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軒詞意對題冊》是陸儼少創作的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稼軒詞意對題冊
- 作者:陸儼少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 尺寸:29×34cm×20
作品簡介,展覽,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題識:1.片帆何太急。望一點須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漁樵、指點危樓,卻羨舞筵歌席。嘆息。山林鐘鼎,意倦情遷,本無欣戚。轉頭陳跡。飛鳥外,晚煙碧。問誰憐舊日,南樓老子,最愛月明吹笛。到而今、撲面黃塵,欲歸未得。辛稼軒《瑞鶴仙·南劍雙溪樓》,儼少書並圖。鈐印:陸印、儼少、陸儼少之章、宛若印信、就新、嘉定
2.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屬鏤怨憤終千古。功名自誤。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辛稼軒《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陸儼少書並補圖。鈐印:陸、儼少、嘉定、自愛新之廬
3.山上飛泉萬斛珠,懸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逕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閒略彴,遠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廬。莫嫌杖履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辛稼軒《鷓鴣天·石門道中》,儼少書並圖。鈐印:陸印、儼少、更新、愛新、長精神
4.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辛稼軒《玉樓春·戲賦一雲山》,儼少寫圖並書。鈐印:穆如館、自愛廬、嘉定、儼少書畫
5.淵明最愛菊,三徑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載風味此山中。手把《離騷》讀遍,自掃落英餐罷,杖屨曉霜濃。皎皎太獨立,更插萬芙蓉。水潺湲,雲澒洞,石巃嵸。素琴濁酒喚客,端有古人風。卻怪青山能巧,政爾橫看成嶺,轉面已成峰。詩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功。辛稼軒《水調歌頭·賦松菊堂》,儼少書畫。鈐印:儼少、就新、儼少得意、就新居、自愛新之居
6.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辛棄疾《西江月·遣興》,陸儼少補圖。鈐印:陸儼少之章、愛新、穆如、與歲更新
7.欎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東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望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辛稼軒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儼少書並圖。鈐印:嘉定陸氏、儼少書畫、嘉定、陸印、儼少
8.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辛稼軒《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陸儼少書並補圖。鈐印:就新之居、陸儼少印、宛若印信、就新嘉定
9.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閒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慾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醜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鈐印:陸、儼少、自愛廬、陸儼少印、穆如館
10.九衢中,杯逐馬,帶隨車。問誰解、愛惜瓊華。何如竹外,靜聽窣窣蟹行沙。自憐是,海山頭,種玉人家。紛如斗,嬌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圖畫,還我漁蓑。凍吟應笑,羔兒無分謾煎茶。起來極目,向彌茫、數盡歸鴉。辛稼軒《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儼少並書。
辛棄疾當南宋初年身陷戎虜,倡建義軍,嚴懲叛逆,隻身渡江,可謂勇矣。自其來南上書十論、九議,其報仇衛國,收復失地之志未嘗少衰,及屏處,帶湖瓢之間,江湖搖落,而每飰不忘家國,實不謂之法家也哉。卓雲先生於稼軒長短句中輯其耳圖者十開,屬予繪寫成冊,予既景慕其為人又好其詞章,故樂於從命,圖成因志末頁。乙卯八月陸儼少並識。鈐印:陸印、儼少、就新、更新、穆如、自愛新之廬
題跋:江山勝攬,壯暮翁稚柳。鈐印:壯暮翁、稚柳
鑑藏印:永吉李卓雲藏、虛懷齋珍藏書畫印
展覽
1.“虛懷齋藏陸儼少書畫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4月。
2.“傳承—名家遞藏中國書畫”,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11月2日-11月10日。
作品賞析
此冊作於1975年,在歷經諸多時代變遷之後,陸儼少的畫風在這一年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陸儼少曾在其自敘中言:“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畫風較為縝密娟秀,靈氣外露;七十年代以後,日趨渾厚老辣,風格一變。”可見此時其筆墨已與早期大相逕庭,筆勢和運墨更加自由揮灑,構圖趨向於簡化,景物設定卻更加豐富多變。此冊頗可體現陸儼少晚期之渾厚畫風,從中可一窺其藝術風格的衍變軌跡。
此畫寫“辛稼軒詞意”,辛棄疾的詞或蒼茫悲涼,或質樸爛漫,與陸儼少心境有共鳴之處,故常出現在其筆端。在20世紀40年代,畫家即曾作過多幀《辛稼軒詞意圖》,但多以傳統之法為之,風格較為淡雅。此冊風格多樣,或以淺絳,或以水墨,章法巧妙出新,筆墨放達,色彩鮮明,不拘一格,既契合詞意,又以獨特的表達方式賦予辛棄疾詞以新的生命。
此冊二十開作品皆以詩配畫的形式而成,一開作畫,一開寫詞,畫中不題詩,卻無處不有詩意。如《玉樓春·戲賦雲山》一幅中,畫家以典型的“陸氏雲水”之法表現。上幅取俯瞰角度,青峰疊嶂,山勢尖聳,四面浮雲;下幅樹石斜坡,沙灘淺渚,俱隱霧中,一高士、一僧人結伴看山,正是“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畫法上,山石几乎不加勾勒,以焦墨橫皴加石青、石綠、赭石等重色畫出山體,筆墨甚為寬厚、疏放,其飛動之勢頗具書法意味。山石樹木之間有大量留白,或以淡墨色勾出雲氣,或不著一筆,其空靈之狀與山石的墨塊構成對比,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留白亦與繁複粗細不等的山石樹木形成豐富的穿插和對照。從此幀看,陸儼少的筆墨較之早期更加潤澤渾厚,“留白法”亦更加成熟,結構上並不像早期的峽谷險灘一般複雜,卻主體突出,層次分明,可反映出畫家晚期對“雲水之法”的拓展。
在另外幾幅中,氣象均不同。或以對角線的構圖呈現出海邊觀潮的壯闊景象,翻滾的海水以極富裝飾性的長曲線畫出,海邊的亭閣則以接近界畫的工細之筆畫出,畫面色彩對比強烈,空曠浩渺中隱含著觀潮人的愁緒。或以小青綠之法畫出水光山色,大片重色與大片留白互為對比,絢爛中有雅致,恰合乎《瑞鶴仙·南劍雙溪樓》之詩境:“望一點須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或截取山體側面,表現深山隱古寺,紅葉飄零的深秋景致,筆墨鬆散古拙。或純以水墨寫出,構圖高遠,山石樹木及屋舍人物均以墨筆勾出,只以淡墨略加渲染山石,繚繞山間的雲氣以墨線勾勒,格調高古。諸幅作品構圖不同,畫法各異,體現了陸儼少晚期的一些探索性筆法,相通之處在於每幅均意境高妙,與辛棄疾的詞意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