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廉

程思廉

程思廉,元朝,字介甫。原本洛陽偃師人。北魏時作為豪族遷往雲中郡(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在東勝州(治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安家落戶。葬緱氏鎮官莊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思廉
  • 出生地:洛陽偃師
  • 職業:沿邊監榷規運使
  • :介甫
  • 性別:男
  • 所處年代:元代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史籍記載,

人物簡介

程思廉,字介甫,元代人。祖籍洛陽偃師,北魏時以豪強大族徙居雲中(今山西大同),後定居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旗)。因其伯父程震偃師主簿,故又遷回原籍偃師,居緱氏鎮程村。父程恆,元初任沿邊監榷規運使、解州鹽使等職。初思廉受太保劉秉忠推薦,在太子府供職,授樞密院監印,兼河南行省官署都事,為丞相史天澤所器重。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入為監察御史,因彈劾權臣阿合馬被下獄。後遷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時值河北、河南鬧饑荒,而官府催賦催稅更急,思廉立刻加以制止。二十年,河北又遭大荒,官軍阻止災民渡河到河南求食,他說:“天下一家,河北、河南之民皆我黎民。”遂令災民隨意渡河。衛輝、懷慶、孟州一帶發大水,他親率民工修堤防,風餐露宿,百姓安然無恙。至元二十六年,任雲南行省御史台御史中丞。成祖即位,調河東山西廉訪使。年六十二歲卒,葬緱氏鎮官莊程村。諡號敬肅。

人物生平

元朝初年任沿邊監榷規運使、解州鹽使。思廉由於太寶劉秉忠舉薦,給事裕宗,以謹慎誠實著稱。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程思廉為都事,深為丞相史天澤器重。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調同治淇州(治今河南淇縣),遷東平路(治今山東平路)判官。後進入京城,任監察御史,因為彈劾權臣阿合馬,被關進監獄。阿合馬的黨羽機關算盡,要加害於他,程思廉卻處之泰然。累遷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路過彰德(今河南安陽),聽說兩河歲荒民飢,而地方官徵收租賦更為緊急,打算予以制止。有關方面表示,依據法規應該先上級請示,程思廉說:“如果這樣,百姓就沒有活路了。”當即下發文書,命令停止徵收,然後予以請示,上司果然同意。至元二十年,河北地區又出現大的饑荒,流民南渡黃河逃荒要飯,朝廷卻派遣使者,聚集官屬,在河邊阻止。程思廉說:“百姓飢餓,急於南下就食,難道能阻止嗎!普天下是一家,河北河南都是我大元的民眾啊。 ”立即下令聽任百姓南下。並且說:“我如果因此是獲罪,就是殺頭也不悔恨。”奏章送上,朝廷也不加罪。後來,衛輝(今屬河南)、懷孟(今河南沁陽、孟州)地區發生大水災,程思廉前往視察賑貸,眾多百姓得以存活。洪水幾乎漫過城牆,程思廉帶領百姓搶修堤防,在工地風餐露宿,不辭辛勞,終於制服洪水。衛地百姓對他感恩戴德。至元二十六年,程思廉調任雲南行御史台御史中丞,綏懷當地少數民族,興復禮教。成宗即位,除河東山西廉訪使。太原每年飼養諸王馱馬1`4萬多匹,百姓負擔很重。他上書請示,只飼養1000匹。平陽(治今山西臨汾西南)諸郡每年要將租稅輸送到北方,百姓苦不堪言。程思廉又向上級請示,允許就近運輸到河東(治今山西太原)的倉庫。程思廉為人剛正,疾惡如仇,能體恤民情,好薦達人才。62歲病死,諡號敬肅。

