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第4版)

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第4版)

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第4版)是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啜鋼 王文博 常永宇 全慶一 高偉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第4版)
  • 作者:啜鋼 、王文博、 常永宇 、全慶一 、高偉東
  • 出版社: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355815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09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的第四版修訂版。移動通信已經以4G網路為主要支撐網。5G的第一個標準也已經通過,測試已經廣泛的展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主要內容包括:移動通信的發展、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移動通信的無線傳播環境、信源編碼和調製技術、抗衰落和鏈路性能增強技術、蜂窩組網技術、GSM及CDMA移動通信系統、第四代LTE/LTE-A移動通信系統、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以及移動通信新技術套用等。本書是面向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使用的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同時考慮到對移動通信與系統教材的廣泛需求,兼顧了研究生和成人教育,因此也可以有選擇地作為研究生和成人教育教材。

圖書目錄

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第4版) 目錄目錄第1章概述1
1.1移動通信發展簡述1
1.2移動通信的特點3
1.3移動通信工作頻段5
1.3.1我國移動通信的工作頻段5
1.3.2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工作頻段5
1.3.3第四代移動通信(4G)的頻率劃分7
1.3.4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頻率劃分7
1.4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7
1.5移動通信的分類及套用系統9
1.6移動通信網的發展趨勢11
1.7本書的內容安排12
習題與思考題12
本章參考文獻13
第2章移動通信電波傳播與傳播預測模型14
2.1概述14
2.1.1電波傳播的基本特性14
2.1.2電波傳播特性的研究16
2.2自由空間的電波傳播17
2.33種基本電波傳播機制18
2.3.1反射與多徑信號18
2.3.2繞射20
2.3.3散射21
2.4對數距離路徑損耗模型22
2.5陰影衰落22
2.6移動無線信道及特性參數23
2.6.1多徑衰落的基本特性23
2.6.2都卜勒頻移23
2.6.3多徑信道的信道模型24
2.6.4描述多徑信道的主要參數25
2.6.5多徑信道的統計分析31
2.6.6多徑衰落信道的分類35
2.6.7衰落特性的特徵量36
2.6.8衰落信道的建模與仿真簡介37
2.7MIMO信道40
2.7.1分析模型40
2.7.2物理模型42
2.8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49
2.8.1室外傳播模型49
2.8.2室內傳播模型56
習題與思考題57
本章參考文獻58
第3章移動通信中的信源編碼和調製解調技術59
3.1概述59
3.2信源編碼61
3.2.1信源編碼的基本概念61
3.2.2移動通信中的信源編碼62
3.2.3移動通信中的信源編碼舉例63
3.3最小移頻鍵控65
3.3.1相位連續的FSK 65
3.3.2MSK信號的相位路徑、頻率及功率譜68
3.4高斯最小移頻鍵控69
3.4.1高斯濾波器的傳輸特性69
3.4.2GMSK信號的波形和相位路徑71
3.4.3GMSK信號的調製與解調72
3.4.4GMSK功率譜74
3.5QPSK調製75
3.5.1二相調製BPSK75
3.5.2四相調製QPSK76
3.5.3偏移QPSK——OQPSK79
3.5.4π/4QPSK80
3.6高階調製83
3.6.1數字調製的信號空間原理83
3.6.2M進制數字調製以及高階調製84
3.6.3高階調製在3G、4G中的套用89
3.7正交頻分復用89
3.7.1概述89
3.7.2正交頻分復用的原理90
3.7.3正交頻分復用的DFT實現91
3.7.4OFDM的套用93
習題與思考題94
