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走馬圖

章台走馬圖

《章台走馬圖》是清代畫家袁江創作的絹本設色水墨畫,現收藏於濟南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章台走馬圖
  • 規格:縱73厘米、橫103厘米
  • 現收藏地:濟南市博物館
  • 作者:袁江
  • 畫作類型:設色水墨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章台走馬圖
畫家繪出險峻的高峰、遠山。山巒被煙雲環繞,山下樹木豐茂,樓閣、亭台隱現在樹木之間。畫面較遠處,位於半山腰的亭子在樹木的掩映下露出屋頂。
畫家在畫面左上方以行書題款:“章台走馬圖。邗上袁江擬意。”鈐“袁江印”白文印、“文濤”朱文印。

創作背景

清代宮廷中有著眾多畫家供職。清代宮廷繪畫在順治、康熙時期屬於初創階段,畫家及作品都未形成規模和特色,繪畫機構也不完備。雍正、乾隆時期,因國力極盛、清政府經濟實力雄厚,宮廷繪畫也達到了高峰。繪畫創作的組織機構日趨完善,雍正時有“畫作”“畫院處”等,均隸屬於內務府。至乾隆元年(1736),清宮廷建立“如意館”。清代昭連《嘯亭雜錄》記載:“如意館在啟祥宮南,館室數楹,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軸之諸匠皆在焉。”此時,宮廷畫家數量增多,大部分具有影響力、成就卓越的宮廷畫家也都活躍於這一時期。袁江便在雍正時期被召入宮廷為祗候。

藝術鑑賞

山坡處有一大型院落,布局立體、清晰,並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顯得虛實相融、重點突出。這也體現了畫家在“經營位置”方面的深厚功力,使畫面嚴謹細膩又不呆板,富有自然天趣。高山、樓閣三面環水,只有一座石拱橋與外部相連,來往的馬匹、行人熙熙攘攘,顯得十分熱鬧。畫面右側亦有二層樓閣,屋外有兩匹馬正在休息。與畫面正中的建築相比,此樓閣較為簡陋,可見是馬匹出入、休息之地。畫面近景中,水面上的船隻停靠於石灘邊。岸上有一前一後兩人正在行走。後者挑著物品朝船隻走去,應為前者的隨從,二人似乎要渡江。整幅畫面高山、平湖、樓閣、行人、馬匹等渾然一體,體現出袁江深厚的畫面處理功力。
從繪畫作品來看,袁江習宋人筆意。他早年師法仇英,青綠山水功力深厚,所繪山石、樹木、建築的形態、樣式均一絲不苟。他汲取了仇英的繪畫精髓,並加之自我創新,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畫風。同時,他在“南宗”當道、“北宗”山水幾乎無人問津的時期,逆潮流而行之,大膽地嘗試描繪筆力雄健、丘壑嚴謹的北派山水。他將雄偉壯闊的山色與富麗堂皇的樓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作品既精細入微,又氣勢磅礴,在當時千篇一律的山水畫中脫穎而出。
作為明、清兩代的經濟發展要地,揚州匯聚了眾多商人。鹽業的發展使得北方龐大的商業集團——晉商將活動的舞台轉移到鹽業集散基地——揚州。晉商謹慎、樸實的性格正好與袁江的“北宗”山水界畫所透露出的氣質不謀而合。因此,袁江與晉商有著密切的交往,他們也成為袁江繪畫發展的主要贊助者。據歷史文獻可知,袁江一生創作了大量繪畫作品,但大部分畫跡並沒有留存在揚州,而是集中於山西省。可見北方商人對袁江繪畫作品的喜愛。
袁江的作品有粗筆和細筆之分。其大部分作品屬於工整細緻的細筆,少量作品則較為粗放。從時間上看,他創作細筆作品於人生的早、中期,而到了晚年略見粗筆。他的繪畫具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後世一些追隨者雖模仿他的畫作,但遠遠無法與之媲美。他所運用的表現技法及其形成的藝術魅力為中國畫的探索和創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作者簡介

袁江,字文濤,號岫泉,江都(今江蘇揚州)人。他善畫界畫,是中國繪畫史上頗具影響力的畫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界畫山水當以袁江最為出名。他專攻山水、樓台,師法宋人,繪畫題材多為古代宮苑。在袁江生活的年代,畫壇可謂豐富多彩,諸流派異彩紛呈。這一時期,有以“四王”為代表的復古派,江浙有“金陵八家”,徽州有“新安畫派”,還有比袁江稍晚的“揚州八怪”等。袁江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青綠山水和界畫獨樹一幟,以不同的筆墨形式崛起於畫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