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象蟲

稻象蟲

稻象蟲 稻象蟲又稱水稻象鼻蟲,在廣東局部地區發生為害嚴重,如茂名、化州一帶常暴發成災。近年有擴大為害範圍的趨勢,例如珠江三角洲稻區,自1972年以來已蔓延到番禺、中山、新會、南海、佛山、廣州等地。除為害水稻外,還食害瓜類、甘藍、番茄、玉米、油菜、麥類等。成、幼蟲均能為害水稻,成蟲食害稻苗莖葉,當被害葉伸出後,輕的葉面會出現橫排小孔;重的葉片折斷漂浮水面。幼蟲食害水稻幼嫩鬚根,被害稻株發黃,嚴重時抽不出穗,或形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稻象蟲
  • 別稱:水稻象鼻蟲
  • :動物界
  • :鞘翅目
  • :象蟲科
形態特徵,生活史及主要習性,綜合防治措施,

形態特徵

稻象蟲屬鞘翅目,象蟲科。成蟲(圖1)體長(包括口吻)約6毫米,灰黑色,披灰黃色細鱗毛。頭部額區伸長如象鼻是其主要的形態特徵。翅鞘上各有10條細縱溝,近後端中央處有一橢圓形灰白斑。卵橢圓形,略彎曲,長徑約0.9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後變淡黃色半透明。幼蟲(圖2)老熟時體長約9毫米,白色稍彎曲,多皺紋,足退化。蛹長約5毫米,初乳白色,後變灰色,腹末有1對刺突。
稻象蟲稻象蟲

生活史及主要習性

稻象蟲在廣東一年發生2代,以成蟲和幼蟲在田邊雜草和稻樁附近土中越冬。每年4~5月間成蟲開始活動,進入秧田和本田為害並產卵繁殖,孵出的幼蟲為害早稻稻根。6~7月間出現當年第一代成蟲,繼續產卵繁殖,孵出幼蟲為害晚稻。到10月間出現第2代成蟲,即以部分第二代幼蟲、第二代成蟲及少量進入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和假死性,能游水並趨食甜物,白天靜伏於稻株下部,晚上出來活動。產卵時在稻莖離水面約3厘米處咬孔,在孔內產卵數粒至20多粒。幼蟲孵化後鑽入土中,群集為害水稻幼嫩鬚根。
稻象蟲稻象蟲

綜合防治措施

(1)消滅越冬蟲源 冬春結合積肥把稻田周圍雜草清除;春耕耙漚田時,幼、成蟲都浮在水面,把浮渣和蟲子撈起深埋。
(2)利用成蟲喜食甜物的習性,將玉米稈、玉米芯或南瓜、甘薯切成小片穿在小竹竿上插入田中,誘餌離水面2~3厘米,每方丈插1根,一般晚上插,清晨收集後殺死誘集的成蟲。
稻象蟲稻象蟲
(3)藥劑防治 1. 殺幼蟲:常年發生此蟲嚴重的田塊,可在耙田時每畝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毫升兌水後噴霧,邊噴邊耙,可殺死幼蟲。2. 成蟲發生期,每畝可選用40%水胺硫磷或40%三效磷、或90%敵百蟲,均為100克,加水75公斤噴霧;亦可選用菊酯類農藥4000~6000倍液噴霧,對成蟲殺滅效果很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