本章參考文獻95
第4章抗衰落和鏈路性能增強技術96
4.1概述96
4.2分集接收技術97
4.2.1巨觀分集97
4.2.2微觀分集的類型98
4.2.3分集的合併方式及性能100
4.2.4性能比較106
4.2.5分集對數字移動通信誤碼的影響106
4.3信道編碼與交織108
4.3.1概述108
4.3.2分組碼108
4.3.3卷積碼111
4.3.4Turbo碼116
4.3.5交織技術119
4.4均衡技術120
4.4.1基本原理120
4.4.2非線性均衡器123
4.4.3自適應均衡器126
4.5擴頻通信128
4.5.1偽噪聲序列129
4.5.2擴頻通信原理131
4.5.3抗多徑干擾和RAKE接收機135
4.5.4跳頻擴頻通信系統137
4.6多天線和空時編碼139
4.6.1多天線技術139
4.6.2空時編碼技術142
4.7鏈路自適應技術146
4.7.1自適應調製編碼147
4.7.2混合自動請求重傳149
習題與思考題152
本章參考文獻153
第5章蜂窩組網技術155
5.1移動通信網的基本概念155
5.2頻率復用和蜂窩小區156
5.3多址接入技術159
5.4碼分多址關鍵技術165
5.4.1擴頻通信基礎165
5.4.2地址碼技術171
5.4.3擴頻碼的同步174
5.5切換、位置更新178
5.5.1切換技術178
5.5.2位置更新181
5.6無線資源管理技術181
5.6.1概述181
5.6.2接納控制182
5.6.3動態信道分配184
5.6.4負載控制185
5.6.5分組調度186
5.6.6LTE系統的分組調度188
5.7移動通信網路結構192
習題與思考題199
本章參考文獻199
第6章GSM系統和CDMA系統201
6.1GSM系統的業務及其特徵201
6.2GSM系統的結構205
6.3GSM系統的信道206
6.3.1物理信道與邏輯信道206
6.3.2物理信道與邏輯信道的配置210
6.3.3突發脈衝214
6.3.4幀偏離、定時提前量與半速率信道215
6.4GSM的無線數字傳輸216
6.4.1GSM系統無線信道的衰落特性216
6.4.2GSM系統中的抗衰落技術218
6.4.3GSM系統中的語音編碼技術223
6.4.4GSM系統中語音處理的一般過程223
6.5GSM的信令協定223
6.5.1GSM信令系統的基本概念224
6.5.2GSM系統的協定模型231
6.5.3GSM無線信令接口的三層協定233
6.6接續和移動性管理235
6.6.1概述235
6.6.2位置更新236
6.6.3呼叫建立過程238
6.6.4越區切換與漫遊244
6.6.5安全措施246
6.6.6計費249
6.7cdma2000 1x標準介紹249
6.7.1cdma2000 1x使用的序列250
6.7.2cdma2000 1x前向鏈路252
6.7.3cdma2000 1x反向鏈路261
6.7.4cdma2000 1x EVDO介紹264
6.8cdma2000 1x系統中的功率控制技術265
6.8.1上行開環功率控制265
6.8.2上行閉環功率控制266
6.8.3下行快速功率控制268
6.9cdma2000 1x系統中的切換270
6.9.1軟切換271
6.9.2硬切換273
6.9.3空閒切換274
6.9.4接入切換275
習題與思考題275
本章參考文獻276
第7章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LTE及LTEAdvanced277
7.1LTE的基本概念和技術277
7.1.1概述277
7.1.2LTE需求278
7.1.3LTE關鍵技術283
7.2LTE系統的網路結構286
7.2.1網路架構286
7.2.2空中接口協定291
7.3LTE系統的鏈路結構298
7.3.1LTE系統的幀結構298
7.3.2物理信道299
7.4LTEAdvanced介紹306
7.5載波聚合技術307
7.5.1載波聚合簡介307
7.5.2載波聚合部署場景308
7.5.3載波聚合關鍵技術309
7.6中繼技術311
7.6.1概述311
7.6.2中繼分類312
7.6.3LTEA中繼系統中的中繼時隙配置313
7.6.4協作中繼技術316
習題與思考題319
本章參考文獻319
第8章第五代移動通信321
8.15G移動通信概述321
8.1.1概述321
8.1.25G套用場景322
8.1.35G技術需求323
8.25G移動通信關鍵技術324
8.2.15G空口關鍵技術324
8.2.25G網路關鍵技術327
8.3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332
習題與思考題333
本章參考文獻333
第9章移動通信新技術套用334
9.1概述334
9.2移動通信新技術套用334
9.2.1物聯網334
9.2.2車聯網(V2X)342
9.2.3工業網際網路345
9.2.4無人機通信346
9.3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趨勢349
習題與思考題349
本章參考文獻350
附錄話務量和呼損簡介3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