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愁居答孔主簿

詩題雖說“秋日愁居”,詩中卻故作心平氣和、不染塵雜之語,是此詩的與眾不同處。但從詩中透露的閒居無聊的境況看來,此詩似作於王僧儒被免官其間。“孔主簿”身份不詳,大約曾有書信問候詩人,故作此詩以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日愁居答孔主簿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王僧儒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

作品全文

首秋雲物善,晝暑旦猶清①。
日華隨水泛,樹影逐風輕②。
依簾野馬合,當戶昔耶生③。
物我一無際,人鳥不相驚④。
儻過北山北,聊訪法高卿⑤。

注釋

①“首秋”二句:意為,初秋的時節,自然界的景物變得分外美麗。白晝雖然還有些清熱,但清晨卻清爽宜人。首秋,即初秋。雲物,本指雲氣之色,這裡泛指秋日的景色。
②“日華”二句:意為,日光隨著漣漪的波紋閃爍著,樹影也隨著輕盈的秋風飄浮著。
③“依簾”二句:意為,依在窗前見到那漂浮的水氣與游塵在窗前;站在門邊但見台階上斑斑點點的青苔。
④“物我”二句:意為,物我融為一體,沒有了任何界限;人與鳥各得其所,不相爭擾。
⑤“儻過”二句:意為,倘若你有機會,就來看一看我這個隱居北山的人吧。

作品賞析

南朝詩人贈答之作,開篇往往喜歡先寫景物,此詩亦是如此。時當初秋,煩悶的暑熱過去,連那日日見慣的景物,也仿佛變了模樣,變得分外嘉美,然而在早上,空氣卻是清爽宜人的——這就是“首秋雲物善,晝暑旦猶清”二句所寫的內容。“雲物”本指雲氣之色,但此處泛指秋日的景物,即下文“日華”、“樹影”之類。這兩句總領秋景之美善、晨旦之清涼,接著便具體加以描述。“日華隨水泛”寫日光照耀池水的景象。考慮到詩人作詩是在清旦,柔和的“日華(太陽的光華)”鋪瀉在清流之上,但詩人似乎不願著色,只用一個“泛”字,表現旭光在池水上的流動之態,便另成一種清境。“樹影逐風輕”,寫秋風中飄浮的樹。從一個“輕”字看,想必是池畔的垂柳一類。“樹影”之動,原是受了風的吹拂。但詩人偏不這么說,而說是樹影在追逐池邊的風,而且顯得那樣輕盈,這便把“樹影”寫活了。本來秋天的景物可寫的還很多,空中的歸雁、江上的白帆、山間的紅葉,哪樣不美?但是詩人正居於家中,所看到的便只是窗門前那一小塊天地。“依簾野馬合,當戶昔耶生”二句,索性就把視線收回,寫那窗前、階上的景象。“野馬”指飄浮的游氣,村野林澤之間有氣上揚,狀如奔馬,故稱。“昔耶”即烏韭,是一種生長於屋瓦、磚牆上的苔類。奔馬般的游氣在窗簾前聚會,門前的階石亦長出了青苔,可見屋主人居處之幽寂和人跡稀少。它與前文的“日華”、“樹影”融匯於一起,便造出了悠遊境界。
此刻,詩人似乎有些陶醉了,不禁吟出了“物我一無際,人鳥不相驚”之語。物與我本是相峙相對的,其界限很為分明。如今,詩人則已與日華、樹影、奔馬、昔耶,一起進入了幽清寧靜、無識無欲的境界。既忘記了我之為我,當然也忘記了物之為物。兩者融為一體,再無物我之分了。在這樣的境界之間,人之見鳥無所欲求,當然不會驚動它;鳥之見人視為同物,亦無所驚懼。鳥自鳴囀於枝頭,人自凝思於窗前,這世界就成了人鳥兩適的清幽世界。詩人似乎很滿足於這種生活,再不願踏入風波險惡的官場了。因而,在遐想之際,幾乎把自己認作了數百年前的東漢隱士法真(字高卿)。法真鄙棄仕途,郡太守請他出仕法曹,他回答說:“倘若你非要我為吏,我就隱於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詩人在結句即運用此典,告訴孔主簿:倘若您有機會經過這裡,就請來看看我這隱跡北山的“法高卿”吧!這結句寫得很超脫,亦很風趣,正是清逸中人的悠閒口吻。如不知作者之名,讀了此詩,很容易令人以為,又碰到那位“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的陶淵明。全詩用語清淡,境界亦頗與陶詩相近,只是陶詩顯得古樸而清新,此詩則稍為輕巧些。
現在再回到開頭提及過的詩題:《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詩中清幽淡泊,一無居秋之“愁”,莫非寫錯了題目?答曰:非也。其實,王僧儒因事免官居家,心境並未如此淡泊。對於“久之”不被調用,亦曾心懷惴惴。在他同期寫給友人何遜的詩中,就有“夜風入寒水,晚露拂秋花”的暗淡之景和“思君不得見,望望獨長嗟”的愁苦之情。那么,這首詩之所以題為“愁”,或許由於作詩之始,詩人心境原本就有愁,但觸景解懷、情隨物遷,終於變得漸漸平靜和超脫起來;或許由於孔主簿非為至友,答詩不便深談,雖有愁而卻出以淡泊之語,表明自己免官無怨,以避免牢騷之嫌?而且此詩描述清靜,情感也稍淡漠,給人以孤清幽寂之感,不似陶淵明《飲酒》那般,字裡行間跳蕩著一種擺脫官場的由衷喜悅,可見心底畢竟還有幾分“愁”思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