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稜縣誌

《穆稜縣誌》是穆稜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穆稜縣誌
  • 作者:穆稜縣誌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年12月
  • ISBN:7-5034-0295-4
  • 編纂人員:傅長青、王炳文、趙忠元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穆稜縣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穆稜縣誌
序一
序二
凡例
圖片
穆稜縣政區圖
穆稜縣地勢圖
八面通鎮平面圖
1.縣委辦公大樓
2.縣政府辦公大樓
3.革命烈士紀念碑
4.縣城長征路
1.菸草豐產田
2.菸草新品種
3.團結水庫
4.優質產品證書
5.捲菸產品
1.人參、鹿茸
2.收割機在作業
3.母樹林
4.機械採金
5.獎旗
6.人工採金
1.紅寶石
2.煤炭生產
3.煉鋼保護渣證書
4.藍寶石
5.煉鋼保護渣產品
6.幼稚園
7.實驗國小
8.縣第一中學
1.婦幼保健站
2.縣醫院住院處
3.第一百貨商店
4.穆稜賓館
5.馬橋河鎮敬老院活動室
石器
鐵器
瓷器
陶器
銅印
銅器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建置
第一章地理位置
第一節位置 面積
第二節縣界
第二章歷史沿革
第一節設縣治前沿革
第二節設縣治後沿革
第三章行政區劃
第一節民國時期區劃
第二節偽滿時期區劃
第三節解放後行政區劃
第四章縣城鄉鎮
第一節縣城變遷
第二節縣城八面通鎮概況
第三節鄉鎮
第五章省屬企業
第一節穆稜林業局
第二節八面通林業局
第六章地名考述
第二篇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質
第一節地層
第二節侵入岩
第三節構造
第二章地貌
第一節地貌特徵及演變
第二節地貌類型
第三節地貌影響
第三章氣候
第一節氣候分區
第二節氣溫
第三節降水
第四節積溫與無霜期
第五節風
第六節日照、濕度、凍土
第七節影響氣候因素
第四章水系
第一節穆稜河水系
第二節牡丹江水系
穆稜縣水系示意圖
第五章水文
第一節地表水
第二節地下水
第六章土壤植被
第一節土壤
第二節植被
第七章自然資源
第一節土地資源
第二節水資源
第三節森林資源
第四節礦產資源
第五節生物資源
第六節特產
第八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低溫冷害
第二節霜凍
第三節洪水內澇
第四節乾旱
第五節大雪捂地
第六節雹災
第七節蟲害
第九章生態環境
第一節生態破壞
第二節環境污染
第三節保護生態平衡
第三篇農業
第一章經濟體制
第一節私有經濟
第二節集體經濟
第三節全民經濟
第二章土地制度
第一節土地開發
第二節土地利用
第三節土地管理
第三章種植業
第一節耕地
第二節農作物
第三節耕作制度
第四節裁培技術
第五節植物保護
第四章生產工具
第一節農機具發展
第二節裝備和程度
第三節經營形式
第四節農機管理
第五章畜牧業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繁殖改良
第三節疫病防治
第四節飼養管理
第五節草原管理
第六節牧業區劃
第六章副業
第一節庭院經濟
第二節山產採集
第三節做工經商
第四節其它副業
第七章漁業
第一節發展概況
第二節漁業生產
第三節漁政管理
第八章水利
第一節水利工程
第二節水土保持
第三節深井與改水
第四節水利分區
第九章經營管理
第一節勞動管理
第二節財務管理
第三節收益分配
第四篇林業
第一章植樹造林
第一節採種
第二節育苗
第三節造林
第二章森林保護
第一節林政管理
第二節護林防火
第三節防治病蟲害
第三章林業經營
第一節主伐
第二節多種經營
第三節林場(貯木場)苗圃
第四章生產責任制
第一節育苗責任制
第二節造林責任制
第三節管護責任制
第五篇菸草
第一章菸草生產
第一節基地形成
第二節菸草品種
第三節栽培技術
第四節產區分布
第二章菸葉購銷
第一節統一分級
第二節菸葉價格
第三節商品效益
第三章菸葉加工
第一節煙廠
第二節效益
第六篇鄉鎮企業
第一章經營體制
第一節鄉鎮辦企業
第二節村辦企業
第三節個體辦企業
第二章行業
第一節農業企業
第二節工業企業
第三節運輸
第四節建築工程承包
第五節商業飲食服務
第三章經營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企業管理
第七篇工業
第一章工業體制
第一節私人工業
第二節集體工業
第三節全民所有制工業
第二章工業門類
第一節煤炭工業
第二節冶金工業
第三節建材工業
第四節森林工業
第五節機械工業
第六節印刷 紙製品 造紙業
第七節食品工業
第八節化學工業
第九節供電
第十節縫紉工業
第三章主要產品產量
第四章工業企業管理
第一節工業企業領導制度演變
第二節工業體制改革
第三節經營管理
第八篇黃金生產
第一章礦藏分布
第一節資源情況
第二節待查資源分布
第二章開發沿革
第一節解放前黃金生產
第二節解放後黃金生產
