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之樓蘭傳說

穿越時空之樓蘭傳說

《穿越時空之樓蘭傳說》是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小佴。小說講述了魔血水晶的光芒將21世紀的芭蕾少女郁明月帶回了傳說國度——樓蘭古國,展開了一段穿越千年的傾世絕戀。

基本介紹

  • 書名:穿越時空之樓蘭傳說
  • 又名:樓蘭傳說
  • 作者:小佴
  • 原版名稱:穿越時空之樓蘭傳說
  • 出版社:太白文藝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歷史上的樓蘭,

基本信息

作者:小佴。
出版社:太白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在這個時空,她被大漢贈給樓蘭的和親舞姬綠笙作為替身留在了樓蘭王宮,知曉她身份的神使祭祀牙迦一直對她照護有加,與此同時,王弟安歸因為她的關係開始對自己所失去的一切表示出占有欲,而長相酷似在21世紀她所暗戀的少年許澤的樓蘭王尉屠耆對於她也是特殊存在,在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中,郁明月遭遇了種種陰謀,在其後的祭神大典中,她又被選為樓蘭的命運使者,與這些命中注定了羈絆與糾纏的人一同踏上了尋找龍脈之旅。她的愛情與命運如何變遷?樓蘭的命運又是否會因她而改變?
《純愛BOX》數期打榜之作。
男女主角介紹:
郁明月:來自21世紀的芭蕾少女,被魔血水晶帶至樓蘭古國,純真,善良卻又不乏軟弱。
尉屠耆:樓蘭的新王,脾氣暴烈而又容不下欺瞞的率直性格,與郁明月在現代所暗戀的少年長得一模一樣。
第一部分
“真的不要再這樣活下去了!”燈火璀璨的高樓頂端似乎有誰在這樣吶喊。許澤抬起頭,身體因為提著裝滿食品的袋子而微微傾斜著。目光投放到黑暗中某一點。是誰處在這樣黑暗的世界嗎?那么自己所在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即使已經很晚了,可是繁忙的主街道依然車水馬龍。偶爾可以見到放課後的學生奮力踩著腳踏車的疲憊身影。好像除了自己,誰也沒有聽到那樣絕望的吶喊。那么,又是誰在吶喊著“真的不要再這樣活下去了”這樣真實的心情呢?思緒有那么一瞬間的恍神。
第二部分
許澤。郁明月合上眼睛。身體被一雙有力的手臂託了起來。鼻間嗅到令人清醒的青草味道。郁明月迷糊地睜開眼睛。望進尉屠耆滿是擔憂的眼睛裡。“你……”風迷濛了她的眼睛。是錯覺還是真正的你呢?“不要說話。”環緊了臂彎里的人。尉屠耆說道:“現在我帶你上去。”在即將跌入湖水的那一刻,尉屠耆足尖輕點水面,抱著郁明月騰空而上。沿著風的逆行軌道,郁明月清晰地聽到了自己的心跳。“不會有事的,勿須憂心。”看著身影重疊的兩人。牙迦背過身,握緊手指。神情淡淡地對著淚眼盈眶的尉靈兒說道。“呼——!我就知道屠耆哥哥會化險為夷的!”尉靈兒擦乾淚水,高興地說。
第三部分
看著吉路那一陣青一陣白的臉,尉靈兒故意對著她做出了“請”的姿勢,吉路那冷笑一聲,甩袖離開。夜幕已降臨,明日,就是晉封大禮!天空還是蒙蒙亮,尉蘭就叫醒了郁明月,為她細心妝扮起來。尉蘭打開一個朱紅色小盒,用指甲輕輕挑出一抹桃紅,然後塗抹在郁明月的臉頰上,她很用心的塗塗抹抹直至少女白皙的臉頰透出動人的紅暈,這才滿意地罷手。“綠笙小姐,你真美。”修長的碳眉筆輕掃過郁明月的柳月黛眉。尉蘭真心地感嘆:“從今往後,應該改口喚你王妃了吧。”郁明月輕笑著手指輕輕擦了擦唇上過於艷麗的紅色,卻被尉蘭伸手阻止。

