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溪書院

秀溪書院,初名易南精舍。位於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生米鎮郡塘村。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邑人鄧晏建。鄧晏(927—996),字寧夫,南昌郡塘人(太平興國六年在南昌西北隅置新建縣,其故里隸屬新建)。以家學精於易,鄉里講學之處為易南精舍。鄧晏在應聘講學州學之前,已因講學易南精舍而名聲在外,故易南精舍的建立應在開寶九年(976)即太平興國元年之前,時在南唐。

秀溪書院,是宋代南昌最早的書院,曾在太平興國年間及其後與程氏虎溪書院、譚氏浯溪書院、丁氏五溪書院,號稱新建縣四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秀溪書院
  • 別名:易南精舍
  • 行政區類別:江西新建
  • 地理位置:江西新建
  • 著名景點:秀溪山
歷史淵源,社會影響,詩詞,

歷史淵源

宋太平興國二年(977),江南已定,洪州郡學亦已“式新”,但教席缺人。江西安撫使兼洪州知州王明因有司之請,懼“教化之不行”,下令訪求老成博達者為師,郡邑長吏、士人共同推薦鄧晏擔任。鄧晏以精研《易》學,受命典教席。鄧晏教學“惟率以身,惟率以心,惟務和易、勤謹。夫勤謹則有功,和易則易從,以身以心則有典則,是以作人之效月異而歲不同”(孔武仲:《秀溪書院記》),可見鄧晏是一位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執教二年,成績顯著。當道欲為獎薦,鄧晏卻再三懇辭,求歸故里,終獲同意。諸生多次挽留,但他去意已定。
鄧晏歸里後,“諸生願執經從之者眾”,其昔日講學之所易南精舍隘窄,容納不下眾多生徒。宗族中的富人要求將原精舍擴大。於是鄧晏在門人、宗族、鄉紳、郡邑長吏的贊助下,度地建屋,“厥地美,厥材良,厥制宏”,改名秀溪書院。書院後面建有大堂,名曰崇禮堂,中設孔子位,兩側設顏回、曾參、子思、孟子之位。書院“外圍以門,周環以垣”。王明題其額“秀溪書院”,以廣雲集之眾。
北宋後期,鄧晏的後代鄧汝麒曾執教秀溪書院。汝麒(1042-1115),字伯祥,號秀溪。他“恥為章句儒,有志聖賢之學。遠寓華林書院,日取經書,朝吟夕喔,熟記精思,不通貫不已。至於子、史,旁蒐博覽,洞照醇疵。且謂詩宗一家,則縛一律。凡晉唐諸家體制,靡不躋其堂奧,以故發為詩文,足追李、杜而肩韓柳。”弟子四集,曾告誡弟子說:“學者明經析理,非徒粉飾文字,要當見之踐行。”又說:“聖訓,吾師也。所以師之者,吾心也。”乃作《心師吟》送給弟子,詩云:“至理無古今,會通惟一心。心師能自得,明月照胸襟。”由此或可推知,其時秀溪書院的教學特色,大概是詩文與儒學並重。閒暇時,鄧汝麟常攜徒散步秀溪,“或觀道於瀾,而嘆道體之無窮;或觀性於魚,而嘆性機之昭著”(《鄧秀溪行狀》,見《丁氏世美集》卷六)。由此可見他很注重讓學生通過接觸大自然,來體察萬物,陶冶性情,增長見識。

社會影響

秀溪書院培養了一批人才,著名的有丁奭、丁爽兄弟,皆為鄧汝麒的學生。丁奭(字蘭亭,新建五溪人)為崇寧四年(1105)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曾作《鄧秀溪行狀》,行狀中提到“予曾游先生之門。見其勤學惜陰,惟恐頃刻廢馳,因自策鞭,賴有今日。近聞棄世,悲悼不勝。”其弟丁爽(字桂亭)與其兄同年中進士。
秀溪書院是宋代南昌最早的書院,曾在太平興國年間及其後產生過相當影響。它在當時與程氏虎溪書院、譚氏浯溪書院、丁氏五溪書院,號稱新建縣四書院。

詩詞

北宋著名文人、“臨江三孔”之一的孔武仲(1042-1097)與鄧晏長孫景文為詩文相交之友,應景文之請,曾為秀溪書院作記。孔武仲在《秀溪書院記》中盛讚鄧晏:“先生振鐸庠序,既以道風乎一邦;申教秀溪,又以道風乎一鄉,則家之薰而良者不知又當何如也。秀溪之派不有以遠揚洙泗之潤,近挹河汾之美哉!”
此外,《丁氏世美集》卷八還錄有邑人丁爽和丁琰的兩首詩篇。丁爽有《贈秀溪》詩:
倡明絕學大賢功,濟濟人文萃泮宮。
方喜升堂聞孔氏,鹹稱振鐸類王通。
要知吾道興亡際,全系先生出處中。
願得少留宣教化,南州從此盛儒風。
丁琰有《題秀溪書院壁間》詩:
幾年景行摹前修,因訪遺蹤過此游。
秀水天開明鑑朗,岑樓雲覆翠華流。
殘花亂落香留在,綠樹濃遮影不收。
山鳥卻憎賓客到,一聲啼破小齋幽。
丁琰(1151—1221)字仲熊,一字養源,號瓮天,與陸九淵是朋友。曾創五溪書院。可見,秀溪書院不僅在北宋初年影響很大,甚至還及於南宋年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