第三章採金形式
第一節個體、集體採金
第二節國營採金
第四章經營管理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管理制度
第三節採金管理
第四節產品管理
第五節打擊黃金走私
第五章復田生產
第九篇交通郵電
第一章交通
第一節道路
第二節橋樑、隧道、渡口
第三節運輸
第四節公路交通管理
第二章郵政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網路
第三節設備
第四節業務
第五節管理
第三章電信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網路
第三節設備
第四節業務
第五節管理
第十篇城鄉建設
第一章城鎮建設
第一節房屋建築
第二節道路 路燈
第三節給水 排水
第四節城鎮綠化
第五節城鎮管理
第二章鄉村建設
第一節房屋建築
第二節農村改水
第三節鄉間道路
第四節鄉村照明
第五節農村環境
第三章建築隊伍
第一節建築安裝公司
第二節其它建築隊伍
第三節工程設計
第四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污染源
第二節治理措施
第十一篇商業
第一章私營商業
第一節清末民初私營商業
第二節偽滿時期私營商業
第三節解放後私營商業
第二章集體商業
第一節供銷商業
第二節知青商業
第三章國營商業
第一節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商品供應
第三節農副產品收購與供應
第四節國營商業管理
第五節物資供應
第六節出口貿易
第四章糧食
第一節清末民初糧食生產與交易
第二節偽滿糧食“統制”
第三節統購統銷
第四節糧食儲運
第五節糧油加工
第十二篇工商 物價 計量
第一章工商管理
第一節市場管理
第二節企業登記
第三節商標管理
第四節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個體工商業管理
第二章物價管理
第一節市場物價
第二節物價調整
第三節物價管理
第三章標準計量
第一節度量衡制度的演變
第二節標準計量管理
第三節標準化
第十三篇財政 金融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收入
第二節支出
第三節審計
第二章稅務
第一節課稅
第二節稅率
第三節稅收
第三章金融
第一節金融機構
第二節業務
第三節保險
第十四篇政權政協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基層選舉
第二節縣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二章政府
第一節清末縣衙
第二節民國政府
第三節偽滿縣公署
第四節國民政府
第五節人民政府
第三章縣政治協商會議
第一節重要會議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十五篇黨派群團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
第一節黨組織活動
第二節黨的地方組織
第三節黨代表大會
第四節組織建設
第五節宣傳教育
第六節紀律檢查
第七節統一戰線
第八節人民來信來訪
第二章中國國民黨地方組織
第一節組織建立
第二節主要活動
第三章社會團體
第一節工會
第二節農會
第三節共青團組織
第四節婦女組織
第五節商會 工商會
第六節科學技術會
第十六篇民政
第一章社會福利
第一節敬老院
第二節收養社會孤老
第三節殘疾兒童教育及福利事業
第二章社會救濟
第一節災害救濟
第二節貧困戶救濟與扶貧
第三章擁軍優屬 優撫安置
第一節擁軍優屬
第二節優撫
第三節復員安置
第四章支前工作
第一節解放戰爭時期
第二節抗美援朝時期
第五章外事 僑務
第一節外事
第二節僑務
第六章其他民政工作
第一節婚姻登記
第二節自流人員收容與遣送
第十七篇公安司法
第一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治安管理
第三節重大治安活動
第四節消防
第五節警察部隊
第二章檢察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經濟檢察
第四節法紀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三章法院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刑事審判
第三節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人民陪審員
第六節來信來訪
第四章司法行政
第一節機構沿革
第二節律師事務
第三節公證事務
第四節民事調解
第五節法制宣傳
第十八篇勞動 人事
第一章勞動
第一節勞動管理
第二節工資福利
第三節勞動保護
第四節安全生產
第五節精減下放
第六節上山下鄉
第二章人事
第一節清代官吏
第二節民國公職人員
第三節偽職人員
第四節解放後行政幹部
第十九篇軍事
第一章駐軍
第一節軍事機構
第二節軍事設施
第三節歷代駐軍
第二章地方武裝
第一節保衛團(隊)
第二節偽滿警察大隊 自衛團
第三節人民保全隊
