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北辰,男,1915年生,1971年猝,曾任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北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重慶市江北區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71
- 信仰:共產主義
簡介,歷程,
簡介
歷程
1945年10月到熱河省熱遼地區工作,在黨的領導下,在新惠縣的東部組織武裝工作隊,建立了革命根據地。1946年3月15日創建了熱遼地區第一個縣——新東縣,秦北辰任縣委書記。
1948年3月,秦北辰奉命調任中共朝陽縣委書記。當時,朝陽縣的土地改革運動剛剛結束,處在複查階段,鞏固土改成果,進行建黨建政,開展大生產運動,加強社會治安,動員翻身農民參軍參戰支援前線是革命的中心任務,秦北辰領導朝陽縣人民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時期的歷史使命。
秦北辰根據上級的指示,首先宣布公開建黨工作。1948年春季,朝陽縣委在東街國小院內,召開了全縣幹部大會,秦北辰宣讀了黨中央關於公開建黨的檔案,宣講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綱領和建黨章程。會後,在中共朝陽縣委的領導下,全縣公開建黨,發展共產黨員。到1948年末,朝陽縣建立中共區委會9個,中共黨支部83個,有黨員1074名。達到了村村有黨支部的目標。
土改的暴風驟雨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偏差,土改複查的重點就是糾偏。1948年上半年,秦北辰帶領縣委幹部,深入基層了解情況,他發現有的農村土改分過了頭,侵犯了中農利益;在城裡侵犯了工商業戶的利益。秦北辰和縣長計明達在城裡召開民眾大會,公開檢查政府在土改中的失誤,向工商業戶退賠了現金,穩定了工商業戶的生產經商情緒。在農村,廣大農民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歡天喜地地從事生產勞動。他因勢利導,領導朝陽縣人民發展工農業生產,掀起土改後第一個生產建設高潮。他帶動機關幹部厲行節約,支援前線。認真貫徹省、地委指示,號召廣大農民勤勞致富,多打糧食,支援解放戰爭。提出“三年有吃有穿,五年豐衣足食,努力增加生產,戰勝各種災害”的號召,深入人心,產生了巨大的物質力量。1948年全縣獲得好收成,糧食總產達6千萬公斤,上繳公糧1300萬公斤,還有大量蔬菜和其他農副產品,支援前線。
1948年8月,秦北辰領導全縣展開了肅清匪患,保衛革命政權的鬥爭,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全縣消滅大小股匪30股,收繳槍2000多支。社會治安顯著好轉。與此同時,他領導公安戰線,發動全縣各村幹部開展禁毒戒菸運動,把全縣5000多名不從事生產勞動的菸民,由各村集中戒菸,並收繳煙毒。經過一年的努力,全縣菸民基本戒除菸癮,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徹底剷除了舊社會遺留的禍根。
遼瀋戰役期間,秦北辰堅決執行上級關於全力以赴支援前線的各項指示。朝陽縣政府向全縣發布徵兵動員令,廣泛動員青壯年參軍參戰。縣委提出了“一人參軍,全家光榮”、“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保衛家鄉,保衛勝利果實”的口號。秦北辰帶領縣委、縣政府的幹部分別深入基層,動員新兵,廣大民眾積極擁護和回響,踴躍報告參軍。1948年末,全縣有青壯年5800多人參軍參戰。與此同時,朝陽縣鐵路沿線,公路兩側的村鎮都開展了支前工作。在西大營子、大平房、東大道等地設立兵站,轉運軍需物資,建立救護傷員的中間站和戰地醫院,協助野戰醫院,搶救危重傷員。朝陽縣出動了8000多人的擔架團,奔赴前線直到東北全境解放。
遼瀋戰役勝利結束後,解放大軍進關南下,這時需要抽調一批地方黨政幹部加入戰鬥行列。1949年2月,秦北辰接到中共熱遼地委的通知,調他隨軍入關。這時他和愛人白哲(縣婦聯會幹部)的第二個孩子剛剛出生兩個多月,無法帶走,他們夫婦以革命利益為重,毅然把大孩子送到姥姥家寄養,把兩個多月的女兒(秦曉燕)送到段存義(當時任城廂區委書記)家,交給段的妻子宋桂芳撫養。段存義夫婦接受了革命戰友的委託,表示一定把孩子撫養好。秦北辰與白哲臨行時到段家語重心長地說:“這孩子是革命的後代,我們信得過你們,希望孩子長大成才幹革命。”
秦北辰入關後,被黨組織派往重慶兵工廠擔任廠黨委書記,他從事軍工生產領導工作18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黨為人民做出了貢獻。
18個春秋,為保守軍工生產秘密,不曾向外界尋問女兒秦曉燕的訊息,直到1965年,秦北辰調到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擔任政治部主任時,見到李東冶(當時任遼寧省委副書記),問及秦曉燕的情況。以後李東冶通過在鞍山工作的徐庭菊,才與段存義取得了聯繫。1966年正月初段存義帶著已經讀完國中18歲的秦曉燕去北京見秦北辰,秦曉燕與父母兄妹喜相逢。秦曉燕在北京讀完高中,又回朝陽工作(現在朝陽市委組織部),依然生活在段存義身邊。
1971年秦北辰在北京逝世,享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