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法物與道場

禪宗的法物與道場

在禪門,每個參禪的人,擁有的物質要越少越好,少到什麼程度?依現在的斤兩來計算,所謂“衣單兩斤半,隨身十八物”,因為一個人東西越少,欲望就越少;東西越多,帶給我們的困擾、煩惱也就越多。比方說,像我們出家人,衣服只有這一件,早上起來這一件、會客也是這一件、現在站在這裡和各位講話也是這件。然社會上的人士,如一位小姐,今天要出門了,穿旗袍呢?還是穿洋裝?穿紅色的呢?還是黃、藍色的呢?因為衣服多,她就因不知如何選擇而煩惱。而禪者只有一件衣服長衫,不必選擇也就沒有煩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宗的法物與道場
  • 所屬領域:佛經
  • 出處: 佛經鞥注(唐)
禪宗的法物與道場
在禪門,每個參禪的人,擁有的物質要越少越好,少到什麼程度?依現在的斤兩來計算,所謂“衣單兩斤半,隨身十八物”,因為一個人東西越少,欲望就越少;東西越多,帶給我們的困擾、煩惱也就越多。比方說,像我們出家人,衣服只有這一件,早上起來這一件、會客也是這一件、現在站在這裡和各位講話也是這件。然社會上的人士,如一位小姐,今天要出門了,穿旗袍呢?還是穿洋裝?穿紅色的呢?還是黃、藍色的呢?因為衣服多,她就因不知如何選擇而煩惱。而禪者只有一件衣服長衫,不必選擇也就沒有煩惱。
禪堂里的禪師們,因為使用的物品東西很簡單,所以因物質而起的煩惱也就很少,因為欲望少,心自然能自由自在。其實在禪師們用的物質雖少,但他內心中卻擁有了三千大千世界。
平常生活,衣單兩斤半,若是外出雲遊的禪者、雲水僧,他可以擁有十八樣的東西,叫“頭陀十八物”:
1.楊柳枝:我們現在早上刷牙用牙膏、牙刷,禪師們是用楊柳枝來刷牙漱口的。用牙膏、牙刷,口腔的疾病很多,用楊柳枝漱口、刷牙,牙齒卻很少有疾病。
2.三衣:就是袈裟可儲備三件,一是僧伽黎,又叫大衣、祖衣、雜碎衣、法衣、二十五條衣。二是郁多羅僧,又名上衣、七衣、入眾衣。三是安陀會,又名中衣、宿衣、內衣、五衣、工作衣等。
3.坐具:禪者走到什麼地方,隨時可以把坐具攤開,在上面打坐。和前面的三衣,通稱為“三衣一具”。
4.澡豆:澡豆就是相等於現在所說的肥皂粉、肥皂。在過去沒有肥皂粉的時代,澡豆是一種清潔劑。
5.缽:是出家人吃飯的用具。出家人拿著缽向信徒化緣食物,就稱“托缽乞食”。
6.瓶:是裝水的用具。
7.香爐:香爐不僅是用來燒香、供佛,在各處行腳,山林水邊一炷香,也有驅除蚊蟲的作用。
8.濾水囊:濾水囊就是現在所說的水壺、熱水瓶,過去的禪者參訪遊學時,有了一個濾水囊,所使用的水,會更加衛生。
9.毛巾:盥洗用的布。
10.刀:是用來除草,緊急時也可以防止壞人的侵犯。
11.錫杖:出家人拿錫杖是用來防身的。
12.奩:鏡匣子。
13.鑷子:鑷東西的鑷子。
14.經書、律書。
15.佛像。
16.菩薩像。
17.火燧:引火用的石子。
18.繩床:有時遇到下雨天,地上太潮濕,幾根繩子從這一棵樹套到那一棵樹上,就可以在上面睡覺了,所以有繩床。現在我們一般到戶外活動、到各處旅行,乃至於登山,都必須裝備齊全。這根源可以說是從過去禪師們參訪、雲遊慢慢承襲下來。
個人用的是頭陀十八物,如團體所居之禪堂,裡面最重要的法物,就是鐘板、木魚。
“鐘”,談到禪堂的報鐘,有所謂“鐘聲傳三千界內,佛法揚萬億國中;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檀那厚德”,實非常有意義。
