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追溯與多維審視》內容簡介:一個完整的發展觀至少應包括單個相互聯繫的內容: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即要明確發展的動因、發展的目的和發展的形式或途徑。傳統的非科學的發展觀以物位中心,甚至狹隘地以金錢為價值取向:這種發展觀把經濟的增長作為唯一的發展目的和衡量標準,因而在發展方式、發展途徑上往往採取為了單純的物質增長而不惜犧牲資源和環境的單一發展模式。而先進的科學發展觀則以人為中心,主張通過物的發展來實現經濟成長與環境、資源、人類社會之間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觀不以經濟成長的快與慢為目標和衡量標準,而是對增長質量的好與壞、增長與發展、增長與進步之間的協調關係等一系列標準進行綜合考慮。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追溯與多維審視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6頁
- 開本:16
- 作者:黃曉利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30837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科學腳洪發展觀的歷阿肯擔史追溯與多維審視》是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古代與近代的發展觀
第一節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思想
第二節 隋唐至兩宋時期的發展理論
第三節 明末清初時期的發展理甩獄判籃論
第四節 中國近代思想家的發展觀
第二章 西方古代與近代的發展觀
第一節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發展觀
第二節 歐洲中世紀思想家的發展觀
第三節 16~18世紀歐洲思想家的發展理論
第四節 19世紀歐洲思想家的發展觀
第三章 現代西方發展觀
第一節 生態倫理學
第二節 經濟成長觀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觀
第四節 綜合發展觀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
第一節 社會有機體理論
第二節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第三節 和諧理論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觀
第一節 毛澤東的發展思想
第二節 鄧小平的發展思想
第三節 江澤民的發展思想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探索科學發展的歷史啟示
第六章 新時期的科學發展觀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的當代價值
第七章 科學發展觀的物質文明維度
第一節 物質文明概述
第二節 發展生產力是科學發展觀的首要任務
第三節 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目的
第四節 科學發展觀物質文明維度
第八章 科學發展觀的精神文明維度
第一節 精神文明概述
第二節 精神文明是科學發展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
第三節 塑造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科學發展觀的不懈追求
第四節 科學發展觀精神文明維度
第九章 科學發展觀的政治文明維度
第一節 政治文明概述
第二節 社會主義與政治文明的關係
第三節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科學發展觀的奮鬥目標
第四節 科學發展觀政治文明維度
第十章 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維度
第一節 生態文明概述
第二節 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
第三節 生態文明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
第四節 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維度
第十一章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技術維度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
第二節 科學技術對於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動力作用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對於克服科技異化的價值導向作用
第四節 和諧社會應樹立正確的現代科技發展觀
參考文獻
文摘
路德的宗教改革,從表面上來看主要的關注點是精神獲救和教會制度改革,但其思想的精神實質是否定和批判教會在俗世和宗教上的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他認為基督教應該廢除教階等級制,回到早期自由而平等的宗教關係。他指出,所有的教眾,無論教皇、神父、傳教士,還是普通的信徒,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那種認為只有教皇和教會才有權解釋《聖經》的說法純粹是謊言,教皇和教會不是基督的代表,只有《聖經》才是信徒的最高權威,每個信徒都有信仰自己通過理性和良知從《聖經》中所理解的教義的自由。只要你的內心是真正地信仰上帝,那你的靈魂就可以直接與上帝相連,從而獲得解救。也就是說,人的理性是宗教信仰的唯一根據,信仰上帝是贖罪獲救的唯一條件,在宗教事務以及贖罪得救等問題上,所有教徒的地位都是自由平等的。另外,針對教權過大的問題,他主張改變教權至上的現狀,實行政教分離,二者各司其職:政權主管世俗事物,教權負責宗教領域,兩者共同來促進人類社會生活的和平與幸福。可以看出,路德的宗教改革不是要取消教會的存在,而只是反對教會對世俗事務的干涉,反對教階等級制和限制教徒自由平等權力的行為。他提出的自由平等等主張雖然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意志,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寒驗朵放為在他那裡自由平等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忍受並服從上帝的意志。
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預定論。他的預定論是奧古斯丁的先定論和路德“因信得義”理論綜合改造的產物。他認為信仰上帝肯定是必須強調的,但是否得救就不是信徒自己可以決定的,而是由上帝所決定的。雖然上帝對誰會得救沒有明示,但人們可以通過上帝的一些暗示體會出來。他認為這種暗示不在宗教生活本身,而在於人們現實的俗世生活,即在於俗世生活中是否去追求事業成功以及事業成功與否。這樣加爾文就把宗教信仰的出世與社會生活中的進取入世精神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把俗世生活中事業的成功和財富的獲得拔高到了宗教信仰的高度,或者說把宗教生活世俗化到日常生活的境地。財富不再是罪惡的根源,而一躍成為上帝神恩所賜,凡在俗世經濟活動中取得成功所要求的各種美德,都成了新教所宣揚照翻兆的社會生活閥詢射的基本原則。這樣,“塵世是為榮耀上帝而且僅僅是為這一目的而存在的,被挑選的基拘永戀督徒在現世的唯一使命就是盡其所能遵從上帝的戒律,以便增加上帝的榮耀。但是上帝要求基督徒在社會方面有所成就,因為他希望社會生活按照他的戒律與上述目的相一致地組織起來”。
序言
社會發展問題是人類經久不息、永恆探討的話題。探討發展問題的意義之一正如《新發展觀》一書的序言中所說:對整個發展問題的看法同時就是理解現實和現時代的鑰匙。
