《民報》之時,一面執筆為文,鼓吹革命,目不暇給。然猶出其餘力,為後進講語言文字之學。壽裳幸侍講席,如坐春風。謹就當時實際情形。謦欬所承,略記於下:
先生東京講學之所,是在大成中學裡一間教室。壽裳與周樹人(即魯迅)、作人兄弟等,亦願往聽。然苦與校課時間衝突,因托龔寶銓(先生的長婿)轉達,希望另設一班,蒙先生慨然允許。地址就在先生寓所——牛込區二丁目八番地, 《民報》社。每星期日清晨,前往受業,在一間陋室之內,師生席地而坐,環一小几。先生講段氏《說文解字注》、郝氏《爾雅義疏》等,神解聰察,精力過人,逐字講釋,滔滔不絕。或則闡明語原,或者推見本字,或則旁證以各處方言,以故新義創見,層出不窮。即有時隨便談天,亦復詼諧間作,妙語解頤。自八時至正午,歷四小時毫無休息,真所謂“誨人不倦”。其《新方言》及《國小答問》兩書,都是課餘寫成的。即其體大思精的《文始》,初稿亦起於此時。這是先生東京講學的實際情形。同班聽講者是朱宗萊、龔寶銓、錢玄同、朱希祖、周樹人、周作人、錢家治與我共八人。前四人是由大成再來聽講的。其他同門尚甚眾,如黃侃、汪東、馬裕藻、沈兼士等,不備舉。
三十八 論學微旨
先生講書之外,時宣微旨,深達理要,補前修之未宏,誡膚受之多妄,實足發人猛省。茲錄數則,以見一斑。如說讀書論世。貴乎心知其意,勿拘於表面的文字,曰:
古稱讀書論世,今觀清世先儒遺學,必當心知其意,若全紹衣痛詆李光地佻淫不孝,實未足以為大過。台灣之役,光地主謀,使漢緒由茲而斬,欲明加罪狀則不能,故托他過以譏之也。江子屏《宋學淵源記》,不錄高位者一人,自湯斌、二魏、熊賜履、張伯行之徒,下至陸隴其輩,靡不見黜。而顧、黃二子為明代人物,又別為論敘以見端,誠謂媚於胡族,得登腆仕者,不足與於理學之林也。其他微言難了者,尚復眾多,而侈談封建、井田者為甚。是議起於宋儒。而明未遺民陳之,其言乃絕相反(原註:除王而農別有所感。王崐繩輩意見,則純同宋儒,其他皆有別旨)。寧人之主張封建,後世不明其故,戴子高猶肆口訐之,甚無謂也。宋儒欲以封建、井田致治,明遺民乃欲以封建、井田致亂。蓋目睹胡人難去,惟方鎮獨立以分其權,社會均財以滋其擾,然後天下土崩,而孤憤易除也。當時無獨立及社會主義諸名。有之亦不可明示。托於儒家迂論,乃可引致其途耳。自寧人以下者,斯類多矣。而清雍正、乾隆二朝,亦能窺其微旨。故有言封建、井田者,多以生今反古蒙戮。又數為詔令以駁斥之。若以為沿襲宋儒迂論者,又何必忌之至是耶?然終無可奈何,及同治、光緒以還,行省擁兵於上,會黨橫行於下。武昌倡義,上下同謀,而清之亡忽焉。則先正之謀果效,而腐朽化為神奇之說亦不虛也。嗚呼!前哲苦心若斯者豈獨一端已?後之學者其識之哉!
(《自述學術次第》)又說中國學術,在野則盛,在朝則衰。故提倡自由研究之風,曰:
中國學術,自下倡之則益善. 自上建之則日衰。凡朝廷所闓置,足以乾祿,學之則皮傅而止,不研精窮根本者,人之情也。會有賢良樂胥之士,則直去不顧,自窮其學。故科舉行千年,中間典章盛於唐,理學起於宋,天元四元興宋、元間,國小經訓防於清世①。此皆軼出科舉,能自名家。寧有宮吏獎督之哉?惡朝廷所建益深,故其自為益進也。
(《文錄》卷二《與王鶴鳴書》)
又說日本學術,采自西方,而中國猶有所自得,常以此諭青年學子,並作《原學》篇以申此義:
世之言學,有儀刑他國者,有因仍舊貫得之者,其細征乎一人,其巨征乎邦域。荷蘭人善行水,日本人善侯地震,因也。山東多平原大壇,故鄒、魯善頌禮。關申四塞便騎射。故秦、隴多兵家。海上蜃氣,象城闕樓櫓。悅苯變眩,故九州、五勝怪迂之變在齊稷下。因也,地齊使然。周室壞,鄭國亂,死人多而生人少。

序言

身兼鬥士與學者的章太炎(1869-1936),一生屢遭世變,多次捲入政治鬥爭旋渦,可依然著述、講學不輟。早年奔走革命,不忘提倡學術;晚年闡揚國故,可也呼籲抗日。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徘徊.是清末民初學者的共同特徵;章太炎的好處是乾什麼像什麼,是個大政治家,也是個大學者。後世學人關於民國以後的章太炎是否“退居於寧靜”的爭論,未免過分集中關注其政治生涯。換一個觀察角度。由從政轉為問學,很難簡單認為“頹唐”或“消極”。在我看來,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國最博學、思想最複雜高深的人物。魯迅稱章氏為“有學問的革命家”,我則傾向於將其作為“有思想的學問家”來考察。
談論章太炎的思想與學術,很難不作分期把握,因其思想龐雜且變化多端,根本無法“一言以蔽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