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地名錄薌城區》是漳州市薌城區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漳州市地名錄薌城區
- 類別:地方志
《福建省漳州市地名錄薌城區》是漳州市薌城區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福建省漳州市地名錄薌城區》是漳州市薌城區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地名錄編有各類標準地名錄1396條,其中行政區11條、村委會83條、自然村210條、城鎮居委會55條、路街116條、巷234條、居民點59條、山...
漳州古城位於福建省南部海濱城市漳州市薌城區,是全市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薌城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閩南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份、“廈漳泉同城化”核心區之一。總面積253平方千米,人口54.1萬。通行閩南方言漳州話。水文 九龍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僅次於閩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營江”,因...
洪坑村為中國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下轄村,下轄3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全村902戶,3068人,占地面積約130公頃,是明末清初古村落,村落格局完整、布局奇特,屋舍錯落有致。主體是一字排開的七座三進、五進大屋,每座大屋的兩側各有兩排單層護厝。古屋牆基以大條石砌成,牆壁以青磚砌成,當地人稱“青磚石壁...
漳州府文廟大成殿,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西橋街道華南社區修文西路2號,始建於宋紹興九年(1139年),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重修。漳州府文廟大成殿建築面積625平方米,建於石台座之上,面闊五間,進深五間,抬梁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前檐6根廊柱為浮雕盤龍石桂,鼓鏡形柱礎。台座正面設丹陛、東西設石階及...
漳州林氏宗祠,又稱比干廟,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西橋街道西橋社區振成巷37 號,始建年代不詳。漳州林氏宗祠南臨洋老巷,北倚振成巷,分別與漳州市實驗幼稚園、薌城區實驗國小校舍相鄰。原有建築為三進帶東西兩廡式的平面布局、現僅存中進四方殿和東廂與主體相連的迴廊。大殿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通...
中山橋(Zhongshan Bridge),別名舊橋、通津橋,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境內連線薌城區和龍海市的一座橋樑,位於九龍江西溪(薌江)水道之上,為漳州歷史上第一座橫跨九龍江的石橋,也是中國首座以孫中山命名的橋樑,曾是漳州市區通往漳浦、雲霄,詔安,東山和廣東潮汕的重要交通橋樑。中山橋初建於宋紹興年間(約1131年至...
九湖鎮,地處漳州市南郊、是漳州中心城區組成部分,行政區劃歸屬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屬於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東與顏厝鎮交界,南與程溪鎮毗鄰,西與南靖縣、平和縣接壤,北與薌城區相接。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4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90.7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九湖鎮戶籍人口為...
2011年12月14日,福建省漳州市申報的“燈謎”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項目編號:I-1。歷史淵源 漳州市地處閩南金三角,唐垂拱二年(686)設定郡治,已有一千三百餘年,薌城區為漳州市一中心區,是漳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薌城區為中心,漳州燈謎活動在當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漳...
1999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湯龍光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華僑委員會主任甘子玉在漳州調研 1999年4月20日,副市長黃和東、林奕斌陪同省“創衛”檢查組組長曾昭鴻檢查市容市貌 副市長張啟琛(左一)在漳州電大漳州業大調研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繩華(中)與採訪的盲人朋友仕一起 老人活動室 慰問百歲老人 曾獲福建省...
漳州鬥雞——主產於福建省漳州市,它是以角逐為主的玩賞型雞種,具有精幹結實、敢打善斗等特點。據1988年出版的《中國家禽品種志》標記,漳州鬥雞與中原鬥雞、吐魯番鬥雞、西雙版納鬥雞並稱為中國四大鬥雞。2000年,漳州鬥雞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產地環境 漳州鬥雞主產區漳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地處東經...
一、明、清時期的漳州司法機構 二、民國時期的漳州司法機構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漳州司法機構 一、機構演變 二、機構設定 三、司法隊伍 四、各縣、市、區人民法院成立的時間和人員配備 第三節 人員更迭 一、民國時期龍溪地方法院歷任院長名錄 二、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含專署司法科、福建省人民法院龍溪...