史籍記載

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陽人,元魏時以豪右徙雲中,遂家東勝州。父恆,國初佩金符,為沿邊監榷規運使、解州鹽使。思廉用太保劉秉忠薦,給事裕宗潛邸,以謹愿聞。命為樞密院監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為都事。丞相史天澤尤器之。時方規取襄樊,使任轉餉,築城置倉以受粟,轉輸者與民爭門,不時至,思廉令行者異路。粟至,多露積,一夕大雨,思廉安臥不起,省中召詰之,思廉曰:“此去敵近,中夜騷動,眾必驚疑,或致他變。縱有漂濕,不過軍中一日糧耳。”聞者韙之。
至元十二年,調同知淇州,徙東平路判官,入為監察御史,以劾權臣阿合馬系獄。其黨巧為機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累遷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道過彰德,聞兩河歲飢,而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謂法當上請,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文罷征,後果得請。二十年,河北復大飢,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屬,絕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豈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亟令縱之。且曰:“雖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衛輝、懷孟大水,思廉臨視賑貸,全活甚眾。水及城不沒者數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為患,衛人德之。遷陝西漢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俄丁母憂。
二十六年,立雲南行御史台,起復思廉為御史中丞。始至,蠻夷酋長來賀,詞若遜而意甚倨,思廉奉宣上意,綏懷遠人,且明示禍福,使毋自外,聞者懾服。雲南舊有學校,而禮教不興,思廉力振起之,始有從學問禮者。
成宗即位,除河東山西廉訪使。太原歲飼諸王駝馬一萬四千餘匹,思廉為請,止飼千匹。平陽諸郡歲輸租稅於北方,民甚苦之,思廉為請,得輸河東近倉。舊法,決事鹹有議答,權歸曹吏,思廉自判牘尾,某當某罪,吏皆束手。
思廉累任風憲,剛正疾惡,言事剴切,如請早建儲貳、訪求賢俊、辨車服、議封謚、養軍力、定律令,皆急務也。與人交有終始,或有疾病死喪,問遺周恤,往返數百里不憚勞,仍為之經紀家事,撫視其子孫。其於家族,尤盡恩意。好薦達人物,或者以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譏,人不復敢為善矣。”卒,年六十二,謚敬肅。
○烏古孫澤
烏古孫澤,字潤甫,臨潢人。其先女真烏古部,因以為氏。祖璧,仕金為明威將軍、資用庫使,從金主遷汴。汴城陷,轉徙居大名。父仲,倜儻有奇節,遭金季世,憤無所施,用高言危行,親交避之,遂縱酒陽狂以自晦,然教澤特嚴。澤性剛毅,讀書舉大略,一切求諸己,不事章句,才幹過人。
世祖將取江南,澤以選輸鈔至淮南餉軍,丞相阿術見而奇之,補淮東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帥唆都下兵閩、越,見澤,與語而合,即辟元帥府提控案牘。時宋廣王據福州,改元炎興,度我軍且至,遂入于海,復聚兵甲子門。其將張世傑攻泉州,興化守臣陳瓚舉郡應之。文天祥置都督府於南劍州,守臣張清行都督府事,謀復建寧。閩中郡縣往往復從宋,江東大擾。唆都時軍浙東,建、信告急,唆都謀於眾曰:“我軍當何先?”澤曰:“彼據閩、廣,而我往浙右,非策之善。譬之伐木,務除其根,當先向南。”會行省檄唆都,與左丞塔出會兵甲子門,遂度兵閩關,八戰而至南劍,殺其守臣張清,宋師遂退。冬十月,收福州,進攻興化,拔之。唆都怒其民反覆,下令屠城,澤屢諫不聽,復前說曰:“世傑不虞我軍遽至,方急攻泉州,謀固其植。我新得泉州,民志未固,旦暮且失守。比我定興化,整兵而南,彼樹植將日固矣。莫若開其遺民,使走泉南扇動之,世傑將膽落而走。是我不戰而完泉州,捷於吾兵之馳救也。”唆都喜,開南門縱民去,因得脫死者甚眾。世傑得逃民,知興化已破,乃解泉州圍去。唆都至泉州,部署別將,裝大艦趣甲子門,自將下漳州,軍于海豐,引精騎與塔出會。十二月,入廣州。十五年春正月,還擊潮州,守將馬發備御甚固,澤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壘,為之援應也。第翦其外應,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壘,破之,余壘盡散走,二旬而潮拔,馬發死焉。既而文天祥軍潰於江西,廣王暨張世傑死於海中,唆都還軍福建。
