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秋胡頹子
- 拉丁學名:Elaeagnus umbellata
- 界:植物界
- 科:胡頹子科
- 屬:胡頹子屬
- 分布區域: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北部暖溫帶林區,南部暖帶落林區,溫帶草原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直立灌木,高1-4米,具長1-4厘米的刺;小枝甚開展,多分枝,幼枝密被銀白色和少數黃褐色鱗片,有時全被深褐色或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灰黑色;芽銀白色或褐色至銹色。葉紙質或膜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1-3.2厘米,頂端鈍形或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全緣或皺卷至波狀,上面幼時具白色星狀短柔毛或鱗片,成熟後全部或部分脫落,乾燥後淡綠色或黑褐色,下面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側脈5-7對,兩面均略明顯;葉柄白色,長5-7毫米。花較葉先開放,黃白色,芳香,密被銀白色盾形鱗片,1-7花簇生新枝基部,單生或成對生於幼葉腋;花梗白色,長3-6毫米;萼筒圓筒狀漏斗形,稀圓筒形,長5-7毫米,在裂片下面擴展,向基部漸窄狹,在子房上略收縮,裂片卵狀三角形,長2-4毫米,頂端鈍尖,內面幾無毛或疏生白色星狀短柔毛;雄蕊的花絲極短,長約為花葯的一半,花葯矩圓形,長約1.6毫米;花柱直立,疏生少數白色星狀柔毛和鱗片,長6.5毫米,柱頭側生。果實幾球形或卵圓形,長5-7毫米,幼時綠色,被銀白色或有時全被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果梗直立,粗壯,長4-10毫米。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陽性,喜溫暖氣候,不耐寒。
分布範圍
產華北、華東、西南各省區和陝西、甘肅、青海、寧夏、遼寧、湖北。日本、朝鮮、中南半島、印度、尼泊爾、不丹、阿富汗、義大利等均有分布。世界許多大的植物園都有栽培。
本種為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常見的植物,生長於海拔20-3000米的向陽的林緣、灌叢中,荒坡上和溝邊。由於環境的變化和影響,因此植物體各部形態、大小、顏色、質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主要價值
本種果實可生食,制果酒、果醬等,葉作土農藥可殺棉蚜蟲;果實、根和葉亦可入藥。亦是觀賞植物。
景觀用途
庭院觀賞、防護林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