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倫拜恩的保齡》是由麥可·摩爾自編自導的美國紀錄片,於2002年10月9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源於美國科倫拜校園事件,通過講述槍殺案的背景、環境以及公眾對這個事件反應,深入到美國暴力事件的本質,把槍枝作為一種符號來探討美國自由和自我毀滅之間的聯繫與矛盾。
該片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基本介紹
- 導演:麥可·摩爾
- 編劇:麥可·摩爾
- 製片人:麥可·摩爾
- 發行公司: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科倫拜恩的保齡
- 外文名:Bowling for Columbine
- 其它譯名:黑槍文化、科倫拜校園事件
- 出品時間:2002年
- 製片地區:美國、德國、加拿大
- 製片成本:$4,000,000
- 類型:犯罪、紀錄片
- 片長:120分鐘
- 上映時間:2002年10月9日(法國)
- 票房:$21,244,913(美國)
- 分級:R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310793
- 主要獎項: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劇情簡介
幕後製作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麥可·摩爾 | 麥可·摩爾 | ---- |
瑪麗蓮·曼森 | 瑪麗蓮·曼森 | ---- |
喬治·沃克·布希 | 喬治·沃克·布希 | ---- |
查爾登·海斯頓 | 查爾登·海斯頓 | ---- |
馬特·斯通 | 馬特·斯通 | ---- |
比爾·柯林頓 | 比爾·柯林頓 | ---- |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 ---- |
迪克·克拉克 | 迪克·克拉克 | ---- |
克里斯·洛克 | 克里斯·洛克 | ---- |
Jacobo Arbenz | Jacobo Arbenz | ---- |
Mike Bradley | Mike Bradley | ---- |
Arthur A. Busch | Arthur A. Busch | ---- |
Michael Caldwell | Michael Caldwell | ---- |
Richard Castaldo | Richard Castaldo | ---- |
Steve Davis | Steve Davis | ---- |
Byron Dorgan | Byron Dorgan | ---- |
Joe Farmer | Joe Farmer | ---- |
Denny Fennell | Denny Fennell | ---- |
Barry Glassner | Barry Glassner | ---- |
Jeremy Hicks | Jeremy Hicks | ---- |
Ernest F. Hollings | Ernest F. Hollings | ---- |
Jimmie Hughes | Jimmie Hughes | ---- |
Dick Hsrcin | Dick Hsrcin | ---- |
Amanda Lamante | Amanda Lamante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配樂 | 剪輯 |
---|---|---|---|---|
麥可·摩爾 Charles Bishop Jim Czarnecki Kathleen Glynn Michael Donovan Chris Aldred Gillian Aldrich Kurt Engfehr Jeff Gibbs 提亞·萊辛 查理·西斯科爾 Rehya Young Wolfram Tichy Siobhan Oldham | 麥可·摩爾 | 麥可·摩爾 | Jeff Gibbs | Kurt Engfehr |
幕後花絮
- 該片參加了2002年5月的坎城影展,成為坎城46年來首部參與主要競賽單元的紀錄片。
- 因為該片實際上跟坎城國際電影節任何一個單元的分類都不太符合,評審團為此特意設立了一個“坎城55周年紀念獎”給它。
- 該片在坎城放映時得到了觀眾長達13分鐘的起立鼓掌。
- 麥可·摩爾在獲得奧斯卡發表獲獎感言時把小布希政府抨擊了一番。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備註 |
---|---|---|---|---|
2003年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科倫拜恩的保齡》 | 獲獎 |
第28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
2002年 | 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 55周年獎 |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提名 |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2002年8月30日 加拿大2002年9月7日 瑞士2002年10月9日 比利時2002年10月9日 法國2002年10月9日 義大利2002年10月17日 挪威2002年10月18日 奧地利2002年10月21日 捷克2002年10月25日 英國2002年11月15日 希臘2002年11月15日 荷蘭2002年11月21日 德國2002年11月21日 荷蘭2002年12月5日 奧地利2002年12月6日 澳大利亞2002年12月26日 芬蘭2003年1月16日 丹麥2003年1月17日 | 以色列2003年1月23日 土耳其2003年1月25日 日本2003年1月25日 瑞典2003年1月26日 斯洛維尼亞2003年3月13日 西班牙2003年3月21日 葡萄牙2003年4月4日 冰島2003年4月10日 韓國2003年4月24日 新加坡2003年4月27日 中國香港2003年5月29日 斯洛伐克2003年6月23日 俄羅斯2003年6月25日 匈牙利2003年6月26日 墨西哥2003年7月18日 秘魯2003年9月11日 波蘭2003年9月12日 巴拿馬2004年6月11日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1. 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2. Dog Eat Dog Films [美國] 3. Iconolatry Productions Inc. [加拿大] 4. Salter Street Films International [加拿大] 5. TiMe Film- und TV-Produktions GmbH [德國] 6. United Broadcasting Inc. 7. Vif Babelsberger Filmproduktion GmbH & Co. Zweite KG |
---|---|
發行公司 | 1. Alliance Atlantis Communications (2002) 2. Odeon Films [加拿大] (2002) 3. 聯美電影公司 [美國] (2002) 4. A-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2002) 5. A-Film Home Entertainment [荷蘭] (2003) 6. Alliance Atlantis Home Video [加拿大] (2003) 7. Alpha Filmes Ltda. [巴西] (2003) 8.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2003) 9. BuyIndies.com Inc. [美國] (USA) 10. 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2003) 11.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 (2003) 12. Filmladen [奧地利] (2002) 13. GAGA Communications [日本] (2003) 14. Gateno Films [秘魯] (2003) 15.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2003) 16.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亞] (2003) 17. Manga Films S.L. [西班牙] (2003) 18.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國] 19. Mikado [義大利] (2002) 20. Momentum Pictures [英國] (2002) 21. Monopole-Pathé [瑞士] (2002) 22. Nu Metro Productions [南非] (2003) 23. Prokino Filmverleih [德國] (2002) 24. SPI International [波蘭] (2003) 25. 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 [德國]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