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研方法論
- 開課時間:2017年春季(首次)
- 授課教師:張偉剛、宋峰、馬秀榮、江俊峰等
- 類別:慕課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建設院校:南開大學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課程定位,適應專業,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課程特色,教學計畫,教學目標,考核標準,所獲榮譽,教師簡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是創造性的活動,方法正確,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甚至失敗。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是本科階段的重要任務,而通過研究性學習和科技實踐,從中學習並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必備的操作技能,對於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優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課程定位
在本科階段,學習與積累知識是大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石,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們一生成長的必需品。要做到這一點,除參加科技實踐訓練之外,學習科研方法也不可或缺。在這個知識飛速更新的時代,儘早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研究技能,就將在求學深造、科技攻關、職場打拚、企業管理等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敏於思辯,成於方略,在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有所得,研有所獲,學研結合,創新開拓。
適應專業
科研方法論課程主要面向哲學類專業學習。
課程簡介
科學研究是人類探索客觀世界規律性的過程,也是利用這些規律造福人類、完善自我的過程。由科學的概念出發,對本課程中使用的科學、科學研究、科研方法、科研程式等概念給出明確的定義,並基於此介紹科學研究的特點、一般程式,以及參與科研時應做的準備。學習該課程,會使人們初步理解了科研工作的概念,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知識。人們可以進一步參與課題研究訓練,從中領悟科研方法的真諦,切實地提升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科學研究及一般程式 1.1 科學研究基本概念 1.1.1 科學研究的基本概念 1.1.2 什麼是科學研究 1.1.3 科學研究的目的 1.1.4 科研方法 1.2 科學研究一般程式 1.2.1 科研過程概述 1.2.2 科研基本程式 1.2.3 自然科學研究程式 1.2.4 社會科學研究程式 1.2.5 技術科學研究程式 1.3 如何進行科研準備 1.3.1 明確研究動機 1.3.2 知識技能學習 1.3.3 掌握研究要領 1.3.4 注意研究策略 第二章 科研選題與信息收集 2.1 科研課題類型與來源 2.1.1 科研課題概述 2.1.2 科研課題類型 2.1.3 科研課題來源 2.2 科研選題的一般原則 2.2.1 科研選題的原則 2.2.2 科研選題方式 2.2.3 選題程式策略 2.3 選題方式及信息收集 2.3.1 信息類型、信息蒐集、信息檢索 2.3.2 信息檢索工具 2.3.3 信息處理 第三章 科研方法和思維方式 3.1 典型科研方法 3.1.1 科研方法的層次 3.1.2 科研方法的概念 3.1.3 典型的科研方法 3.2 典型思維方式 3.2.1 思維及其特點 3.2.2 創新思維概論 3.2.3 典型的思維方式 3.3 問題層次分析 3.3.1 問題描述與概念 3.3.2 問題三層次理論 3.3.3 問題意識的培養 第四章 科研設計與技能培養 4.1 研究型科研設計 4.1.1 科研設計的目的 4.1.2 研究性科研設計 4.1.3 研究性設計實例 4.1.4 其他研究型設計 4.2 實驗型科研設計 4.2.1 實驗型科研設計對的基本概念及含義 4.2.2 設計步驟及原則 4.2.3 格式及主要內容 4.2.4 實驗型設計實例 4.3 套用型科研設計 4.3.1 基本概念及含義 4.3.2 格式及主要內容 4.3.3 套用型設計實例 4.3.4 科研技能的培養 第五章 科研方法的實踐套用 5.1 初入課題組 5.1.1 聆聽導師介紹 5.1.2 梳理研究綱目 5.1.3 迅速進入課題組 5.2 科研實例分析 5.2.1 正確選題案例 5.2.2 團隊合作案例 5.2.3 非侵入式PDM測試方法 5.3 科研經驗介紹 5.3.1 研究性學習概述 | 5.3.2 研究性學習科研 5.3.3 本科生科研訓練 第六章 科學探索的機智運籌 6.1 科研戰略戰術 6.1.1 科研中的戰略 6.1.2 科研中的戰術 6.1.3 課題組及管理 6.2 科研機智運籌 6.2.1 機智運籌概述 6.2.2 科研機智原則 6.2.3 典型科研機智 6.3 科研阻礙辨析 6.3.1 科研阻礙概述 6.3.2 科研阻礙成因 6.3.3 科研阻礙案例 6.3.4 消除阻礙策略 第七章 科研論文的撰寫方略 7.1 科研論文與撰寫 7.1.1 科研論文及類型 7.1.2 科研論文的撰寫 7.1.3 攥寫原則和要求 7.2 投稿及發表規程 7.2.1 投稿準備 7.2.2 發表規程 7.2.3 投稿策略 7.3 論文示例及分析 7.3.1 論文基本結構 7.3.2 題目和摘要 7.3.3 引言、正文和摘要 第八章 發明創造與專利申請 8.1 發明創造概論 8.1.1 發明創造與層次 8.1.2 發明創造的原則 8.1.3 發明創造的風險與保護 8.2 專利類型與申請 8.2.1 專利特徵與類型 