第三章人民武裝
第一節抗日武裝
第二節人民軍隊
第四章兵役制度
第一節招募
第二節徵兵制
第三節志願兵
第四節義務兵
第五節義務兵與志願兵制
第五章民兵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訓練
第三節作用
第六章人民防空
第一節人防機構
第二節防空設施與教育
第七章戰事
第一節抗俄武裝鬥爭
第二節抗日戰爭
第三節剿匪戰鬥
第二十篇文化
第一章文化事業
第一節文化設施
第二節文藝團體
第二章文學藝術
第一節民眾文藝
第二節文藝創作
第三節文藝作品選錄
第四節民間藝術
第三章新聞 廣播 電視
第一節報紙
第二節廣播
第三節電視
第四章檔案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檔案管理
第五章文物
第一節古代遺存
第二節出土文物
第三節革命遺址
第四節革命文物
第二十一篇教育
第一章普通教育
第一節私塾
第二節幼兒教育
第三節國小
第四節中學
第二章專業教育
第一節師範
第二節中等專業
第三節特殊教育
第三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職工教育
第二節農民教育
第三節廣播電視教育
第四章教育改革
第一節學制改革
第二節教學改革
第三節教學研究
第五章教師
第一節隊伍
第二節培訓
第三節待遇
第六章教育經費
第一節解放前教育經費
第二節新中國成立後教育經費
第二十二篇衛生
第一章醫療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隊伍
第三節設備
第四節制度
第二章醫療技術
第一節中醫
第二節西醫
第三節中西醫結合
第三章醫藥
第一節中藥
第二節中成藥生產
第三節西藥製劑
第四節藥品管理
第四章防疫保健
第一節防疫機構
第二節衛生防疫
第三節地方病防治
第四節婦幼保健
第五章愛國衛生運動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活動
第二十三篇科學
第一章科技組織
第一節學術團體
第二節科技隊伍
第二章科技進步
第一節農業技術
第二節工業技術
第三節醫藥衛生技術
第三章科技交流
第一節學術交流
第二節技術諮詢與考察
第四章氣象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觀測
第三節服務
第四節氣象科技
第五章科學技術管理
第一節項目管理
第二節成果管理
第三節情報管理
第四節人員管理
第二十四篇體育
第一章體育設施
第一節體育場
第二節體育館
第三節滑冰場
第四節其他體育設施
第二章學校體育
第一節體育課
第二節普及“勞衛制”
第三節推行國家體育鍛練標準
第三章民眾體育
第一節解放前民眾體育
第二節解放後民眾體育
第四章運動員培訓與輸送
第一節運動員培訓
第二節運動員輸送
第五章體育競賽
第一節田徑
第二節球類
第三節冰上運動
第四節象棋
第五節教練員與裁判員
第二十五篇人口
第一章歷代人口
第一節古代人口
第二節近代人口
第三節新中國成立後人口
第二章人口遷移
第一節移民
第二節開拓團(隊)
第三章人口密度與分布
第一節人口密度
第二節人口分布
第四章人口結構
第一節年齡結構
第二節文化結構
第三節勞動結構
第四節職業結構
第五章家庭 婚姻
第一節家庭
第二節婚姻
第六章民族
第一節漢族
第二節少數民族
第三節曾在縣內居住過的民族
第七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組織機構
第二節宣傳教育
第三節節育措施
第四節晚婚 晚育
第五節優生優育
第六節人口增長率
第二十六篇社會
第一章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節農民生活
第二節職工生活
第二章風俗習慣
第一節生活風俗
第二節人生禮俗
第三節時令節日
第四節陋習
第五節新風
第三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基督教
第四節天主教
第五節伊期蘭教
第四章幫會
第一節家理教
第二節在理教
第五章方言
第一節地方語言區
第二節語音
第三節辭彙
第六章謠諺
第一節歌謠
第二節兒歌(童謠)
第三節諺語
第四節歇後語
第七章傳說軼事
第一節民間傳說
第二節舊聞軼事
第二十七篇人物
第一章人物傳
吳大溦
李延青
林貞玉
李光林
金伯萬
金瑞鉉
李成林
崔慶壽
安順福
王克仁
趙采青
黃玉清
馮丕讓
於文清
梁萬春
潘壽廷
魏紹武 李福堂
郝子英
九彪
李杜
呂兆剛
秦亞東
馬朝德
李延祿
李范五
第二章人物表
第一節在外地工作的縣籍人士
第二節各級勞動模範名錄
第三章烈士英名錄
附錄
一、寧古塔東山境招募旗民開墾新荒情形奉旨照辦並出告示張貼由
二、《吳愙齋中丞籌邊遺蹟碑》簡介
三、《李杜去思碑》簡介
四、《穆稜縣治遷移碑》
編後記
穆稜縣誌編纂委員會、顧問及工作人員名單
各篇(章)責任編輯
部門專業志、縣誌初稿編寫人員
為《穆稜縣誌》編纂收集和提供資料人員
省地方志辦公室審稿人員
牡丹江地方志辦公室審稿人員
牡丹江市各縣(市)志辦參加審稿人員
主持《穆稜縣誌》出版並負責校對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