作為事物的一種運動狀態,發展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發展概念是指事物自身與其周圍環境在其相互聯繫、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協調發展,就社會發展來講,主要是指以物質資源生產的增長為基礎的實現經濟成長與環境、資源、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而狹義的發展概念主要是指單純的經濟成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各種社會科學研究和大眾媒體中,人們在理論和時間上往往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和使用“發展”的概念,如“發展是為了通過現代化的生產手段和合理的社會組織,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而引起新事物的社會變遷過程”。“發展觀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通常情況下,“發展觀”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單純探討經濟發展問題可以說是狹義的發展觀,而追求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被視為廣義的發展觀。同“發展”概念一樣,人們一般也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和使用“發展觀”概念。
一個完整的發展觀至少應包括單個相互聯繫的內容: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即要明確發展的動因、發展的目的和發展的形式或途徑。傳統的非科學的發展觀以物位中心,甚至狹隘地以金錢為價值取向:這種發展觀把經濟的增長作為唯一的發展目的和衡量標準,因而在發展方式、發展途徑上往往採取為了單純的物質增長而不惜犧牲資源和環境的單一發展模式。而先進的科學發展觀則以人為中心,主張通過物的發展來實現經濟成長與環境、資源、人類社會之間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觀不以經濟成長的快與慢為目標和衡量標準,而是對增長質量的好與壞、增長與發展、增長與進步之間的協調關係等一系列標準進行綜合考慮。
第十一章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技術維度
第一節 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
第二節 科學技術對於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動力作用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對於克服科技異化的價值導向作用
第四節 和諧社會應樹立正確的現代科技發展觀
參考文獻
文摘
路德的宗教改革,從表面上來看主要的關注點是精神獲救和教會制度改革,但其思想的精神實質是否定和批判教會在俗世和宗教上的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他認為基督教應該廢除教階等級制,回到早期自由而平等的宗教關係。他指出,所有的教眾,無論教皇、神父、傳教士,還是普通的信徒,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那種認為只有教皇和教會才有權解釋《聖經》的說法純粹是謊言,教皇和教會不是基督的代表,只有《聖經》才是信徒的最高權威,每個信徒都有信仰自己通過理性和良知從《聖經》中所理解的教義的自由。只要你的內心是真正地信仰上帝,那你的靈魂就可以直接與上帝相連,從而獲得解救。也就是說,人的理性是宗教信仰的唯一根據,信仰上帝是贖罪獲救的唯一條件,在宗教事務以及贖罪得救等問題上,所有教徒的地位都是自由平等的。另外,針對教權過大的問題,他主張改變教權至上的現狀,實行政教分離,二者各司其職:政權主管世俗事物,教權負責宗教領域,兩者共同來促進人類社會生活的和平與幸福。可以看出,路德的宗教改革不是要取消教會的存在,而只是反對教會對世俗事務的干涉,反對教階等級制和限制教徒自由平等權力的行為。他提出的自由平等等主張雖然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意志,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在他那裡自由平等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忍受並服從上帝的意志。
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預定論。他的預定論是奧古斯丁的先定論和路德“因信得義”理論綜合改造的產物。他認為信仰上帝肯定是必須強調的,但是否得救就不是信徒自己可以決定的,而是由上帝所決定的。雖然上帝對誰會得救沒有明示,但人們可以通過上帝的一些暗示體會出來。他認為這種暗示不在宗教生活本身,而在於人們現實的俗世生活,即在於俗世生活中是否去追求事業成功以及事業成功與否。這樣加爾文就把宗教信仰的出世與社會生活中的進取入世精神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把俗世生活中事業的成功和財富的獲得拔高到了宗教信仰的高度,或者說把宗教生活世俗化到日常生活的境地。財富不再是罪惡的根源,而一躍成為上帝神恩所賜,凡在俗世經濟活動中取得成功所要求的各種美德,都成了新教所宣揚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原則。這樣,“塵世是為榮耀上帝而且僅僅是為這一目的而存在的,被挑選的基督徒在現世的唯一使命就是盡其所能遵從上帝的戒律,以便增加上帝的榮耀。但是上帝要求基督徒在社會方面有所成就,因為他希望社會生活按照他的戒律與上述目的相一致地組織起來”。
序言
社會發展問題是人類經久不息、永恆探討的話題。探討發展問題的意義之一正如《新發展觀》一書的序言中所說:對整個發展問題的看法同時就是理解現實和現時代的鑰匙。
作為事物的一種運動狀態,發展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發展概念是指事物自身與其周圍環境在其相互聯繫、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協調發展,就社會發展來講,主要是指以物質資源生產的增長為基礎的實現經濟成長與環境、資源、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而狹義的發展概念主要是指單純的經濟成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各種社會科學研究和大眾媒體中,人們在理論和時間上往往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和使用“發展”的概念,如“發展是為了通過現代化的生產手段和合理的社會組織,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而引起新事物的社會變遷過程”。“發展觀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通常情況下,“發展觀”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單純探討經濟發展問題可以說是狹義的發展觀,而追求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被視為廣義的發展觀。同“發展”概念一樣,人們一般也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和使用“發展觀”概念。
一個完整的發展觀至少應包括單個相互聯繫的內容: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即要明確發展的動因、發展的目的和發展的形式或途徑。傳統的非科學的發展觀以物位中心,甚至狹隘地以金錢為價值取向:這種發展觀把經濟的增長作為唯一的發展目的和衡量標準,因而在發展方式、發展途徑上往往採取為了單純的物質增長而不惜犧牲資源和環境的單一發展模式。而先進的科學發展觀則以人為中心,主張通過物的發展來實現經濟成長與環境、資源、人類社會之間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觀不以經濟成長的快與慢為目標和衡量標準,而是對增長質量的好與壞、增長與發展、增長與進步之間的協調關係等一系列標準進行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