夏五月,詔立行中書省於福建,以唆都行參知政事,澤行省都事,從朝京師,命知興化軍,賜金織衣,賞其善謀也。繼改興化軍為路,授澤行總管府事,民歌舞迎候於道曰:“是吾民復生之父母也。”喜極而繼以泣。郡新殘於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離之民,有棄子於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撫育之。郡中惡年少喜為不義,以資求竄名卒伍,冀後得計功版授。官吏恐激變,不敢詰,澤悉追毀所授,誅其尤無良者,貪暴始戢。始陳瓚以郡應張世傑,民多戰死者,至是,吏援例將籍其產,澤語吏曰:“國家至仁,誅止陳瓚,從瓚者猶蒙宥,民奈何連坐!”亟為令曰:“民不幸詿誤從陳瓚誅,及斗死無後者,其田廬貲產並給其族姻,有司無所與。”吏不能逆,乃止。當江南未定,盜賊所在有之,民自相什伍,保衛鄉里。及時平,行省議籍為兵,上下洶洶,澤白行省曰:“國兵非少,今籍民以示少,非所以安反側也。且當籍者眾,民或有他心。”議遂格。澤又興學校,召長老及諸生講肄經義,行鄉飲酒禮,旁郡聞而慕之。興化故號多士,士鹹知嚮慕,以澤與常袞、方儀並肖像祠於學官。
至元二十一年,調永州路判官。湖廣平章政事要束木貪縱淫虐,誅求無厭。或妄言初歸附時,州縣長吏及吏胥富人比屋斂銀,將輸之官,銀已具而事遂中止。要束木即下令,責民自實,使者旁午,隨地置獄,株連蔓引,備極慘酷,民以考掠瘐死者載道,所獲不貲,要束木盡掩有之。有使至永,澤戒吏美供帳,豐酒食,務順適其意。使者感愧,無所發其毒,因間以利害曉之,一郡由是獲安,是歲,盜起寶慶、武崗,皆永旁郡也。行省遣澤討平之,俘獲五百餘人,簡出其詿誤者百有五十人,上書言狀,誅其首惡者三十一人,余得減死。二十六年,丞相桑哥建議考校錢穀,天下騷動。澤嘆曰:“民不堪命矣。”即自上計行省。要束木怒曰:“郡國錢糧無不增羨,永州何為獨不然!此直孫府判倚其才辨慢我,亟拘系之,非死不釋也。”明年,桑哥敗,要束木伏誅,澤始得釋。
二十九年,湖廣平章政事闊里吉思薦澤才堪將帥,以行省員外郎從征海南黎。黎人平,軍還,上功,授廣南西道宣慰副使。秋七月,並左右兩江道歸廣西宣慰司,置都元帥府,澤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兩江荒遠瘴癘,與百夷接,不知禮法,澤作《司規》三十有二章,以漸為教,其民至今遵守之。又省廄置二十二所,以紓民力。歲飢,上言蠲其田租,發象州、賀州官粟三千五百石以賑饑者,既發,乃上其事。時行省平章哈剌哈孫察其心誠愛民,不以專擅罪之。邕管徼外蠻數為寇,澤循行並徼,得厄塞處,布畫遠邇,募民伉健者四千六百餘戶,置雷留那扶十屯,列營堡以守之。陂水墾田,築八堨以節瀦泄,得稻田若干畝,歲收谷若干石為軍儲,邊民賴之。海北元帥薛赤乾贓利事覺,行省檄澤驗治。澤馳至雷州,盡發其奸贓,縱所掠男女四百八十二口、牛數千頭,金銀器物稱是,海北之民欣忭相慶。
御史台言:烏古孫澤奉使知大體,如汲長孺;為將計萬全,如趙充國。可屬大任。”詔擢為海北海南廉訪使。故例,圭田至秋乃入租,後遂計月受之,澤視事三月,民輸租計米五百石,澤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後其食。吾蒞政日淺,而受祿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學官,給諸生以勸業。常曰:“士非儉無以養廉,非廉無以養德。”身一布袍數年,妻子樸素無華,人皆言之,澤不以為意也。
雷州地近海,潮汐齧其東南,陂塘鹼,農病焉。而西北廣衍平袤,宜為陂塘,澤行視城陰,曰:“三溪徒走海,而不以灌溉,此史起所以薄西門豹也。”乃教民浚故湖,築大堤,堨三溪瀦之,為斗門七,堤堨六,以制其贏耗;釃為渠二十有四,以達其注輸。渠皆支別為閘,設守視者,時其啟閉,計得良田數千頃,瀕海廣澙並為膏土。民歌之曰:“舄鹵為田兮,孫父之教。渠之泱泱兮,長我粳稻。自今有年兮,無旱無澇。”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訪使。澤宿有德於閩,閩人安之。有芝五色產於憲司之澄清堂,士民以為澤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歸養長沙。歲余,母喪,澤以哀毀卒。妻杜,以夫死,飲食不入口者十有三日,不死,乃復食。澤積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謚正憲。
子良禎,仕至中書右丞,以功名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