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敗東周》是一篇創作於戰國時期的散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秦敗東周
-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編者:劉向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秦敗東周
秦敗東周,與魏戰於伊闕,殺犀武。魏令公孫衍乘勝而留於境,請卑辭割地,以講於秦。為竇屢謂魏王曰:“臣不知衍之所以聽於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割,而令秦講於王。”王曰 :“奈何?”對曰:“王不若與竇屢關內侯,而令趙。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揚言曰:‘聞周、魏令竇屢以割魏於奉陽君,而聽秦矣。’夫周君、竇屢、奉陽君之與穰侯,貿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竇屢也;制割者,奉陽君也。太后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敗之,必以少割請合於王,而和於東周與魏也。”
白話譯文
秦國打敗了東周,在伊闕同魏國交戰,殺死了魏將犀武,乘勝駐紮在魏國境內,魏國派公孫衍用卑下的言辭請求割讓土地,來同秦國講和。有人替竇屢對魏王澄:“臣下不知道公孫衍所說的,秦國能聽從多少,然而臣下能夠用公孫衍答應割讓土地的一半,讓秦國閱大王講和。”秦王說:“怎么辦呢?”回答說:“大王不如讓他做關內侯,命他出使趙國,大王重視他的出行而且給他豐厚的俸祿。於是揚言讜:‘聽說東周、魏國已叫竇屢割讓魏國土地給奉陽君,聽憑秦國怎么辦了。”東周君主、竇屢、奉陽君同穰侯,是以死相爭的仇人。現在進行講和的,是竇屢;制止向秦國割地的,是奉陽君。秦國太后害怕他們不肯依附穰侯,就會想破壞這件事,一定會用少要魏國割讓土地的辦法同大王講和,因而秦國就會同東周和魏國講和了。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