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程式分析主要套用在
程式最佳化、程式正確性驗證等方面。相關技術包括類型系統、抽象解釋、程式驗證和模型檢查等等。
程式分析是以某種語言書寫的程式為對象,對其內部的運作流程進行分析。程式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三點:一是通過程式內部各個模組之間的調用關係,整體上把握程式的運行流程,從而更好地理解程式,從中汲取有價值的內容。二是以
系統最佳化為目的,通過對程式中關鍵函式的跟蹤或者運行時信息的統計,找到系統性能的瓶頸,從而採取進一步行動對程式進行最佳化。最後一點,程式分析也有可能用於
系統測試和
程式調試中。當系統跟蹤起來比較複雜,而某個BUG又比較難找時,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數據構造一個
測試用例,然後將分析到的
函式調用關係和運行時實際的函式調用關係進行對比,從而找出
錯誤代碼的位置。
概念
程式分析是對
產品生產過程的工序狀態進行記錄、分析和改善的必要有效的
IE手法,它是把
工藝過程中的物流過程及人的工作流程以符號形式進行記錄、設計的方法,通過它可以反映工序整體的狀態,從而有效地掌握現有流程的問題點,並研究制定改善對策,以提高現有流程效率。
這裡特彆強調的是程式分析的目的性,任何工作開始之前最為重要的是要抱有鮮明的目的,才能在工作中明確方向達到目標。因此我們要明確IE程式分析的目的是消除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全部浪費與不合理,從而提高效率。所以加工、檢查、停滯、搬運任何工序並不因為其存在而合理,衡量的標準是創造價值的合理,否則是浪費。由此看來除加工以外的任何過程都有浪費的嫌疑。掌握全部生產過程包括
工藝過程、檢驗過程、運輸過程的實際狀態發現並去除過程浪費與不合理,是程式分析的主要目的和
作用。
目的
程式分析的目的有如下幾點:
工藝流程的順序; 明確工序的總體關係; 各工序的作業時間確認; 發現總體工序不平衡的狀態。 2、發現工序問題點
發現並改進產生浪費的工序; 發現工時消耗較多的工序,重排簡化此工序; 減少停滯及閒余工序; 合併一些過於細分或重複的工作。
種類及圖表
1、程式分析的種類
2、程式分析的圖表
進行程式分析時,應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而採用不同圖表進行記錄,如下圖所示:
記錄符號
實施的基本程式,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是記錄現行方法的全部事實。整個改進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所記錄事實的準確性,因為這是嚴格考查、分析和開發改進方法的基礎。
為了能方便、迅速、正確地表示任何工作的程式,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
ASME)將吉爾布雷斯設計出的40種符號加以綜合制定出5種符號,1979年由美國制定為國家標準(ANSLYl5—1979),以便以標準格式精確地記錄詳細信息。我國參考美國、日本等國標準,制定了自己的標準:
這些程式分析記錄符號在實際使用時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換,設計出其它的派生符號,如:
技巧
掌握了記錄符號和記錄技術後,下一步是套用分析技術對記錄的全部事實進行分析。程式分析的技巧具體包括的內容是“一個不忘,四大原則,五個方面和六大提問技術”。分別為:
一個不忘——不忘
動作經濟原則; 四大原則——取消、合併、重排、簡化; 五個方面——操作、運輸、儲存、檢驗、等待; 六大提問技術——對目的、方法、人物、時間、地點和原因進行提問。
1、分析時的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經濟原則在程式分析時有極大的作用,應根據動作經濟原則建立新方法並不斷加以 改進。套用動作經濟原則,可在同樣或更少的花費下獲得更多的產值。
2、分析時的“ECRS”四大原則
對現行的方案進行嚴格考核與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新方法。在建立新方法時,要靈活運用下列四大原則。
1) E(Eliminate)——取消。在進行“完成了什麼”、“是否必要”及“為什麼”等問題的提問中不能有滿意答覆者都屬於不必要的,要給予取消,取消是改進的最佳方式。取消不必要的工序、操作或動作是不需要投資的一種改進,是改進的最高原則。
2) C(Combine)——合併。對於無法取消而又必要者,看是否能合併,以達到省時簡化的目的。如可合併一些工序或動作,或將由多人於不同地點從事的不同操作,改為由一人或一台設備完成。
3) R(Rearrange)——重排。經過取消、合併後,可再根據“何人、何處、何時”三種提問進行重排,使其能有最佳的順序,除去重複,辦事有序。
4) S(Simple)——簡化。經過取消、合併、重排後的必要工作,就可考慮能否採用最簡單的方法及設備,以節省人力、時間和費用。
