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六(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禮拜六》綜合性刊物。1923年(民國12年)創刊,1949年1月刊行841期後停刊。上海禮拜六報館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拜六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3年
  • 出版周期:周刊
刊登簡介
刊物的主要撰稿人有陳廷禎、徐卓呆、挑水夫、丁悚等。
原系《工商新聞》副刊,隨報附送,1923年5月7日由包天白、王鈍根、東柏厓三人編輯,1926年8月14日由劉豁公主編,主要刊載名家小說文藝等內容,目的在於“調劑讀者精神,使讀完《工商新聞》之中專論後,不致感覺枯寂”。此時的《禮拜六》延續鴛蝴派雜誌《禮拜六》的風格,以娛樂消遣為主。
1928年(民國17年)4月7號第251期開始脫離《工商新聞》獨立發行,由陳覺是、陳廷禎二人分別主持筆政,除單獨發行外,也隨《工商新聞》附送。
從第451期起,該刊以“鞭策政府,改良政治”為己任,雖仍然刊載小說等文藝作品外,但已經不是主要內容,更多篇幅收錄言論、雜錄、譯述、政治社會新聞等內容,涉及話題範圍範圍擴大,“舉凡政治教育社會經濟交通生活諸問題,同時探討”。改版原因與“九一八”事變有重要關係,改版後刊物,批評日本的侵略行徑以及和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態度,如陳廷禎《以暴制暴始有生路》(第451期)和《喪權之協定》(第452期),呼籲政府以強硬態度對待中日問題,體現了雜誌鮮明的民族主義立場,同時也表現出深切介入社會政治生活的姿態。中日戰爭爆發後,刊物積極宣傳抗日,刊發抗日英雄蔡廷鍇將軍的照片作為雜誌封面。後雜誌因抗戰,於1937年8月14日第703期發行後停刊。
1945年復刊,先刊行10期,後恢復原來版面,到1949年1月841期後停刊。儘管復刊後雜誌仍然關注社會現實,對國民政府多有批判,反對腐敗提倡憲政,不過關注現實政治生活的內容逐漸減少,關於個人生活和文娛活動的內容增加,如大量影評的出現。鞭策政府的力度不如之前強烈。此外,對於國共內戰的報導比較少。該刊物政治態度較為中立,對國民政府多有批評,但立場偏於國民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