歷史上的樓蘭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曾經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現只剩遺蹟,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圖示為樓蘭古城現狀。樓蘭[1],西域古國名。(英文為:Kroraina)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樓蘭位於東經89°55′22〃,北緯40°29′55〃。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國人屬印歐人種,語言為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定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古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蹟。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漢書·匈奴列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管轄。遺蹟現狀 樓蘭古城現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 樓蘭古城遺址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樓蘭古城的發現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片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裡就是樓蘭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邊長在330米左右,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蹟,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蹟。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布著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 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掠走。樓蘭文化 樓蘭文化堪稱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觀。據考古學家證實:塔里木河盆地人類活動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如果我們把遺棄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紅線聯接起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有的古城包括樓蘭王國在內,突然消失的時間都在公元四一五年,所有的遺址都在距今天人類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時至今日,儘管有眾多學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諸如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至今還是個偌大的謎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輪台古城、且末遺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畫等等,都是世界級的旅遊景點。在人類歷史上,樓蘭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們在樓蘭文化所表現出的興趣與熱情,充分說明樓蘭不僅是屬於中國的,而且是屬於人類的。樓蘭是祖先留給巴州的一筆無法估量的歷史遺產,也是巴州人的驕傲。同時也意味著挖掘、整理、研究樓蘭文化。以各種方式展示樓蘭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當21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時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這就是以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契機,以經濟實力的全面增長為前提,有計畫地開發樓蘭及古城文化遺產。使它們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服務。實際上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樓蘭文化以新的生命。歷史上的樓蘭國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衝,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締結攻守同盟失敗。此後派遣大軍討伐遠方的大宛國,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諸國。這些使者通過樓蘭的時候,樓蘭由於不堪沉重的負擔,以至殺戮使者。漢武帝終於派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降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至漢王朝作人質。樓蘭同時也向匈奴送去一個王子,表示在匈奴、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一個屬國時,樓蘭王通匈奴,在國內屯駐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漢朝廷。漢武帝再次派兵討伐樓蘭,直逼首府扦泥城,樓蘭王大恐,立刻打開城門謝罪,武帝要其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死去,招在漢朝作人質的王子回去繼位,王子非常悲痛,不願輕易回國,由其弟繼承了王位。新王時間不長死去,匈奴趁這個機會以昔日在自己國家作人質的前國王的長子繼承了王位,漢武帝聽到這個訊息後大吃一驚,迅速派使者前往勸誘新立國王至漢朝廷,欲扣作人質,未能成功。此後二三年間,漢與匈奴沒有發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樓蘭國境接近玉門關,漢使者經常通過這個關門前往西域諸國,要經過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中經常有風,將流沙捲入空中形狀如龍,迷失行人,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嚮導和飲用水,因漢使屢次虐待嚮導,樓蘭拒絕服從其命令,兩者之間關係惡化。漢武帝最終派刺客暗殺了新國王。為在漢朝廷作人質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樓蘭繼承王位。但是國王戰戰兢兢害怕遭遇暗殺。漢武帝在保護國王的名義下派部隊駐屯樓蘭境內,從而為討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時與樓蘭的關係,此後漢王朝勢力衰弱,樓蘭再次背叛。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銷聲匿跡。 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王國的必然消亡。 無論怎么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那裡去,那裡能活命,就往那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樓蘭:俗稱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裡只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樓蘭古城之謎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東,到達孔雀河下游,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3月27日,探險隊到達了一個土崗。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斯文·赫定發現他們帶來的水泄漏了許多。在乾旱的沙漠中,沒有水就等於死亡。他們於是去尋找水源,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一座古城出現在他們的眼前:有城牆,有街道,有房屋,甚至還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在這裡發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幣、絲織品、糧食、陶器、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120片竹簡和幾支毛筆…… 斯文·赫定回國後,把文物交給德國的希姆萊鑑定。經鑑定,這座古城主是赫赫有名的古國樓蘭,整個世界震驚了,隨後,許多國家的探險隊隨之而來…… 經歷史學家和文物學家長期不懈的努力,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被撩開了一角。