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隱逸問題研究

秦漢隱逸問題研究

《秦漢隱逸問題研究》是2014年9月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漢隱逸問題研究
  • 作者:蔣波
  • 出版社:湘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頁數:266 頁
  • 定價:39.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81128765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湘潭大學中國史文庫:秦漢隱逸問題研究》對秦漢時期的隱逸現象及相關問題進行綜合研究。主要內容是:回顧先秦隱逸現象的起源、當時的大致情況、春秋戰國諸子的隱逸觀;分析秦漢隱逸現象的背景原因,敘述秦漢時期各具體時段的隱逸情況及特徵;選取商山四皓、諸葛亮等人進行個案分析;討論秦漢隱士的生活經濟來源、婚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休閒生活等;分析隱士對秦漢社會的影響,譬如對社會風氣的影響,隱士與文化、學術傳承,隱士與社會教化等。

作者簡介

蔣波,湖南雙牌人,史學博士,現為湘潭大學歷史系教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以早期士人問題為主的先秦秦漢史研究、以楚文化及宋前湖湘文化為主的地域文化研究。近年來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在《史學月刊》、《西北大學學報》、《河北學刊》、《江漢論壇》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 先秦隱逸問題回顧
第一節 春秋之前的隱逸現象
一、我國隱逸現象起源辨析
二、商末周初的隱逸現象
三、姜太公的隱居生涯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東周隱逸現象及諸子的隱逸觀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隱逸現象
二、儒家的隱逸觀
三、其他學派的隱逸觀
第二章 秦漢隱逸現象概述
第一節 秦漢隱逸的原因分析
第二節 秦至兩漢之際的隱逸現象
一、秦代的隱逸
二、西漢時期的隱逸
三、兩漢之際的隱逸
第三節 東漢的隱逸現象
一、東漢經學人士的隱逸
二、“無道則隱”與為“道”而隱
三、因孝而隱及其他隱逸現象
第四節 秦漢隱逸的特點及對秦漢隱士的評價
一、秦漢隱逸的特點
二、對秦漢隱士的評價
第三章 秦漢隱逸人物個案分析
第一節 商山四皓相關事跡考論
一、商山四皓歸隱的原因分析
二、商山四皓在漢初宮廷鬥爭中的作用及評價
第二節 論東方朔的隱逸情結
一、東方朔的隱逸言行
二、東方朔隱逸情結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 嚴光對自由生活的主動選擇
第四節 王符隱居前後的心態及其隱逸觀
一、王符隱居前的心態
二、王符的隱逸觀
第五節 諸葛亮的十年隱居與“待識”心態
一、諸葛亮隱居十年的原因分析
二、諸葛亮的“待識”心態
三、隱居十年對諸葛亮的影響
第四章 秦漢隱士的生活
第一節 秦漢隱士的經濟來源
一、自食其力
二、依靠他人“資助”
三、隱居教授與賣卜為生
第二節 秦漢隱士的生活狀況
一、物質生活方面的情況
二、家庭婚姻生活方面的情況
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情況
第五章 秦漢王朝的“招隱士”
第一節 先秦時期的“招隱士”
第二節 秦王朝的“招隱士”
一、關於秦王朝“招隱士”的兩種記載
二、對上述兩種記載的辨析
第三節 漢代的“招隱士”
一、漢代的“招隱士”活動
二、漢代“招隱士”的特點
三、漢代“招隱士”的效果及局限
第六章 隱士與秦漢社會
第一節 兩漢社會的尊隱崇隱之風
一、從尊隱到崇隱
二、漢代尊隱崇隱風尚的原因及影響
第二節 隱士與秦漢學術文化的傳承
一、隱士與經學
二、隱士與易學
三、隱士與道學及其他諸學
四、隱士與文化典籍的保護
第三節 兩漢隱士與社會教化
一、統治者在教化方面對隱士的充分利用
二、隱士與漢代鄉風民俗的純化
三、隱士“化民成俗”的原因及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兩漢之際隱士統計表
東漢隱士統計簡表
略論司馬遷的隱逸觀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