穇穗莎草(植物物種)

穇穗莎草(植物物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穇穗莎草(學名:Cyperus eleusinoides Kunth)根狀莖短,具根出苗。葉短於稈,革質,平張,邊緣粗糙;葉鞘長,呈棕色。穗狀花序長圓形或圓筒形,具極多數小穗;小穗多列,排列緊密,線狀長圓形。小堅果倒卵形,三稜形,深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細點。花果期9-12月。產於廣西等省區。多生長於山谷濕地或疏林下潮濕處。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具根出苗。稈粗壯,高達1米,三稜形,平滑,基部稍膨大呈塊莖狀。葉短於稈,寬6-12毫米,革質,平張,邊緣粗糙;葉鞘長,呈棕色。葉狀苞片6枚,下面的2-3枚苞片長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多次復出,具6-12個第一次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18厘米,每個第一次輻射枝具3-6個第二次輻射枝,長短不等,通常較短,最長達4厘米;穗狀花序長圓形或圓筒形,長1-3厘米,寬4-10毫米,具極多數小穗;小穗多列,排列緊密,線狀長圓形,長4-8毫米,寬約2毫米,具6-12朵花;小穗軸黑褐色,具白色透明的翅,翅早脫落;鱗片排列疏鬆,膜質,卵狀橢圓形,頂端具短尖,長約2毫米,背面具龍骨狀突起,綠色,兩側蒼白色具棕色斑紋或為褐色,上端具白色透明的邊,脈5-7條;雄蕊3,花葯線形,藥隔紫紅色,突出於花葯頂端;花柱短,柱頭3,亦較短。小堅果倒卵形,三稜形,長約為鱗片的2/3,深褐色,具密的微突起細點。花果期9-12月。
(註:穇穗莎草圖冊資料來源)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山谷濕地或疏林下潮濕處。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等省區,根據文獻記載,廣東、福建、台灣、雲南等省亦有分市。

主要價值

【別名】:三角草
【歸經】:心、肝二經
【功效】:活血止血
【主治】:血熱出血兼有瘀滯者。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性味】:味苦;性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