8.2.2 專利撰寫與要求 8.2.3 專利申請的流程 8.3 專利示例及分析 8.3.1 發明專利示例 8.3.2 實用新型專利示例 8.3.3 外觀設計專利示例 第九章 學術會議報告準備 9.1 學術會議模式 9.1.1 學術會議及特點 9.1.2 學術會議的類型 9.1.3 學術會議的名稱 9.2 學術會議報告 9.2.1 會議的基本要素 9.2.2 會議的報告類型 9.3 學術會議示例 9.3.1 論文撰寫與錄用 9.3.2 報告講前演練 9.3.3 常用句法剪輯 9.3.4 報告內容總結 第十章 研究者以及科研因素 10.1 科研者品格和道德 10.1.1 研究者的基本品格 10.1.2 研究者的道德觀念 10.1.3 人才類型及創新素質 10.2 科研人才基本類型 10.2.1 科研道德概述 10.2.2 學術規範要求 10.2.3 科研監控措施 10.3 科研關係與激勵機制 10.3.1 科研關係概述 10.3.2 典型科研關係 10.3.3 科研激勵機制 第十一章 結束語 11.1 結語一 11.2 結語二 |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學時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7春夏 | 張偉剛、宋峰、馬秀榮、江俊峰、嚴鐵毅、王愷、高藝、尚佳彬、王斌輝、劉佳 | 32學時 | 1556人 |
第2次開課 | 2017秋冬 | 4703人 | ||
第3次開課 | 2018春夏 | 5891人 | ||
第4次開課 | 2018秋冬 | 9793人 | ||
第5次開課 | 2019春夏 | 8990人 | ||
第6次開課 | 2019秋冬 | 10794人 | ||
第7次開課 | 2020春夏 | 30學時 | 12726人 | |
第8次開課 | 2020秋冬 | 11103人 | ||
第9次開課 | 2021春夏 | 12332人 | ||
第10次開課 | 2021秋冬 | 待定 |
課程特色
課程設計原則
科研方法論課程滿足教學目標,符合教學規律,匹配教學對象,適應教學內容。
教學計畫
據2021年6月智慧樹網平台顯示,該課程在每一章安排了“作業測試”內容,且學習結束前安排了“期末考試”內容。
教學目標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可以:
1、掌握科研基本知識,學習典型的科研方法,了解科研基本技能。
2、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大學生儘快入門課題研究。
3、培養科學態度,開闊眼界,提高科學素養。
4、為做好本科論文(或畢業設計)及今後從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礎。
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 卷面分 | 單項滿分 |
---|---|---|
第一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二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三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四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五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六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七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八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九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十章 單元測試 | 20 | 1.0 |
第十一章 單元測試 | 8 | 0.0 |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 = 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 * 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 單項滿分 |
---|---|
科學與科學研究 | 10.0 |
問題層次分析法 | 10.0 |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1、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2、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3、試卷:教程考試。
所獲榮譽
2019年1月8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教師簡介
張偉剛,男,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秀榮,女,天津理工大學電氣電子工程學院特聘教授。
江俊峰,男,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教授。
嚴鐵毅,女,天津市健康教育專家,南開大學副主任醫師。
高藝,男,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高級實驗師。
尚佳彬,女,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微電子工程系講師。
王斌輝,男,南開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劉佳,女,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公共英語教學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