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用一節》是明朝歸有光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禮之用一節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歸有光
- 作品出處:震川集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賢者論禮順人情,而道之所以無敝也 夫先王之禮,所以嘉天下之會者也,使有所拂於情,其何以能達之而無敝也哉?且夫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焉。或者見其品節防範之嚴,而因以重疑畏之心,而不知夫禮之和而通於情也。蓋天下之人莫不有情,惟其無以自達,於是有禮焉以導之!則其所以周旋裼襲而為是隆殺之等者,非吾之所不樂也,中有所欲,而假物以自將,則緣飾之用斯著,凡以達吾之情而已矣;其所以升降俯仰而為是繁縟之制者,非吾之所本無也,仁有所體,而因事以生敬,則文明之賁斯章,要亦情之所樂而已矣。然則禮之為物,雖恭儉莊敬,似有以嚴天下之分,而欣喜歡愛,實不拂乎人心之天。先王精微製作之原端,有在於是,而世無容議焉者也。使禮而不和,則先王不制之矣;使先王不和而制禮,則天下將尤之矣。惟其製法興王,出於一時之擬議,而和以悅心,不至乎驅迫天下以合吾之矩蠖,則雖欲瑕疵聖人之禮而輕訾之,而有所不敢;建中立極,出於一代之損益,而和以洽愛,不至乎強率天下以人吾之範圍,則雖欲決裂聖人之禮而背去之,而有所不忍。故自後王君公,以至於輿皂之賤,莫不安之而不可厭,非有愛於吾之禮也,愛吾之和也。天下不能不和,而不能外先王之禮也明矣:自朝會喪紀,以至於揖讓之微,莫不油然而不可已,非以其為先王之禮也,以為吾之情也。天下不能無情,而不能廢先王之禮也審矣。吁!此禮和之可貴,而先王之道至於今不廢也。彼欲離和以言禮者,多見其失於禮而背於情矣。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號震川,又號項脊生,崑山(今江蘇崑山)人。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60歲才考中進士,曾任長興知縣、南京太僕寺丞。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被稱為“唐宋派”,其文樸素簡潔,善於敘事,文風平易自然,清新淡遠。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有《震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