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延安口述-歷史》是一套以口述實錄、訪談錄、回憶錄、老照片以及有關原始檔案為基本內容的黨史史料集成。我們試圖以親歷者、當事人、知情者的講述與回憶來補充黨史中的歷史要點和歷史細節,還原歷史事件,呈現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輝煌歷程,再現一個本色、真實的延安。《窯洞軼事》回歸延安時期的“人”本身,關注對象包括革命領袖、保小學生,外來知識分子、本土勞動英雄,外籍革命者、日本戰俘,等等。通過親歷者的回憶和口述,將鮮見於公眾視野的延安故事整理匯集,從“軼事”的獨特角度對當時延安各階層與各界人士的工作、情感和生活立體呈現,讓讀者更直觀地認識一個個生靈活現的“延安人”。
基本介紹
- 書名:窯洞軼事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 頁數:327頁
- 開本:16
- 品牌: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任文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37716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窯洞軼事》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窯洞裡的革命家
紅色警衛鄔吉成回憶往事
我眼中的陳雲部長
記三位元帥
延安總部高參室實錄
領袖的宿營地
幾位領導人的延安軼事
我所知道的朱總司令
窯洞裡的文化事業
憶我在延安的工作和讀書生活
憶清涼山的戰鬥歲月
延安播音生活回憶
延安作家俱樂部
延安時期的冼星海
在革命聖地的日子裡
西戰團軼事
鳳凰山下學攝影
延安“部藝”引領我走進音樂殿堂
窯洞裡的愛情
延安式的戀愛和結婚
毛澤東與江青
在延安和家英相識相愛的日子
從延安到西柏坡———王光美回憶與劉少奇的相識相戀
我和丁玲的相愛與結合
我的愛情在延安開花結果
在我倆結婚的這—天
軍歌嘹亮的歲月——我與關律成的異國情緣
青年人的個人問題
窯洞生活趣憶
土裡刨出來的娃娃
一個“沒用”的知識分子在延安的生活經歷
鬧”鬼”·捉“鬼”
我丈夫發現了南泥灣
模範英雄吳滿有是怎樣發現的
打井
南泥灣的—次春節文化活動
回憶賀龍師長視察南泥灣部隊
在延安開荒種地
跟著毛主席逛廟會
窯洞過窖
英國紳士訪延安
蘇聯大夫在延安
毛澤東的窯洞
王安娜在延安
延安教堂里的燈火——憶張(學良)周(恩來)初次會晤
白求恩說: ”病人敲醫生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故鄉的懷念
紅色警衛鄔吉成回憶往事
我眼中的陳雲部長
記三位元帥
延安總部高參室實錄
領袖的宿營地
幾位領導人的延安軼事
我所知道的朱總司令
窯洞裡的文化事業
憶我在延安的工作和讀書生活
憶清涼山的戰鬥歲月
延安播音生活回憶
延安作家俱樂部
延安時期的冼星海
在革命聖地的日子裡
西戰團軼事
鳳凰山下學攝影
延安“部藝”引領我走進音樂殿堂
窯洞裡的愛情
延安式的戀愛和結婚
毛澤東與江青
在延安和家英相識相愛的日子
從延安到西柏坡———王光美回憶與劉少奇的相識相戀
我和丁玲的相愛與結合
我的愛情在延安開花結果
在我倆結婚的這—天
軍歌嘹亮的歲月——我與關律成的異國情緣
青年人的個人問題
窯洞生活趣憶
土裡刨出來的娃娃
一個“沒用”的知識分子在延安的生活經歷
鬧”鬼”·捉“鬼”
我丈夫發現了南泥灣
模範英雄吳滿有是怎樣發現的
打井
南泥灣的—次春節文化活動
回憶賀龍師長視察南泥灣部隊
在延安開荒種地
跟著毛主席逛廟會
窯洞過窖
英國紳士訪延安
蘇聯大夫在延安
毛澤東的窯洞
王安娜在延安
延安教堂里的燈火——憶張(學良)周(恩來)初次會晤
白求恩說: ”病人敲醫生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故鄉的懷念
序言
“紅色延安口述。歷史”是一套以口述實錄、回憶錄、訪談錄以及相關原始檔案並配以歷史圖片為基本內容的史料集成。它試圖以親歷者、當事人、知情者或者後代的講述、回憶,來還原歷史真相,呈現延安十三年的輝煌,從而改善當代人對“符號化”延安的僵化認識,再現一個本色、真實的延安。入選文章均來自已出版的圖書、雜誌、報紙,酌量選錄地方黨史辦公室、政協文史機構等征研的資料。
叢書所選文章注重大歷史背景下個人獨特的經歷和感受,尤重對歷史細節的挖掘和梳理。叢書內容雖以回憶、口述等形式呈現,但其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有益於對當代讀者,特別是對青少年讀者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與意義。