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組織了樓蘭考古隊,開始對樓蘭古城古道進行調查、考察。在通向樓蘭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隊發現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幾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壯觀:圍繞墓穴是一層套一層共七層由細而粗的圓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狀四面展開的列木。整個外形像一個大太陽,不由得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它的含義究竟如何,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可以從王昌齡的《從軍記》中看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說法二:樓蘭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遊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 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游移有直接關係。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消失真正原因概述 到新疆,對一個探險旅遊者來說,有一處地方是充滿吸引力的。這個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 古樓蘭位於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這裡悠久的歷史、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多少人的興趣——許多中外遊人和探險家都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樓蘭。1979年1月,我國已故科學家彭加木就曾從孔雀河北岸出發,徒步穿過荒漠到達樓蘭遺址考察。 樓蘭在歷史上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中西方貿易的一個重要中心。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這是文獻上第一次記載樓蘭城。西漢時,樓蘭的人口總共有1萬4千多人,商旅雲集,市場熱鬧,還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寶塔。然而當時匈奴勢力強大,樓蘭一度被他們所控制,他們攻殺漢朝使者,劫掠商人。漢武帝曾發兵破之,俘虜樓蘭王,迫其附漢。但是樓蘭又聽從匈奴的反間之計,屢次攔殺漢朝官吏,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將軍霍光派遣傅介子領幾名勇士前往樓蘭,設計殺死了樓蘭王嘗歸,立嘗歸的弟弟為王,並改國名為鄯善,將都城南遷。但是漢朝並有放鬆對樓蘭的管理,“設都護、置軍候、開井渠、屯田積穀”,樓蘭仍很興旺。 東晉後,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無暇顧西域,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聯繫。到了唐代,中原地區強盛,唐朝與吐蕃又在樓蘭多次兵戎相見。“五月天山雪,天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抑玉鞍,原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可見,樓蘭在唐朝還是邊隆重鎮。然而,不知在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城鎮神秘地消失了。樓蘭古國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們猜了若干世紀的不解之謎。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帶領一支探險隊到新疆探險,他們在沙漠中艱難行進。我國維吾爾族人愛克迪在返回原路尋找丟失的鐵斧,遇到了沙漠狂風,意外地發現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這發現告訴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達這神秘城堡,發掘不少文物,經研究後斷定,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時古樓蘭城。 樓蘭城的再現,引得各國探險家爭相前往探險覓寶。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國人亨遷頓、日本人桔瑞超先後抵達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遺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樓蘭城從沙丘下被人發現了,但一個更大的謎困惑著探險家們:繁華多時的樓蘭城為什麼銷聲匿跡,綠洲變成沙漠、戈壁,沙進城埋呢? 1878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考察了羅布泊,發現中國地圖上標出的羅布泊的位置是錯誤的,它不是在庫魯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爾金山山麓。當年普爾熱瓦爾斯基曾洗過澡的羅布泊湖水漣漪,野鳥成群,而今卻成了一片荒漠、鹽澤。也就是說,羅布泊是個移動性的湖泊,它實際的位置在地圖位置以南2度緯度的地方。 普爾熱瓦爾斯基部分解開了這個謎。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學工作者對它進行了幾次詳細考察,終於揭開了這個被風沙湮沒1600多年的“沙中龐貝”之謎,使人看到了它的本來面目—— 樓蘭古城的確切地理位置在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積為10萬8千多平方米。城東、城西殘留的城牆,高約4米,寬約8米。城牆用黃土夯築;居民區院牆,是將蘆葦紮成束或把柳條編織起來,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楊木的柱子,房屋的門、窗仍清晰可辯;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築,牆厚1.1米,殘高2米,座北朝南,似為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城東的土丘原是居民們拜佛的佛塔。 羅布泊怎會游移呢?科學家們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積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匯聚在羅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長,泥沙越積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覓新道,流向低洼處,形成新湖。而舊湖在炎熱的氣候中,逐漸蒸發,成為沙漠,水是樓蘭城的萬物生命之源。羅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樓蘭城水源枯渴,樹木枯死,市民皆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終於被沙丘湮沒了。 樓蘭的消失跟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也有關係。樓蘭地處絲綢之路的要衝,漢、匈奴及其他遊牧國家,經常在樓蘭國土上挑起戰爭;為了本國的利益過度墾種,使水利設施、良好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公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塞,在今尉犁東南改道南流,”致使樓蘭“城郭巋然,人煙斷絕”、“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羅布泊曾經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達12000平方公里,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里,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至1972年,卻最終乾涸。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曾經水豐魚肥的羅布泊變成茫茫沙漠?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當年絲綢之路的要衝——樓蘭古城變成了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一直是個科學之謎。 