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選取“社會性弱勢群體”為研究對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旨在通過對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的研究,釐清社會性弱勢群體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分析社會性弱勢群體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提出著眼提高社會性弱勢群體發展能力和提供發展機會為基本點的對策思路。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發展滯後和失衡 第二章 中外思想家關於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的理論梳理 第三章 以人為本 第四章 科學發展 第五章 築起三層公平網 保護社會性弱勢群體 |
創作背景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轉型的加快,弱勢群體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弱勢群體包括生理性的弱勢群體和社會性的弱勢群體。所謂“生理性弱勢群體”,是指因為年老、疾病、殘疾等生理性的原因而導致的弱勢群體。“社會性弱勢群體”排除了生理性弱勢群體,是指那些有勞動能力但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或社會機會缺乏等因素而導致的弱勢群體。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關係到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關係到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解決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落腳點。基於此,《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社會性弱勢群體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在作者看來,要解決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需要做到“三個結合”。第一,在總體方略上,提高社會性弱勢群體人力資本與消除社會排斥相結合。社會性弱勢群體的發展困境是該群體的人力資本存量偏低和遭到“社會排斥”所致,因此,要解決該問題,必須把提高人力資本和消除社會排斥相結合,兩方面不可偏廢。一方面,提高社會性弱勢群體人力資本,一是參與社會競爭的需要,人力資本作為發展的重要手段必須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否則就會遭到淘汰;二是人的發展需要,社會性弱勢群體的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目的所在,人不僅是工具,而且是目的。另一方面,社會性弱勢群體遭受到嚴重的社會排斥,他們不僅缺少發展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缺乏發展的機會。消除社會排斥一是解決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的需要,二是保障社會公平的需要。提高人力資本和消除社會排斥這兩方面的結合實際上是能力與機會的結合,能力與機會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共同推動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的解決。
第二,在動力主體上,政府、社會和個人三者相結合。解決社會性弱勢群體問題,必須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只有政府強有力的主導,解決該問題才能夠有明確的方向。同時,在動力主體方面,僅有政府是不夠的,政府應該與社會的力量、個人的努力相結合,政府與社會的力量必須要通過社會性弱勢群體個體發揮作用,絕不能越俎代庖。
第三,在制度設計上,形式公平與實質公平相結合。形式公平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這些公平旨在保障社會性弱勢群體能夠享受到與其他社會群體一樣的公平的對待,一般來說,如果形式公平能夠得到保障,則其產生的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情況往往比較複雜。從理論上說,即使完全保障了形式公平,產生的結果也可能會出現“
馬太效應”,從以人為本的理念看來,對由完全的形式公平所導致的社會弱者漠然置之也是不人道的。從現實來看,人的出生總是無法選擇的,人一生下來,人的家庭出身、財產狀況、智力水平、身體健康狀況、遺傳性情等情況往往是固定的,人不可能做到完全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同時,完全的形式公平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社會總是歷史進程中的社會,因此,在現實狀態下產生的結果可能是不那么公平的結果。基於理論與現實兩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解決社會性弱勢群體方面,首要的是要保障形式公平,其次要保障實質的公平,要給予社會性弱勢群體以差別補償。只有做到這兩方面的結合,制度設計才是比較合理的。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秦國偉,山東日照人,1978年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博士,任教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代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