“板”,寺院的打板,分為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等。幾年前,法國有兩位漢學家,到我們台灣來,由高雄師範學院院長薛光祖先生陪同到佛光山來,就是為了研究為什麼寺院的板聲,這裡要打一下?那裡要打三下?我很榮幸從小就生長在叢林的禪堂里,我告訴他真正的“板”的意義。
古時沒有時鐘,是以“更”來衡量時間。一更、二更……五更天亮等。寺院到了晚上,大家都休息了,叫做“開大靜”。打一下“哆!”這是一板,表示大家都休息了。等到通報了以後,打兩下“哆!哆!”表示結束。到了早晨約三時左右,要到大寮(廚房)去叫醒水頭燒水,飯頭煮飯,打三下“哆!哆!哆!”,要大寮的人起來準備;約四時左右,打“哆!哆!哆哆!”四下,這是要全寺大眾起床盥洗,上早殿。四板以後,打五板“哆哆哆!哆哆!”接報鐘。從一板到五板就是這樣輪轉。
禪堂的鐘板,就是大眾的號令,所謂“龍天耳目”,必須相當尊重。鐘板的配合有時是“一鐘一板一木魚”,有時是“二板一鐘一木魚”,或者“三板一鐘一木魚”,都代表了一些特殊的意義。總之,禪者的生活,不用語意,每天在單純的號令下井然有序。
鐘、板,是禪門的號令,為什麼用木頭做成魚的形態?尤其是誦經時敲打木魚,佛教重慈悲,為什麼要敲打魚頭?不是太殘忍了嗎?魚有一個很特殊的習性,不管是在水中游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敲打木魚來策勉禪者要用功不要懈怠。有的甚至在鐘板上面,書寫“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珍惜光陰,時不待人”,時時警惕參禪的人珍惜光陰。
禪堂里最重要的領導者,在佛門稱作“維那”,其座位旁有個小牌子,寫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歸汝身。”就是說在禪堂,大家修行規矩、法則,都靠維那領導,所謂大家的慧命,維那應好好維護,否則執行不力,那就是維那的罪過了。
另外,禪堂里還有一樣非常引人關心、注意的“香板”,香板分有好多等級──
1.“警策”香板:是用來勉勵大家的。
2.“巡香”香板:是用來巡查坐禪昏沉的人。
3.“監香”香板:於禪七時使用,一般是由方丈、首座、西堂、維那、糾察等執行。
4.“清規”香板:是屬較嚴重者,犯了清規時,才會請清規香板來處罰。
除此之外,有的信徒還愛請賜香板(打香板),來消除業障,為自己增加力量。
“香板”的使用在禪宗流傳時間上並不久。清朝雍正皇帝,非常懷念昔時的國師──國師,得知揚州高旻寺,有一位玉琳國師的弟子,就把他召到朝中,問他的禪功如何?他回答皇帝,他很慚愧,對於禪沒有什麼成就。
皇帝:‘你啊!一代的國師,怎么會有你這么沒有出息的後人?限你在一個禮拜之內開悟?如果在一個禮拜之內不開悟,我這把寶劍就要來殺你。’
以後每天,衛士就在禪堂外,擺一擺,搖一搖這口寶劍說道:‘今天是第一天!’
‘今天是第二天!’
‘今天是第三天!’
玉琳國師的弟子苦心想:我這一條小命今天是保不住了。但是到了第七天,他在情急之下終於開悟了。
原來,他搶了衛士手中的寶劍,把雍正找來對他說:‘究竟是你要我的頭?還是我要你的頭?’雍正一聽,內心很高興,如果不是開悟,誰有這么大的口氣?雍正也是一個禪家,對禪有莫大的期許。
故禪門的禪堂,無論是封閉也好、大也好、小也好,主要是讓一個有心參禪、悟道者,能有個悟處。
佛記阿續(晚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