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譯註(精編本)

《禮記譯註(精編本)》是201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記譯註(精編本)
  • 作者: 滕一聖
  • 出版時間:2015年8月1日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15452 
  • 定價:15 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禮記》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與《詩經》《尚書》《周易》《春秋》並稱為儒家五經。《禮記》主要記載和論述先秦時期的禮制、禮儀,記錄孔子及其眾弟子的言行,記述修身做人的準則。全書內容廣博,有解釋說明《禮》的,記述說明各種禮制、禮節的,記述日常生活禮節、準則的,闡述儒家思想理論的;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集中體現了先秦時期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其中《禮運》《儒行》等篇有非常豐富的哲學思想,是古代學子的必學篇目。
  《國學經典學生讀本·今注今譯:禮記譯註(精編本)》3個閱讀要點:
  重點理解“禮”的原始意義。《禮記》記載的是春秋戰國時期上至國君諸侯,下至庶民百姓在婚喪嫁娶、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儀式和禮節。書中的“禮”,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敬神祈福的儀式;二是古代社會的等級和行為準則;三是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和道德觀念而形成的規範。知道了“禮”的本源,我們才能懂“禮”、遵“禮”。
  領會儒家的**政治理想。儒家一向主張出世,希望儒生們都能夠走上仕途,成就一番作為,而這作為的*終目的,則是為了實現他們理想中的**政治目標——建立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就是他們理想中大同社會的形態,一種完美的社會形態。為了實現這一**政治理想,一代代的儒生們努力著、奮鬥著,只可惜受時代局限,他們永遠也認識不到,在他們所處的社會制度下,這種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即使如此,他們所作的努力和奮鬥也不應該被輕易否定、抹殺,而依然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反思。
  立足現實,理解“禮”的變遷。時代發展到今天,“禮”也隨著社會的變遷而不斷改變和發展,其內涵也發生了改變。清末、民國時期的一系列文化運動和改革,使得傳統的“禮”文化中落後、糟粕的內容被淘汰、剔除;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又為現代的“禮”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今天的“禮”指的主要是符合社會道德和審美有序的行為規範,其基本的原則是真誠、簡易、克己和適度。
  《國學經典學生讀本·今注今譯:禮記譯註(精編本)》2個知識要點:
  文中運用了豐富多樣、嫻熟運用的修辭技巧。例如《禮記·曲禮》中的“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庶人僬僬”,是對古代君臣儀容氣度的細緻描繪,兼用了排比和誇張的雙重修辭手法,使君臣形象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
  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如流傳很廣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就出自《禮記·學記》篇。
  《國學經典學生讀本·今注今譯:禮記譯註(精編本)》1個成長要點:
  《禮記》有對禮儀規範的講解,也有對學習方式、做人規範、儒士德行的描述。這就是要告訴我們,不僅要在言行上學會尊老敬賢、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禮尚往來等,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還要學會加強個人修養,在向人行禮儀時,也向人傳遞我們內心對整個人生的態度。

圖書目錄

曲禮
曲禮上
曲禮下
檀弓
檀弓上
檀弓下
禮運
學記
樂記
表記
儒行本書經典名句記憶
本書相關名言連結
讀後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