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特技獠牙表演,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高台縣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腔特技獠牙表演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申報地區:張掖市高台縣
- 保護單位:高台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台縣,1958年以前隸屬於酒泉地區,1959年劃歸張掖地區至今。高台地處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中下游地區,境內山川險峻、戈壁廣袤、大漠綿延,自古就是匈奴、月氏等少數民族遊牧之地。自漢代至明代,自中原地區遷移而來、屯田戍邊的高台人民形成了尚武好鬥、慷慨任氣的傳統,創造和傳承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種,其中包括秦腔藝術的絕活——獠牙絕技。高台秦腔獠牙絕技,主要分布在該縣羅城鄉紅山村,在當地已有500多年的傳承歷史,成為舞台表演的一朵奇葩。高台秦腔獠牙絕技表演時,表演者口含兩顆豬獠牙,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倒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翕動,同時唱、念、做、打一發並舉,深受民眾喜愛。高台秦腔獠牙絕技,主要在秦腔花臉角色的飾演中使用,用於塑造兇惡、勇猛、膘悍、恐怖的角色,具有鮮明的專用性和地域性特徵。據當地民眾回憶,獠牙絕技原本使用6顆或4顆豬獠牙,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台秦腔藝術跌入低谷,許多藝人受到衝擊,獠牙絕技表演幾近失傳,如今僅能表演2顆獠牙。
傳承保護
目前,僅有現年74歲的孫立國老人及其弟子——現年50歲的藺耀宗,能夠表演此絕技。除此而外,再無第三人。高台秦腔獠牙絕技,是當地人民精神特質和價值取向的集中反映,與當地現存的漢明長城一樣,是當地軍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8月,秦腔獠牙絕技被公布為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9年9月,已上報國家文化部參加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審批。從今年起,當地政府將進一步深入細緻開展調查工作,徹底摸清高台秦腔獠牙絕技產生髮展的歷史和角色配置、藝術傳承、使用範圍、劇目腳本等全部狀況,並將調查所獲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存檔、研究和編輯出版。建立有效的保護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當地專業、民間劇團的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創辦以“秦腔獠牙”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戲曲表演特技傳習班”,從人才、表演水平等方面提高獠牙絕技的藝術水準,舉辦一年一度的民間藝術節,保證高台秦腔獠牙絕技的有效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