叢書共17種21冊。內容包括口述實錄、回憶錄、訪談錄、重要的檔案材料及代表性研究文章。口述實錄、訪談錄與回憶錄前均設定了對口述人或回憶人的簡要介紹,並突出介紹口述人或回憶人在延安的工作或生活經歷。
所選文章中,因個人當時的見聞條件、歷時記憶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以及可能附加的主觀因素等,講述人或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憶述不一定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觀真實,且不同的親歷者對同一事件的細節敘述也常稍有出入,這一方面反映了歷史事件的複雜性、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說明歷史應該是“人的歷史”,不能只有一種“寫法”或“說法”,更不存在“唯一性”,這樣才能更趨歷史“真相”。為尊重原作,編者收入時未強求統一,多以“編者注”提醒讀者注意。
入選文章寫作時間跨度從上世紀30年代到本世紀初,每篇文章自有其文字風格和時代的語言習慣,收入本叢書時,除特殊情況外,皆尊重原文,不做改動;原書專名(人名、地名、術語)及譯名與今不統一者,多未做改動。如確係作者筆誤、排印錯誤、數據計算與外文拼寫錯誤等,則予以修正。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依據現有出版規範做了統一處理。除特殊情況外,原文篇後注或行文注統一移作腳註,文獻著錄稍加統一。
由於我們工作經驗不足,或翻檢資料有限,或水平、認識有限,其中可能存在訛誤或差錯,敬請方家、讀者批評指正。
作為一套大型彙編叢書,涉及文字與圖片等著作權聯繫方面的工作難度很大,我們進行了多方努力和聯繫,但仍有部分作者信息不明或原工作、生活地址變動而無法聯繫,希望著作權人或著作權繼承人見書後與我們聯繫,以奉稿酬與樣書。
謹以“紅色延安口述·歷史”的出版,向革命先輩致敬!
叢書所選文章注重大歷史背景下個人獨特的經歷和感受,尤重對歷史細節的挖掘和梳理。叢書內容雖以回憶、口述等形式呈現,但其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有益於對當代讀者,特別是對青少年讀者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與意義。
叢書共17種21冊。內容包括口述實錄、回憶錄、訪談錄、重要的檔案材料及代表性研究文章。口述實錄、訪談錄與回憶錄前均設定了對口述人或回憶人的簡要介紹,並突出介紹口述人或回憶人在延安的工作或生活經歷。
所選文章中,因個人當時的見聞條件、歷時記憶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以及可能附加的主觀因素等,講述人或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憶述不一定完全符合已逝的客觀真實,且不同的親歷者對同一事件的細節敘述也常稍有出入,這一方面反映了歷史事件的複雜性、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說明歷史應該是“人的歷史”,不能只有一種“寫法”或“說法”,更不存在“唯一性”,這樣才能更趨歷史“真相”。為尊重原作,編者收入時未強求統一,多以“編者注”提醒讀者注意。
入選文章寫作時間跨度從上世紀30年代到本世紀初,每篇文章自有其文字風格和時代的語言習慣,收入本叢書時,除特殊情況外,皆尊重原文,不做改動;原書專名(人名、地名、術語)及譯名與今不統一者,多未做改動。如確係作者筆誤、排印錯誤、數據計算與外文拼寫錯誤等,則予以修正。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依據現有出版規範做了統一處理。除特殊情況外,原文篇後注或行文注統一移作腳註,文獻著錄稍加統一。
由於我們工作經驗不足,或翻檢資料有限,或水平、認識有限,其中可能存在訛誤或差錯,敬請方家、讀者批評指正。
作為一套大型彙編叢書,涉及文字與圖片等著作權聯繫方面的工作難度很大,我們進行了多方努力和聯繫,但仍有部分作者信息不明或原工作、生活地址變動而無法聯繫,希望著作權人或著作權繼承人見書後與我們聯繫,以奉稿酬與樣書。
謹以“紅色延安口述·歷史”的出版,向革命先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