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航空兵的若干架飛機或直升機在空中按戰鬥部署展開後形成的編隊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軍航空兵戰鬥隊形
- 外文名:combat formation of air force aviation
包括飛機編隊隊形和機群隊形。按疏密程度,分為密集隊形、疏開隊形和疏散隊形;按形態,分為梯隊隊形、楔隊隊形、縱隊隊形、蛇行隊隊形、橫隊隊形、箭隊隊形和菱隊隊形。正確運用空軍航空兵戰鬥隊形,能構成有利的空中布勢,充分發揮空中兵力的整體威力, 對奪取空中、空地戰鬥的勝利具有重要作用。
空軍航空兵戰鬥隊形經歷了由小編隊隊形到大編隊隊形,又由大編隊隊形到小編隊隊形,以及由若干個小編隊隊形組成不同規模的機群隊形的發展過程。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空軍航空兵基本上採取小編隊戰鬥隊形,後期逐漸發展為由突擊隊、掩護隊和預備隊組成的機群戰鬥隊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空中格鬥和轟炸地面目標時,多採用上百架飛機組成的機群戰鬥隊形。韓戰中,噴氣式殲擊機大量用於戰場,開始雙方以密集的大編隊隊形進行空戰,由於這種編隊隊形限制了飛機性能的發揮,集合、解散、降落費時,滯空時間少,後改為以疏開的小編隊隊形組成的機群隊形進行空戰。20世紀80年代,在局部戰爭中,有的國家航空兵以多架飛機組成密集隊形或機群隊形作戰。如以色列突擊伊拉克核反應堆時,以14架飛機編成密集戰鬥隊形;美國空襲利比亞時,由18架飛機混合組成幾個小編隊,再以小編隊組成一個縱深配置的混合攻擊機群戰鬥隊形。
戰鬥隊形各單機之間的間隔是兩架飛機內翼尖之間的橫向距離;距離,是前面一架飛機的尾端到後面一架飛機的頭端之間的縱向距離;高度差,由下面一架飛機的垂直尾翼上端到上面一架飛機的機腹突出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編隊隊形、機群隊形之間的縱深,是從一號機的頭端到最後一架飛機的尾端的縱向距離;寬度,是從整個編隊隊形或機群隊形的兩個外側僚機外翼尖所構成的橫向距離;高度差,是從編隊隊形或機群隊形最上面一架飛機垂直尾翼上端到最下面一架飛機機腹突出部分之間的垂直距離。密集隊形,間隔通常不大於兩個翼展,距離通常不大於兩個機身長度;疏開隊形的間隔、距離大於密集隊形,但仍保持規定的間隔、距離和目視聯繫;疏散隊形的間隔、距離大於疏開隊形,只保持戰術聯繫。各單機和各編隊之間,均有一定量的正、負高度差。梯隊隊形常用於急轉彎、格鬥、攻擊、截擊;楔隊隊形常用於出航、巡邏待戰、轟炸和返航;縱隊隊形常用於分段截擊、轟炸、偵察、空投、空降、空運,以及夜間和雲中截擊;蛇行隊隊形常用於大編隊出航、左右支援攻擊;橫隊隊形常用於巡邏 、對地面和水面目標攻擊、照相偵察;箭隊隊形常用於轟炸;菱隊隊形常用於摧毀點、線狀目標。
戰鬥隊形的編成,須便於指揮、搜尋、警戒,利於攻擊、突擊、掩護和機動,便於空投、傘降和機降,利於同敵防空兵器作鬥爭,並保障飛行安全。戰鬥中,各種隊形須結合使用,根據情況靈活變換。變換時,戰鬥隊形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機動,在特殊情況下,可暫時分開。殲擊機封鎖戰鬥地域或強擊機、轟炸機突擊地面、水面目標時,以雙機、3機或小編隊組成戰鬥隊形,或以多機或幾個小編隊組成機群戰鬥隊形。戰術轟炸機載彈突擊地面、水面目標時,以小編隊戰鬥隊形為主,一般以6~9架為一個基本戰鬥隊形。核彈載機在戰鬥隊形中與掩護隊和保障隊的間隔、距離及高度差,須能保證載機單獨進行瞄準和投彈,並在核彈爆炸時,不至於誤傷本編隊中的其他飛機;載機在戰鬥隊形中須與本編隊其他飛機在隊形上保持一致,以免暴露。
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空軍航空兵戰鬥隊形將更加多樣,運用更加靈活,並向小編隊、疏開隊形和疏散隊形方向發展。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