漳州市市區內河管理規定於2018年12月26日漳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19年3月28日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批准。第一條 為了加強市區內河管理和保護,規範開發利用,保障排水防澇安全,改善水生態環境,發揮市區內河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
1983年,地委副書記劉景和(左二)在漳州製藥廠調研 1926年冬,在漳州省立第二師範建立中共地方組織。圖為黨組織所在地 1927年2月,羅明、翁澤生等在漳州開辦工農運動講習所,培訓民運幹部,招收學員100多人。圖為講習所所在地 1927年12月,福建臨時省委機關——漳州市振成巷16號 1930年閩南特委所在地——漳州...
降低交易成本,打拚產、銷價格競爭的優勢;(3)聚散藥品,築造三方交易的中轉庫;(4)實現產、儲、銷一體化,締結共同發展的戰略聯盟。聯繫地址 公司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新華北路50號 社會評價 2020年,獲評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發布的《2020“新冠疫期”醫藥健康行業上市企業公益聲譽排行榜》TOP30。
巷口街道,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地處薌城區東南部,東、東南隔九龍大道,與龍文區相臨,西南接新橋街道,北與南坑街道接壤。總面積4.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2月,巷口街道總人口6萬多人。1955年2月,置巷口街道辦事處;1960年,巷口街道辦事處改巷口公社;1963年7月,復稱巷口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薌城區...
儺舞(浦南古儺),流傳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浦南古儺(nuó),閩南方言俗稱“弄大尪”(“尪”wāng,指廟裡的神像)”或“大頭尪仔”,是一項具有濃厚鄉土風情的民俗舞蹈。據民間傳說,浦南古儺始於唐朝末年,最早是浦南當地居民迎神賽會、驅逐疫鬼的一種儀式,...
華安縣,隸屬福建省漳州市。位於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端,東與長泰區、安溪縣為鄰,南與薌城區相連,西與南靖縣臨界,北與漳平縣接壤,總面積1315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0月,華安縣下轄6個鎮、3個鄉。2023年,華安縣常住人口13.18 萬人。縣政府駐平湖路5號。民國17年,析原龍溪縣置華安縣。1985年,撤銷龍溪...
王素華,1954年12月生,漢族,漳州市薌城區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錦歌第四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入選非遺 2006年5月20日,錦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漳州市薌城區文化館獲得“錦歌”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
漳州市第三中學 漳州市第三中學位於繁華的薌城區勝利西路中段,是福建省重點中學,學校誕生於1920年,前身為進德女中、崇正中學,已有八十五年的辦學歷史。學校環境優美整潔,有著“花園式校園”之稱,是漳州市“校園建設與管理先進單位”。校園占地53344.6平方米,建築面積30629.26平方米,綠地面積4552.7平方米。
浦南古儺(nuó),閩南方言俗稱“弄大尪”(“尪”wāng,指廟裡的神像)”或“大頭尪仔”,是一項具有濃厚鄉土風情的民俗舞蹈,流傳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自唐末出現以來,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浦南古儺與台南南廟保全宮將爺一樣,面具格外巨大,不是直接戴在表演者頭上,而是頂在筐頂,並用孟宗竹支撐一...
漳州中華燈謎藝術博物館新館,於2012年11月19日福建省第九屆燈謎藝術節暨海峽兩岸(漳州)燈謎會期間,在漳州古城台灣路漳南道巷新館址舉行了開館剪彩揭牌儀式。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992年春,原名漳州燈謎藝術館,初址在薌城區文化館舊址四樓,1999年元宵節遷至漳州標誌性建築威鎮閣,2000年1月被中華燈謎學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宣布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次申遺的14個傳習點。泉州市泉郡富美宮、泉州晉江鎮海宮;漳州市有薌城區進發宮、漳州開發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