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嘉賓
“種時光的人”——王珮瑜
著名京劇演員、余派老生第四代傳人、京劇傳承者、傳播者,通過創辦京劇清音會,創辦瑜音社,舉辦系列的講座,突破京劇傳承難得困境,探索京劇傳承的創新之路。
“種時光的人”——徐富貴
安徽省潛山市野寨中學前副校長、中歐基金贊助的“撿回珍珠”公益項目品格教育專家。歷經41年,徐富貴從數學老師走到教學管理崗位,始終把“育人第一,教學第二”的品格教育從大山深處推廣到五湖四海;
全科副主任醫師、醫學人文敘事作品《你的苦痛,與我相關》作者。在工作之餘,她更關心醫患關係,通過記錄和反思親身經歷的醫患故事,為處理從業者和被服務者關係帶來新的模式。社區醫生陳妙玲從業16年的時間裡,一直承擔醫療系統中最基層的活兒,自詡處於“醫學金字塔的最底端”,卻在和轄區居民日復一日的陪伴中,踐行著醫學人文的關懷和溫情;
“種時光的人”——蘇牧
從事電影教學近40年的北京電影學院蘇牧教授,是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博士後導師,電影教材《榮譽》作者。他通過對電影藝術的專業深入淺出的分析,影響了一代代電影人,是賈樟柯、寧浩、胡波等導演的老師依然在孜孜不倦地授課。他的課堂總是座無虛席,他永遠激情澎湃,他說“有電影的日子,一年勝過一百年”他堅信“電影是屬於年輕人的,是有光芒的”。
“種時光的人”——殷姿
中歐基金權益研究總監 殷姿從業16年,從搭建行業研究架構,到帶教、培訓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研究員,她至今依然保持著對知識的誠實、對研究的熱愛,以及一如既往的耐心和果斷……
劇集劇情介紹
第一集為未來尋找方法
不到20歲“科里紅”,30歲前就拿到了白玉蘭獎、全國電視大賽金獎,作為科班演員,天賦和努力,王珮瑜都有,不止如此,作為全國第一個專業戲校培養出來的坤生,她的身上還有一種昂揚的勇。
“要問我京劇的未來變成什麼樣子”,王珮瑜給不出具體的答案,但是只要和其他行業一樣,敢於在傳承中創新,找到京劇與每個時代共振的方法,她相信,這個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第二集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好老師,也許是創造奇蹟最大公約數的存在。
從畢業分配到一所鄉村中學擔任數學老師開始,徐富貴每個人生階段的註腳都與教育有關:18年一線教學,14年教學管理,以及10年教育創新實踐。如今的他,既是中國基礎教育事業忠實的執行者,又是中歐基金資助的“撿回珍珠”公益項目勤勉的育珠人。
“教學生命有限,而教育生命無限”,專業讓我們擁有更多發現美好、發現價值的視角,美好的品格將讓學生受益終生,成為長大後在各行各業奮鬥的最好通行證。因為,專業各異,但成就專業的品格不變。
第三集有溫度的專業陪伴
在中國,最常拿來與“教師”這個職業相提並論的,是醫生。在鄉土秩序井然的中國農村,依然有很多地方保留著稱呼醫生和老師為“先生”的習俗,這樣的稱呼往往是老百姓心中品格高尚者的指代。
陳妙玲總是會花上很多時間了解所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耐心傾聽訴求,再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治療和健康管理方案。剛來島上時,她是這座島上的陌生人,現在,當她走在路上,經常會遇到的已是能互相關懷的熟人朋友。
用專業創造出多元的價值,用溫度凝聚成相互的陪伴,這是時間對和陳妙玲一樣,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上堅持用專業和真心陪伴同行的人,最好的饋贈。
第四集 將熱愛傳承下去
1984年從北大中文系畢業以後,蘇牧便來到北京電影學院任教,至今陪伴電影的教育與傳承走過39年,這也是蘇牧人生中極致浪漫而幸福的時光。
把熱愛之事做到極致,是蘇牧的風格。歲月沉澱里,蘇牧做成了另外一件事:把他對電影的熱愛數十年如一日地傳承下去,和更多人一起為電影藝術的未來而努力。
不止於電影,唯有一代代人接過專業傳承的火把,才能任時代變幻在各行各業中創造更多奇蹟。
第五集 堅持走正確的路
世界正在發生什麼變化,市場會以最直白的方式告訴你,比如熱門行業的更替,大盤指數的漲跌……探究這些變化背後的本質,便是殷姿等中歐投研人從踏入行業開始,就一直奔波於路上的原因。
“求真向善,追求卓越”,是中歐的投研團隊一直被提倡和鼓勵的。除了在研究團隊內部,殷姿會時常和小夥伴分享最近的研究思考,帶領不同行業的研究員一起,對市場做出更為清晰的洞察。殷姿也鼓勵研究員多和基金經理們分享交流,找到新的突破口,讓思想碰撞的火花,啟發研究員的真知。
從事資管行業,不僅僅要管理流入市場中的錢袋子,更是要善待老百姓交付的信任,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斷精進的專業能力和永不停歇的向善信念,是每一個年輕的投研人必修的課程,作為教練員,殷姿明白自己的責任重大。
欄目金句
1、從微處入手,用時間驗證。
2、不同的角度,能看見不同的價值。
3、敬畏周期,才能與周期共舞。
4、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