最近,中科院羅布泊環境鑽探科學考察隊對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考察隊認為:據初步推斷,隨著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萬年前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遷移,乾旱化逐步加劇,最後導致整個湖泊乾涸。這樣的一個解釋顯然並不能讓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則認為,羅布泊乾涸的原因很複雜。這裡面既是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地域性的問題,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還有人為方面的因素。全球氣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約萬年前,地球環境發生了空前的變化,即由末次冰期的乾冷環境演變成冰期後時期的濕潤環境,藉此契機,人類文化也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而一萬年之後,地質環境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性變化,距今約10000年至8000年為升溫期,距今約8000年至3000年為高溫期(氣候適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為降溫期。這三大環境格局變化為地質、生物、化學與物理的古環境研究所證實,只是在三階段劃分的時間上,由於方法、地點或研究對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這種環境氣候的變化規劃了人類的活動範圍與方式。 以樓蘭為例,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涉足這裡,青銅器時代這裡人口繁盛,這時恰值高溫期,羅布泊湖面廣闊,環境適宜。但此後進入降溫區後,水土環境變差,河水減少,湖泊縮減,沙漠擴大。在距今約2000年左右旱化加劇,這表現在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冰進發生,黃土堆積,湖沼消亡,海退發生。 樓蘭古城的消亡大約在公元前後至四世紀(中原的漢朝到北魏時期),這時正是旱化加劇的時期。其實,在這一旱化過程中,不僅是樓蘭古城消亡,而且由於沙漠擴大,先後發生尼雅、喀拉墩、米蘭城、尼壤城、可汗城、統萬城等的消亡。 樓蘭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國北方,甚至是世界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空間,只是由於樓蘭處在乾旱內陸,這裡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變化更顯著罷了。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氣候的變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萬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這種隆起對中國西北部的氣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由於羅布泊所處的地理位置位於東亞西北內陸,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幾乎都很少到達這裡。 當全球氣候發生變化時,整個東亞西部都開始出現了乾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趨勢。在這期間,羅布泊開始從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萬年左右的時候,湖面急劇下降到最後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統一的古羅布泊分解成現在的台特瑪湖、喀拉和順湖和北面較大的羅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還有一點必須值得注意,據說從近來的遙感資料判斷,孔雀河上游曾發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這次滑坡整個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羅布泊的來水被斷。現在的問題是還不知道這次滑坡的具體時間,它是否發生在羅布泊乾涸之前還有待於研究。人類過度開發加速羅布泊消亡 人類活動對羅布泊乾涸的影響,在晚近期可以說越來越大。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樓蘭古城正建立在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這裡曾有長勢繁茂的胡楊樹供其取材建設。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掉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產生負作用。 在這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水系的變化和戰爭的破壞,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5號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樹樁”說明,樓蘭人當時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機,只好祈求生殖崇拜來保佑其子孫繁衍下去。但他們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樹木,使當地已經惡化的環境雪上加霜。 羅布泊的最終乾涸,則與我們解放後在塔里木河上游的過度開發有關。當年我們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後,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現斷流。這一點從近年來的黃河斷流就可以得到印證。羅布泊也由於沒有來水補給,便開始迅速萎縮,終至最後消亡。樓蘭古城消失成為“曠世之憾”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都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首次對外宣布樓蘭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沙漠中考察,他僱傭的驢工兼嚮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因丟失工具,在尋找的途中,偶然在羅布泊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斯文·赫定聽說後,馬上隨艾爾迪克來到了遺蹟處,發現這片古代遺蹟地面上,散布著美麗的木雕、織物、錢幣。 因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經過一年的準備,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片遺蹟,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發掘工作。經過整理分析,赫定根據出土文書中有樓蘭字樣,遂將此遺蹟定為樓蘭,這一重要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贏得了極大的榮譽。 隨後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著赫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發掘工作更徹底和細緻,但同時也是破壞和掠奪性的。這些工作成了以後樓蘭探險的重要地理依據。 儘管從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難以辨認樓蘭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學家從大量資料和考察中發現,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據專家分析,樓蘭遺蹟已經有了1800年的歷史,經歷了風沙洗劫後,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看,當時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遺蹟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細的木製品和古錢幣又提醒人們,樓蘭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專家認為,樓蘭城中已有了貧富分化,這些木製品同時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精湛的手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專家發現,像這樣的民宅,留存下來的還有幾十間,並集中在城西組成了居住區,而在城東又分別有行政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規劃和發展意識顯而易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