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弗道10號》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丹尼爾·特拉切滕貝格執導,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約翰·古德曼、小約翰·加拉赫領銜主演。
該片根據約翰·坎貝爾和馬特·司徒肯所寫的小說《地下室》改編,講述了一個女孩因車禍失去知覺,醒來後發覺自己被囚禁在一個地下室里的故事。影片於2016年3月11日在美國上映。
基本介紹
- 導演:丹尼爾·特拉切滕貝格
- 編劇:喬什·坎貝爾
- 主演: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約翰·古德曼,小約翰·加拉赫
- 製片人:布萊恩·伯克
- 出品公司:壞機器人(美國)
- 中文名:科洛弗道10號
- 外文名:10 Cloverfield Lane
- 其它譯名:科洛弗檔案2、末世街10號(香港)、科洛弗10號地窖(台灣)
- 發行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500萬美元
- 拍攝日期:2014年10月
- 類型:劇情、懸疑、科幻
- 片長:103分鐘
- 上映時間:2016年3月11日(美國)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米歇爾(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飾)剛剛經歷失戀,在高速公路上意外翻車,當她從昏迷中醒來,發現自己身處地窖,受傷的腿被鐵鏈拴在牆壁的管道上,米歇爾立刻在心裡盤算著逃生計畫,然而,她很快發現囚禁自己的人是霍華德(約翰·古德曼飾),這個人聲稱是她的救命恩人,他告知了令米歇爾吃驚的真相,原來人類已經遭到來自未知外星物種的襲擊,而在地窖里是安全的。
一起被關在地窖里的還有埃米特(小約翰·加拉赫飾),他是霍華德以前手下的員工,三個人之間逐漸建立起了相互信任和依賴的關係,就像一個奇怪的家庭。然而漸漸地,米歇爾開始了解到同伴的兩人在災難到來前過去生活的細節,她開始懷疑霍華德的真正動機,覺得他在欺騙自己,於是米歇爾再一次開展從地窖中逃脫的計畫,即使是外界等待她的是外星人的襲擊也在所不惜。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米歇爾 | 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 | ---- |
霍華德 | 約翰·古德曼 | ---- |
埃米特 | 小約翰·加拉赫 | ---- |
Ben | 布萊德利·庫珀 | ---- |
Jeremy | Mat Vairo | ---- |
Neighbor | Cindy Hogan | ---- |
State Trooper | Jamie Clay | ---- |
Driver | Douglas M. Griffin | ---- |
Woman | Suzanne Cryer | ---- |
Voice on Radio | Sumalee Montano | ---- |
Radio Broadcaster | Frank Mottek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J·J·艾布拉姆斯 J.J 布萊恩·伯克 Bob Dohrmann Lindsey Weber Ted Gidlow 馬特·里夫斯 Ben Rosenblatt | 丹尼爾·特拉切滕貝格 | Jason Blumenfeld Paul Uddo | Matthew Stuecken 喬什·坎貝爾 達米恩·查澤雷 Josh Campbell | 傑夫·卡特爾 | Monika Mikkelsen | Ramsey Avery | Kimberly Amacker Teressa Hill Matthew W. Mungle Koji Ohmura Elizabeth Paschall Clinton Wayne | Meagan McLaughlin | Luke McDonald | Michelle Marchand II Kellie Jo Tinney |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角色演員介紹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1、《Michelle》 2、《The Concrete Cell》 3、《Howard》 4、《A Bright Red Flash》 5、《At the Door》 6、《Two Stories》 7、《Message from Megan》 8、《Hazmat Suit》 9、《A Happy Family》 10、《The Burn》 11、《Up Above》 12、《Valencia》 13、《The New Michelle》 14、《10 Cloverfield Lane》 |
