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正義視角下土地利用衝突過程、績效與治理研究

空間正義視角下土地利用衝突過程、績效與治理研究

《空間正義視角下土地利用衝突過程、績效與治理研究》是依託華僑大學,由鄒利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正義視角下土地利用衝突過程、績效與治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鄒利林
  • 依託單位:華僑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當前以土地為核心的資源要素在城鄉間非均衡流動所產生的土地利用衝突及正義缺失問題已經成為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本項目首先將空間正義思想引入土地利用衝突研究範疇,並將其置身於中國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現實狀態對土地利用衝突空間表達下重新解讀,進而在此基礎上構建PCHMT分析框架;其次,提出“土地利用衝突績效”這一命題,並結合問卷調查和熵權TOPSIS測度晉江市七個年份的土地利用衝突績效;再次,構建以政策績效與環境績效為約束條件和以效益績效、效率績效、公平績效為準則條件的衝突識別框架,以識別不同時期土地利用衝突源區並診斷其強度;最後,在協調利益相關者合理權益需求的基礎上對未來衝突演變情景採用CA-Markov模型進行模擬預測,從而提出基於利益權衡的土地利用衝突定量與定位治理策略。該研究在理論上將豐富土地利用衝突研究的理論體系,在實踐上可為政府、企業和公眾採取合理的用地策略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然而在缺失正義的價值訴求與制度供給條件下,要素和資源仍然源源不斷地從鄉村湧向城市,造成城鄉社會空間與地理空間的隔離與割裂進一步加劇,由此引發的土地利用衝突及正義缺失問題成為社會熱點。為此,本項目界定了土地利用衝突內涵,識別了土地利用衝突源區並診斷其強度,提出了基於利益權衡的土地利用衝突治理策略。研究表明:(1)土地利用衝突是指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利益相關者圍繞土地利用方式與結構所產生的人地之間的空間競爭與權益衝突的現象;(2)福建省東部沿海地區採用“有序增加鄉村旅遊空間,積極引導鄉村旅遊產品轉型,擴大現有旅遊空間容量”的思路,西部地區採用“最佳化交通網路,適度增加鄉村旅遊空間”的思路,中部地區宜採用“整合現有鄉村旅遊空間,加強星級鄉村旅遊空間建設”的思路進行最佳化布局;(3)武夷山度假區呈較嚴重脅迫狀態,度假區生態、生產與生活適宜性用地的空間集聚特徵與面積構成差異顯著,無衝突區、輕度衝突區、中度衝突區、強烈衝突區、劇烈衝突區的面積占比依次為17.76%、35.59%、22.37%、23.74%、0.55%;(4)依據土地利用的產業屬性、社會屬性和管理屬性將縣域土地從生產、生活與生態的角度劃分為17個類型,並提出了“三生用地”的數量結構與組合結構兩種分類表達範式;(5)基於國際上可持續發展廣泛認可的“生態-生產-生活”視角,理論上構建了土地利用衝突識別與強度診斷,實證研究表明整個南安市都面臨發生潛在土地利用功能衝突的危險;(6)倡導按照衝突區的“分布-地類-表現-程度”制定土地利用轉換規則,利用CA-Markov模型模擬未來可持續土地利用情景。本項目在理論上進一步豐富了空間正義思想的研究範疇,深化了土地利用衝突研究的理論體系,拓展了地理空間“文化轉向”研究的思路範式,在實踐上既可為政府如何制定科學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決策參考,也可為企業和公眾採取合理的用地策略提供決策指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