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場頭村

禾場頭村,位於坪山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曾屋村、老圍村、禾學村及江嶺社區江邊村。地處深圳東北部坪山盆地。清朝,袁仕泰從老圍遷居此地繁衍成村。因袁氏先祖定居時,此地有一禾壇作為曬穀場地而取名禾場頭村,曾用名禾壇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場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
  • 地理位置:坪山街道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坪山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坪山鎮;2004年,屬坪山街道; 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街道坪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袁姓,北宋時由江西贛州信豐龍川鄉竹子園官游嶺遷至廣東東莞溫塘鄉;明朝從溫塘鄉遷至老圍;清朝,袁仕泰從老圍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 136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81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2歲(男)。非戶籍外來人口600餘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8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近200人,
主要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番薯等農作物,飼養雞、鴨、豬等家禽家畜。20世紀80年代初,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開始發展工業經濟。2006年,成立深圳市坪山坪環股份公司禾場頭分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和物業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特色農產品有銷往香港的棠嶺蘿蔔,農村城市化後已停產。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糍粑、湯圓等。
比亞迪路、馬巒路、禾場頭路、棠嶺路穿村而過。20世紀60年代通電,1984年通電話,1985 年通自來水,1997年通網際網路,201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籃球場、健身路徑及禾場頭公園。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約30座。代表性民居有位於禾場頭路47號的圍屋坪環任泰公祠、建於清代,為炮樓院格局,坐東朝西,面寬約40米,進深約24米,占地面積960平方米,平面布局為三堂兩橫四角樓,門額上有"仕泰公祠"灰塑匾。當心間為仕泰公祠(又稱袁氏宗祠),始建於清末,重修於2013年,三進兩天井格局;祠內有眾多匾額,如"耕學繩徽""蘭桂騰芳""泰和堂""福祿壽"等;角樓與壁畫保存完好,角樓高4層,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船形屋脊,現整體保存較好。
仕泰公祠正對面幾十米處有一座炮樓,建於民國時期,坐東朝西,高3層,磚木結構,尖山式灰瓦頂,炮樓底部呈正方形,邊長為7米。現整體保存較好。
村民每年除夕、正月初二去祠堂祭拜先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