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喀山口事件

空喀山口事件,是印度擴張主義者於50年代在中印邊界東段製造朗久流血事件後,在中印邊界西段蓄意挑起的又一次嚴重武裝衝突。它進一步驗證了印度政府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所堅持的擴張主義立場,即不惜以武力來改變中印邊境久已存在的邊界現狀,以支持其領土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喀山口事件
  • 發生時間:1959年
  • 發起者:印度擴張主義者
  • 發生地點:中印邊界西段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結果及影響,

事件背景

1959年8月,印度西部軍區根據其陸軍當局的指令,派出了幾支邊境巡邏隊,妄圖在中印邊境西段增設新的入侵哨所。9月中旬,其中一支百餘人的邊境巡邏隊,由正、副司令官s迪亞吉和K辛格率領,在鄰近中國境內的錯格斯查魯、基阿姆溫泉建立哨所,爾後妄圖進抵中國境內薩莫爾設立侵略據點。10月 20日,這支巡邏隊派出由 3人組成的武裝偵察組,偷越傳統習慣線,向東往空喀山口方向偵察。當這3名印軍偵察人員進入到中國空喀山口附近之西隆格巴爾馬河以西山溝時,與中國邊防分隊的3人巡邏組相遇。入侵者不聽勸阻,並舉槍威脅。中國巡邏組在不得己的情況下,解除了入侵者的武裝,並暫行拘留。
拘留越境印軍人員後,中國邊防部隊為嚴守邊防,防止對方的挑釁報復,當即派出6人巡邏組,徹夜防守於章圖山南側一獨立小高地——勝利山上。21日上午,騎兵第六團作訓股長段海珍、第二連政治指導員文萬秀等7人到西隆格巴爾馬河一帶勘察地形,當段海珍等行至勝利山時,不期與一支約60餘人的印度軍隊相遇。
這支入侵印軍,就是由正、副司令官迪亞吉和辛格指揮,準備到中國薩莫爾設卡的武裝巡邏隊。當他們與中國邊防分隊在勝利山相遇時,看到中方只有13人攜帶輕武器,便氣勢洶洶,分兩路向中國邊防分隊進行包圍。面對數倍於己的印軍,中國邊防分隊鎮定自若,立即占領有利地形,迅速進行戰鬥準備,嚴陣以待。同時,為了避免武裝衝突,中國邊防分隊立即向侵略軍揮手喊話,令其後撤併退出中國領土。印軍恃其兵力優勢,全然不顧中方嚴正警告,公然搶走邊防分隊的馬匹,繼續向中方陣地包圍逼進,並喊話示意,要中國邊防分隊繳械投降。面對印軍的猖狂行徑,中國邊防戰士仍然強忍怒火,堅持不打第一槍。

事件經過

15時9分,入侵印軍向中國陣地左側開了第一槍,中國邊防分隊未予還擊,並繼續向他們喊話。15時19分,印軍又向中國陣地右側打了第二槍,並繼續分兵包圍,逐漸逼至中國陣地50米、40米,直至 5米處,企圖活捉中國邊防戰士。中國邊防分隊於15時27分對空鳴槍警告,副班長武清國迎著敵人的槍口,在岩石頂端槍挺立,正氣凜然地揮手喊話,要印軍停止挑釁。兇殘的印軍以密集火力瘋狂射擊,武清國當即中彈犧牲。面對印軍的暴行,中國邊防分隊忍無可忍,被迫自衛還擊。19時 15分,中國邊防分隊集中火力壓制右側印軍,以一個戰鬥小組迂迴至印軍側後激戰。19時 30分結束戰鬥,入侵印軍被擊斃9人,傷3人,副司令官辛格中尉等7人被俘,殘餘印軍逃出國境。中方參戰13人,犧牲1人。事後,辛格中尉等印軍被俘人員,對擅自越境蓄意挑起武裝衝突等事實供認不諱,中方再次以大局為重,釋放了辛格等印軍戰俘,交還了其武器裝備。

結果及影響

空喀山口事件後,中國外交部於10月22日向印度駐華大使遞交備忘錄,要求印度政府立即採取措施,制止印度軍隊侵犯中國邊境和類似挑釁事件的再次發生。印度政府對中國備忘錄提出“抗議”,反誣空喀山口事件是中國侵略造成的。不僅如此,印度朝野還發出了一片戰爭叫囂。尼赫魯在給各主要駐外使節的備忘錄中稱:印度可能不得不使用武裝力量把中國軍隊從他們所占領的印度領土上趕出去。印度政界一些人士甚至要求出動飛機,將新藏公路炸斷,有的要求印度拋棄不結盟政策,參加反對中國的軍事條約集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