程式分析時通過“ECRS”四大原則,首先考慮取消不必要的工序、動作、操作;其次將某些工序或動作合併,以減少處理的手續;再次,是將工作檯、機器以及儲運處的布置重新調整,以減少搬運的距離。有時也許要變更操作或檢驗的順序,以避免重複。最後是用最簡單的設備、工具替代複雜的設備、工具,或用較簡便、省力、省時的動作代替繁重的動作。
3、分析時的五個方面
由於記錄是從操作、搬運、檢驗、儲存和等待等五個方面進行的,所以分析也可以從這五個方面著手。
1)
操作分析。這是最重要的分析。它涉及到產品的設計。如
產品設計有微小變動時,就很有可能改變整個製造過程;或通過操作分析省去某些工序,減少某些搬運;或合併某一工序;或將兩處工序合二而一等。
2)搬運分析。搬運問題需要考慮搬運的重量、距離及消耗時間。而運輸問題應考慮運輸方法和工具,這樣可以減輕搬運工人的
勞動強度和消耗的時間;合理安排廠區、車間或設備的位置,可以大大縮短運輸的距離和時間。
3)檢驗分析。檢驗的目的是剔除不合格的產品,應根據產品的功能和精度要求,選擇合理適宜的檢驗方法及決定是否需要設計更好的工夾量具等。
4)儲存分析。應著重對
倉庫管理、
物資供應計畫和作業速度等進行檢查分析。以保證材料及零件的及時供應,避免不必要的物料的積壓。
5)等待分析。等待應減至最低限度,要分析引起等待的原因,如等待是由設備造成的,則應從改進設備入手。
實際分析時,應對以上五個方面按照提問技術逐一進行分析。然後採用“ECRS”四大原則進行處理,以尋求最佳、最經濟合理的方法。
4、分析時的六大提問
為了使分析能得到最多的意見,而不致有任何遺漏,需要採用提問技術(即六大提問技術)依次進行提問。
考察點 | 第一次提問 | 第二次提問 | 第三次提問 |
目的 | 做了什麼What | 是否必要 |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對象 |
原因 | 為何做Why | 為什麼要這樣做 | 是否不需要做 |
時間 | 何時做When | 為何需要此時做 |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時間 |
地點 | 何處做Where | 為何需要此處做 |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地點 |
人員 | 何人做Who | 為何需要此人做 |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人 |
方法 | 如何做How | 為何需要這樣做 | 有無其他更合適的方法與工具 |
這種提問技術在國外又稱6W技術,或5W1H技術。當進行程式分析時,以上問題必須有系統的一一詢問,這種有系統的提問技巧仍是程式分析成功的基礎,切不可有任何疏漏。上述的第一、第二次提問的目的在於弄清問題的現狀,第三次提問在於研究和探討改進的可能性。
上述分析技巧,特別是“5W1H”技術、“ECRS”四大原則和
動作經濟原則,可在任何發現問題的場所使用。
實施及步驟
實施
1、程式分析的基本原則。儘可能取消不必要的工序;合併工序,減少搬運;安排最佳的順序;使各工序儘可能經濟化;找出最經濟的移動方法;儘可能地減少在制品的儲存。
2、“ECRS”四大原則在工序、操作時應考慮的因素。必要的工序或操作;工作順序的變更,設備的變更和更新;工廠、車間的布置或設備重新組合;操作、儲存位置的改變;材料規格的重新訂購,發揮操作者的個人技術特長。
3、“ECRS”四大原則在搬運時應考慮的因素。取消不必要的操作;改變物品存放的場所或位置;改變工廠、車間布置;採用另一種搬運方法;重新制定
工藝路線和工作順序;重新進行
產品設計;改變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規格。
4、等待時取消或縮短時間應考慮的因素。改變工作順序、工廠、車間布置;改造設備或採用新設備。
5、“ECRS”四大原則在檢驗時應考慮的因素。它們是否真的有必要?有何效果?有無重複性?別人做是否更適合?能否採用數理統計原理?
步驟
1、選擇。選擇所需研究的工作。
2、記錄。利用程式分析的圖表對現行的方法全面記錄。
3、分析。採用“5W1H”提問技術,對所記錄的事實進行逐項提問;並根據“ECRS”四大原則,對有關程式進行處理。
4、建立。在上述基礎上,建立最實用、最經濟、最合理的新方法。
5、實施。將所建立的新方法得以實現。
6、維持。堅持規範及經常性的檢查,維持標準方法不變。
注意事項
程式分析時有些需注意的地方,多加留意會更好地達到目的實現目標。
1、注意明確區分分析對象是產品還是作業者。
2、為達到改善目的,開始前首先明確分析的目的。
3、最開始就要明確範圍,不要遺漏問題。
5、臨時的工序流程變更是以最基本的主流程為基準進行分析。
6、分析過程是思考改善方案。
7、研討改善方案時,以流程整體的改善為最優先考慮目標。
優缺點
1、程式分析的優點
產品在流動的情況下被加工,什麼樣的工序都可以分析;
與工序管理圖對照易於分析;
易於發現作業者的多餘動作;
作業者自已對作業方法的改善比較有效;
彼此之間的時間關係及空閒時間清楚明了;
人與機械的運轉狀態清楚明了。
2、程式分析的缺點
機械的分析可能應作業者的動作不規範而識別不到,以至於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
必須緊隨作業者行動方可觀察記錄;
彼此之間沒有時間關係的情況下分析也沒用;
需要一定程度的時間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