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解杜詩

禪解杜詩

《禪解杜詩》是張軼男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8月。

該書從杜詩與佛禪的因緣糾結、杜詩大乘義學思想、杜詩佛禪意象、杜詩佛禪境界、杜詩大乘慈悲情懷以及杜甫詩法與“雲門三句”等六個角度,分析指出:大乘義諦的浸染潤益不僅慰藉了詩人的心靈,也拓展了杜詩的廣度和深度;一部杜詩被稱為“詩史”,不僅因其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外部社會生活的歷史,還在於它也是一部內在心靈探索的歷史。惟其如此,杜詩才超出了文學的界域,具有更廣闊深遠的文化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禪解杜詩
  • 作者:張軼男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 字數:278千字
  • 首版時間:2014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從杜詩禪緣、杜詩佛禪意象、杜甫禪詩之大乘義學思想、杜詩佛禪意境、杜詩慈悲情懷、杜甫詩法與“雲門三句”等幾方面,探索杜詩與佛禪的因緣糾結,考辨杜詩與禪學思想的內在通聯,展現杜詩呈示的佛禪世界。該書的研究對象涉及兩個文化領域——文學和佛學,故以杜詩中所呈現的佛禪世界、佛學思想為研究中軸,按照杜詩創作的時間順序與背景境遇爬梳整理,在唐代歷史、文化、思想的發展場景中考辨搜求,進行詩歌與佛禪、時間與空間、個體與社會、歷史與現實的多重對話。

作品目錄

緒論 幾個相關問題的交代
第一章 杜詩與佛禪的因緣糾結
第二章 杜甫禪詩之大乘義學思想
第三章 杜詩佛典、佛語及佛禪意象
第四章 山水田園詩之佛禪境界
第五章 紀事詩、紀行詩、詠物詩之大乘慈悲情懷
餘論 杜甫詩法與“雲門三句”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詩聖”杜甫“一生只在儒家界內”,他的“詩史”的思想等同於儒家思想,幾成千年杜詩學研究定論。當代少數論家對杜甫的宗教信仰、杜詩禪理等進行了辨析,然或限於篇幅,其說未盡。杜詩與佛禪關係的研究,尚需全面的考辨與深入的探索。基於此,《禪解杜詩》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綜合前輩成說,參酌個人體悟,通過對杜甫禪詩的考證指出,杜甫早年即修習禪宗法門,晚年亦“不落旁門小乘”,杜詩深受大乘義諦的浸染潤益,禪學思想不僅慰藉了詩人的心靈,而且拓展了杜詩的廣度和深度,方外之力是成就“詩聖”的一個重要助力。一部杜詩被稱為“詩史”,不僅是它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外部社會生活的歷史,還在於它也是一部內在心靈探索的歷史。惟其如此,杜詩才超出了文學的界域,具有更廣闊深遠的文化意義。
在深入揭示杜詩禪緣、多層次考辨杜詩大乘義學思想後,作者首次提出了杜甫山水田園詩的四大禪境,對杜詩佛禪意象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同時,對杜甫紀事詩、紀行詩等的分析也頗為中肯。作者指出,杜詩的人性關懷和生命意識,不只局限在儒家忠君愛民、憂國憂民的闡釋範疇,也展現了為民請命無緣大慈、熱愛生靈同體大悲的品格以及一生執著的濟世之心和一貫所走的現實之路。假如不把佛學局限於經典的注釋,也不把佛學局限於義理的闡發,而從它的本質看,杜甫一生的行為,可以算是對佛家慈悲精神的闡釋。
該書對杜甫一生的思想狀況及其發展歷程,也做了客觀公允的概括,即基於儒,訪於道,親於佛。作者認為,杜甫一生,青年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主,中年以後,對道釋兩家兼收並蓄,晚年尤鐘情於佛禪,在儒家道統之根上,開出了佛道之花。正是三家思想的調和互補,滋養了詩人博大的情懷,也成就了杜詩高超的境界。“杜甫真正的偉大之處在於,他那逃離世界的個體超脫意識和逃向世界、解民倒懸的轉身回向,始終在矛盾、衝突中糾結、掙扎,而其在危亡的陰影下,始終焦慮著群體的生存。‘詩史’不僅是對現實生活的客觀摹寫,更有深沉熾熱的情感做底,此正是‘沉鬱頓挫’之杜詩令千載以降的讀者下千秋熱淚,斷百轉愁腸者。”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禪解杜詩》
2014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4709-2

作者簡介

張軼男,文學博士,1972年生,1994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北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省寫作學會理事;現主要從事佛禪與中國文學、寫作學、語文教育學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