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圖娜

福爾圖娜

福爾圖娜是羅馬神話最古老的女神之一。作為時運女神,她司掌著人間的幸福和機遇。在西方神像中,福爾圖娜常常一手拿著象徵豐饒和富裕的羊角,一手拿著主宰人們時運的方向舵,站在旋轉的飛輪之上。西方人認為,福爾圖娜手中的方向舵和腳下的飛輪轉到哪裡,就把人們的時運帶到哪裡。但由於方向的變化不定,福爾圖娜腳下飛輪也用以象徵禍福無常,懲罰那些貪得無厭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爾圖娜
  • 外文名:FORTUNA
  • 稱號:命運女神
  • 神職:財富,命運,好運
人物介紹,相關學說,

人物介紹

福爾圖娜是羅馬神話中的命運女神,其名字取決於拉丁語單詞中的“幸運”一詞——Fortuna。與朱庇特朱諾等來自來希臘的神明不同,早在希臘神話對羅馬神話產生的巨大影響之前,福爾圖娜的名字就已經出現在羅馬城邦,她是羅馬最古老的女神之一。
作為主宰命運的女神,福爾圖娜早期形象被設計為一名手持車輪的女子,當車輪向左轉動時代表著不幸的開始,反之向右轉動則代表將人們引上成功或是幸運之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得到份量不同的機遇或是災難,如何把握機會以及如何面對災難是人們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
隨著時間的漸漸流逝,命運女神的形象也隨之產生了巨大變化,原本持在手中的輪子被鑲嵌在身體之中,頭上的白色長巾代表幸福,而包裹下肢的黑色長巾則代表不幸。女神的後期形象其實是將命運之理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命運之輪,它會在每個人的心裡不斷轉動,成與敗或許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相關學說

塔羅符號學:命運之輪
美德與沉穩的隱士將我們帶向洞見的頂峰,通過這種來之不易的洞察力來使我們看到生命內在的運作方式,並以此來獲悉未來命運的安排。從命運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苦難與死亡。作為一名神秘主義者,戰勝命運、超越死亡、準求靈魂的永恆便是他們的目標和挑戰。但是截止到目前——經歷到第十張大牌為止,我們尚不足以克服命運,所以仍必須謙恭的順從命運的安排。
福爾圖娜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些與命運相關的女神,Tyche(堤喀)便是其中之一,是幸運女神;然後,Nemesis(涅墨西斯),復仇女神。堤喀與涅墨西斯是好運與厄運的象徵,這在梵蒂的藝術作品“TriumphoDiFortuna”中可以看到。在古老的藝術中,堤喀的符號是舵,也就是方向舵,代表她掌控著人們的生命方向,她手中所持的“豐饒之角”是豐盛的象徵,當時的人們認為每一座城市都擁有一個保護該城市的堤喀。涅墨希斯的符號則是半獅半鷲。其他與命運聯繫的女神還有Necessity,她是掌管地球與宇宙之輪的女神。而羅馬的命運女神Fortuna(福爾圖那)就是上述女神的綜合。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看到了死後的靈魂輪迴之旅。而Necessity-Fortuna的命運之輪實際上就是宇宙的心軸。之前我們經常提到,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星空上可以依靠肉眼看到的七個星體按各自的軌道圍繞地球周旋,這七個星體被當時的人們稱為“七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月亮、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
福爾圖娜
每一顆行星都在各自的球體軌道上運行,它們自下而上構成連線地球與天國的“階梯”。而靈魂進入宇宙沿著七重階梯下降到地球,在地球上“披上”肉體,這便注定了要順從於命運與死亡。
為了突出“物質世界是歸命運與死亡所掌控的”這一觀點,柏拉圖在Necessity身旁加入上她的三個女兒——命運三女神,命運則被比喻成一根一根的絲線,三位女神所掌管的每一根絲線就相當於一個凡人的生命,所以又可稱生命之線。命運三女神的Lachesis(拉克西絲)代表了過去和生命的起始,她製造絲線;Clotho(克羅托)代表了現在和生命近階段,她牽拉與衡量著絲線;而Atropos(阿特洛波斯)代表未來和生命的結束,她負責切斷絲線。
在中世紀,宇宙被象徵為一個輪子,而命運女神福爾圖那則處於輪子的中央,最早涉及到此符號描述的資料之一便是Boethius在524年所著的TheConsolationofPhilosophy。
命運女神福耳圖那的命運之輪圖像中畫著四位男性人物在輪子上沉沉浮浮,這裡雖然沒有畫出命運女神的三個女兒,但是圖上的三名男性人物則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在命運的掌控下的生命過程。這副圖像就是出現在維斯康提-斯佛扎塔羅——歷史上最古老的塔羅牌之一中的命運之輪的牌圖里。
福爾圖娜
在維斯康提-斯佛扎塔羅的命運之輪牌圖裡,福耳圖那蒙著雙眼位於輪子的中央,蒙蔽雙眼象徵無視一切與毫無理由。福耳圖那的輪子上有四個男性人物。左邊一個爬輪男子,代表一個萌芽狀態,其身後的文字可譯為“我將主宰”。代表了過去,受拉克茜絲支配。輪子頂上的男子坐著,為“我在主宰”,代表現在,受克羅托支配。在輪子右邊一個男子隨著輪子下降,為“我已主宰過”,代表未來,受阿特洛波斯支配。而在輪子底部,一個趴著的老者,為“我已不再主宰”,這個圖像代表死亡的狀態,是發生在阿特洛波斯剪斷生命之線之後,同時也可代表脫離命運的掌控。這第四個人物暗示的是死亡不過是命運之輪的另一面,是前往轉世輪迴、進入下一輪命運掌控的的一個步驟而已。
“轉世輪迴”是柏拉圖和新柏拉圖主義者們的哲學學說中的重要環節。新柏拉圖主義者們的觀點有受到過早期基督教的影響,但早期的基督神學者們對轉世輪迴學說是有爭論的,在公元553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召開了一次會議並宣稱轉世輪迴說是異端學說之後,雖然福耳圖那的命運之輪圖像得以保留,而且其輪迴學術的寓意是明顯的,但是中世紀的教會卻不肯承認這副圖像轉世輪迴的象徵寓意。
但是有證據顯示,1、十五世紀仍舊有許多人認出了這個圖像中輪迴轉世的寓意;2、十二至十三世紀,輪迴信仰再度被西班牙的蘇菲派和卡巴拉主義者傳到西方;3、輪迴亦是卡特里派(基督異教派)信仰中的一部分。雖然卡特里派在十三世紀被基督教無情的消滅,但卡特里派的思想以及對文化的影響猶存。所以出於以上任何一種理由,基督教發現有必要再度重申基督教不信仰靈魂的輪迴轉世一說,於是他們在1274年的里昂會議和1438年的佛羅倫斯會議上再度提出了這一點。可是,到了1460年,Ficino將柏拉圖的哲學理論翻譯成了拉丁文,這使得很多學者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位偉大的哲學家也信奉輪迴轉世,由此輪迴之說才逐漸為多數人所接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