幕後花絮
- 影片在籌備和拍攝期間並不叫《科洛弗道10號》這個名字,而是用代號瓦倫西亞。
- 電影發行方派拉蒙在排片的時候用的名字是《地下室》。
- 製作人J·J·艾布拉姆斯發現《地下室》的故事和他2008年製作的《科洛弗檔案》也有諸多相似之處,後來才決定把影片名稱換成《科洛弗道10號》。
- 影片的首款預告片作為《13小時:班加西的秘密士兵》(麥可·貝執導,1月15日美國上映)的貼片廣告首發,當時沒有人知道這部神秘影片的身份,更不知道它是《科洛弗檔案》的續集。
- 影片從訊息首次公開到正式上映中間只隔了兩個月,此前沒有任何宣傳,神秘感十足。
- 瑪麗·伊莉莎白·文斯蒂德是扮演女主角米歇爾的第一人選。
- 布萊德利·庫珀客串聲演了本片,但並沒有露臉,他是女主角米歇爾在電話另一頭的男友。
- 米歇爾前往的加油站名叫“Kelvin”,這是JJ的片子當中都會出現的一個彩蛋(包括前一集《科洛弗檔案》)。這個名字是為了向他的祖父Henry Kelvin致敬。他曾經是一家電子企業的老闆。
- 霍華德聲稱在一家軍方衛星企業工作,米歇爾還看到了一枚來自Bold Futura的信封。在前一集《科洛弗檔案》的結尾,Bold Futura公司的衛星墜入了大海喚醒了怪獸。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2016年3月11日 | 中國台灣 | 2016年4月1日 |
中國香港 | 2016年4月14日 | 澳大利亞 | 2016年3月10日 |
秘魯 | 2016年3月10日 | 巴拿馬 | 2016年3月10日 |
紐西蘭 | 2016年3月10日 | 委內瑞拉 | 2016年3月10日 |
泰國 | 2016年3月10日 | 塞爾維亞共和國 | 2016年3月10日 |
丹麥 | 2016年3月10日 | 捷克 | 2016年3月10日 |
哥倫比亞 | 2016年3月10日 | 荷蘭 | 2016年3月10日 |
馬來西亞 | 2016年3月10日 | 以色列 | 2016年3月10日 |
羅馬尼亞 | 2016年3月11日 | 南非 | 2016年3月11日 |
越南 | 2016年3月11日 | 挪威 | 2016年3月11日 |
芬蘭 | 2016年3月11日 | 加拿大 | 2016年3月11日 |
拉脫維亞 | 2016年3月11日 | 印度 | 2016年3月11日 |
法國 | 2016年3月16日 | 比利時 | 2016年3月16日 |
愛爾蘭 | 2016年3月18日 | 英國 | 2016年3月18日 |
西班牙 | 2016年3月18日 | 埃及 | 2016年3月30日 |
瑞典 | 2016年3月30日 | 立陶宛 | 2016年3月30日 |
黎巴嫩 | 2016年3月31日 | 匈牙利 | 2016年3月31日 |
馬其頓共和國 | 2016年3月31日 | 斯洛維尼亞 | 2016年3月31日 |
新加坡 | 2016年3月31日 | 奧地利 | 2016年3月31日 |
阿聯 | 2016年3月31日 | 希臘 | 2016年3月31日 |
德國 | 2016年3月31日 | 土耳其 | 2016年4月1日 |
賽普勒斯 | 2016年4月1日 | 墨西哥 | 2016年4月1日 |
菲律賓 | 2016年4月6日 | 印度尼西亞 | 2016年4月6日 |
哈薩克斯坦 | 2016年4月7日 | 克羅地亞 | 2016年4月7日 |
葡萄牙 | 2016年4月7日 | 烏克蘭 | 2016年4月7日 |
俄羅斯 | 2016年4月7日 | 亞塞拜然 | 2016年4月7日 |
阿根廷 | 2016年4月7日 | 巴西 | 2016年4月7日 |
智利 | 2016年4月7日 | 白俄羅斯 | 2016年4月7日 |
愛沙尼亞 | 2016年4月8日 | 義大利 | 2016年4月21日 |
波蘭 | 2016年4月22日 | 日本 | 2016年6月17日 |
影片評價
該片在103分鐘的時長里,情節紮實,引人入勝。這使得《科洛弗道10號》不只是一部合格的續集,而且是本身卓越的電影。它使用了前集的設定,將其更出色地發揮,同時又不重複任何角色,結構或者是情節。或許可以這樣說,《科洛弗道10號》最大缺點就在於“過於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務”——即,比起大場面動作片更關注人物關係的衝突,同時又讓封閉空間內的戲劇性比任何在人物行動自由的情況下有趣得多。(時光網Mtime評)
影片儘管從一開始便顯得很經濟、節制,但是電影的節奏很美好。(《Hitfix》評)
影片的那種緊張感是植根於心理層面而不是恐怖片的那種小伎倆,用傳統的製作方式顯得該片改頭換面。(《綜藝》評)
影片極有效地帶動著觀眾的想法,並讓觀眾感受著片中角色正在經歷的一切。(《坦帕灣時報》評)
影片唯一的問題便是跟前作之間那種故意而又牽強的聯繫,除了那個顯得失望而又脫節的偽高潮結局,該片還算一部成功的、令人神經緊張的驚悚片。(《ReelViews》評)
該片的導演作為一名新手顯得技藝嫻熟,儘管他還沒完全達到我們的期望。(《娛樂周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