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商貿,金融,郵政電信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清朝時期,秉烈彝族鄉境域屬樂龍里及土參軍周應龍家世襲領地(稱半甲)。
1949年,分別屬秉烈、路結2鄉。
1950年,屬文山縣第四區。
1958年,為前鋒公社,劃差黑、小石橋、店房等管理區入稼依公社,劃湯壩管理區入馬塘公社。
1959年,為秉烈公社。
1961年,屬馬塘區,劃出海子邊、暮菲勒入硯山縣。
1963年,為秉烈區。
1966年,改秉烈公社,並劃紅甸、茂克、平壩寨等小公社成立紅甸公社,
1984年,改為區。
1988年,為秉烈彝族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轄秉烈、老安寨、舊老龍、舍舍、務路、小平壩、卡作、迷勒灣、丫科革、倮家邑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89個村民小組。有53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秉烈彝族鄉轄10個行政村:秉烈村、老安寨村、舊老龍村、舍舍村、務路村、小平壩村、卡作村、迷勒灣村、丫科革村、倮家邑村;鄉人民政府駐秉烈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秉烈彝族鄉地處文山市北部,東、北與硯山縣維末鄉接壤,南與馬塘鎮毗鄰,西鄰紅甸鎮,鄉人民政府距市區45千米,行政區域面積282.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秉烈彝族鄉地處雲貴高原滇東部,地形主要為喀斯特地貌及山丘,地勢略為東南高、西北低,境內最高峰丫科革,海拔1740米;最低點務路,海拔1380米。
氣候
秉烈彝族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大部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溫18.1℃,1月平均氣溫9.5℃,極端最低氣溫-4℃(1975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氣溫21.5℃,極端最高氣溫33.7℃(1994年4月)。最低月均氣溫7.3℃(1968年2月),最高月均氣溫22.9℃(1983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1.6℃,最大日較差21.5℃(1968年12月28日)。生長期年平均356天,無霜期年平均307天,最長達320天,最短為2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29小時,年總輻射121.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68.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2.1天,最多達173天(1964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766.2毫米(197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053.6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秉烈彝族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務路河,從紅甸流經境內舍舍、務路、秉烈、老安寨,長25千米,流域面積105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8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秉烈彝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旱災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9年8月2011年5月,綜合氣象乾旱達百年一遇農作物受災面積1.6萬畝,糧食減產855噸;造成1.5萬人、1.3萬頭(匹)大牲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2830萬元。
自然資源
2011年,秉烈彝族鄉有耕地面積2.5萬畝;可利用林地面積1.9萬畝,造林1.8萬畝,其中經濟林6024畝,防護林12500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轄區總人口229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26人,城鎮化率1.8%,另有流動人口165人。總人口中,男性11467人,占49.97%;女性11482人,占50.03%,14歲以下2195人,占9.56%;15—64歲18409人,占80.22%;65歲以上236人,占10.22%,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12860人,占56.04%;彝族8720人,占38%;漢族1160人,占5.05;苗族207人,占0.9%。
截至2017年末,秉烈彝族鄉常住人口21187人。
截至2019年末,秉烈彝族鄉戶籍人口為2449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秉烈彝族鄉財政總收入687萬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4萬元,比上年增長2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65萬元,增值稅42.46萬元,企業所得稅13.08萬元,個人所得稅0.0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5%、55.02%、17.25%、20.20%,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2%,是1978年的158倍,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4%,實現稅收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5元。
2019年,秉烈彝族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農業
2011年,秉烈彝族鄉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8301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0%,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為主,生產糧食10263噸,其中玉米3705噸,水稻5434噸,小麥12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籽、辣椒、烤菸等,花生種植面積3326畝,產量335噸;油菜種植面積200畝,產量2.1噸;辣椒產量3043噸;烤菸種植面積2040畝,產量255噸;蔬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0.07萬噸,主要品種有京白菜、白菜、黃瓜、南瓜、洋花菜等,其中京白菜0.03萬噸,白菜0.02萬噸。
2011年,秉烈彝族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生豬飼養量3.1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牛飼養量1.9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1萬隻,年末存欄5525隻;家禽飼養量5.1萬羽,上市家禽2.8萬羽,生產肉類2436噸,其中豬肉1902噸,牛肉202噸,羊肉137噸;禽蛋12噸;畜牧業總產值3397萬元,農民住宅四旁樹木0.8萬株,林木覆蓋率52%。
商貿
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有商業網點4個,職工2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233萬元,比上年增長9.9%;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826萬元,比上年增長9%。
金融
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有各類存款餘額5857萬元,比上年增長35%;人均儲蓄2558元;各項貸款餘額2851萬元,比上年增長25%。
郵政電信業
2011年,秉烈彝族鄉業務收入4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25人,專任教師7人;國小7所,在校生2263人,專任教師10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國中1所,在校生1157人,專任教師5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0.17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15%、5.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0%,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秉烈彝族鄉科技事業
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有各類科技人才0.12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50人,經營管理人才50人,技能人才150人,農村實用人才65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9個,村圖書室10個,藏書5萬多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1人,占全鄉社會從業人員的1.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有衛生院1所;病床7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5張,固定資產總值183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5人,執業(助理)醫師0.1人、註冊護士0.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8萬人次,住院手術36台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9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2.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18萬人,參合率93.66%;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6.99‰、10.98‰、6.6‰。
社會保障
2011年,秉烈彝族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2戶,人數126人,支出30萬元,比上年增長8.5%;城市醫療救助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6人次,共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6.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39戶,人數1781人,支出182萬元,比上年增長9.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4人,支出12.9萬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醫療救助9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905人次,共支出40萬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臨時救濟121人次,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8.6%,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050人,緊急轉移安置25人,直接經濟損失1350萬元,救災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5.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9人,支出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福利費17.36萬元,比上年增長9.8%。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766人,參保率%。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秉烈彝族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0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22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8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3萬件,征訂報紙0.9萬份、期刊0.2萬冊,電信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00門,固定電話用戶98戶,比上年增加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30.5%,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2425戶,比上年增加11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46.5%,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115千米,主幹電纜達45對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900個,其中已占用連線埠總數250個,寬頻接入用戶250戶,比上年增加55戶。
交通運輸
2011年,秉烈彝族鄉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客運總量8.5萬人次。有縣鄉(鎮)級公路10條,總長190千米。建有客運站,日均傳送16輛客車,日客運量330人次。
歷史文化
秉烈彝族鄉因鄉人民政府駐秉烈村而得名。秉烈壯語意思為倒流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