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為福建中醫藥大學下屬研究院,成立於2005年7月3日。主要進行動物、組織、細胞、分子等不同層面系統中西醫結合防病治病關鍵共性科學問題研究。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有教職員工45人,有心血管病研究所、腫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和醫學實驗中心;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 外文名:Fujian Institut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成立時間:2005年7月3日
  • 現任院長:陳可冀
  • 地址福建中醫藥大學旗山校區求真樓
  • 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
  • 博士後流動站:1個
  • 碩士點:1個(一級學科)
  • 主管部門福建中醫藥大學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成果,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2005年7月3日,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成立。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2006年,研究院設立了陳可冀中西醫結合發展基金。
2007年1月,研究院骨病研究所成立。4月,中西醫結合基礎重點實驗室被評為福建省高校首批建設高校重點實驗室。
2009年,研究院藥藥理(細胞結構與功能)實驗室、中藥生藥學實驗室和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等三個實驗室獲批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2012年,研究院建立了陳可冀院士-片仔癀藥業科研獎勵基金。
2014年3月,研究院“福建省中西醫結合老年性疾病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福建省科技廳現場考核。
2016年11月18日,依託福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開展基礎研究的“陳可冀學術思想傳承工作室” 揭牌成立。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有教職員工45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15人,博士學位24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福建省“雙百人才”1人,中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1人,福建省教學名師1人,福建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劉獻祥、杜建
中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王詩忠
福建省“雙百人才”:彭軍
福建省教學名師:劉獻祥

科研部門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有心血管病研究所、腫瘤研究所、骨病研究所和醫學實驗中心,有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福建省中醫藥重點研究室4個,福建省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高校首批建設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1個。
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中藥藥理(細胞結構與功能)實驗室、中藥生藥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
福建省中醫藥重點研究室:中西醫結合骨病研究室、中藥生藥學研究室、中西醫結合老年病研究室、中醫藥數據處理與挖掘研究室
福建省重點實驗室:福建省中西醫結合老年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中西醫結合基礎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高校首批建設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閩台中醫文獻研究基地
福建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中西醫結合臨床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

設施資源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有科研設備總值近1億元,擁有小動物核磁共振成像儀、活體小動物PET/SPECT/CT影像系統、透射電鏡、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大型、精密科研實驗儀器100多台(件)。
設施設備設施設備

合作交流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與美國、英國德國希臘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高校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與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福州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與漳州片仔癀藥業、內蒙古康恩貝藥業、福建歸真堂藥業、廈門中藥廠、福建祥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醫藥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科研成就

  • 項目承擔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取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7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
部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名稱時間負責人
獨活寄生湯調節PERK/Bip信號通路抑制骨性關節炎軟骨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
2016
劉獻祥
miR-141調控OP小鼠BMSCs成骨分化機制及健骨顆粒干預作用研究
2016
林燕萍
解毒消症飲對肝癌細胞PHD/HIF-1信號通路介導VEGF基因啟動子區轉錄調控的表觀遺傳機制影響研究
2014
曹治雲
片仔癀調控miRNA逆轉大腸癌多藥耐藥的作用機制研究
2014
彭軍
基於Cyclin D1基因沉默探討健骨顆粒促成骨細胞增殖的機理
2014
劉獻祥
基於Wnt/β-catenin通路的解毒消症飲對肝癌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干預研究
2012
陳旭征
基於EGF/STAT3通路的前列寧膠囊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機制研究
2012
林久茂
基於IL-6/STAT3通路的片仔癀治療結腸炎相關性結腸癌的機制研究
2011
彭軍
資料來源:
  • 論文專著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發表SCI源期刊收錄的論文200多篇,其中IF>6分8篇;出版規劃教材8部,中西醫結合系列叢書1套8本。
部分出版專著列表
名稱出版單位時間
《中西醫結合系列研究》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1年
.《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
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1年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性關節炎》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年
.《骨質疏鬆性骨折》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年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性關節炎》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年
《老年病論治—杜建臨證經驗集粹》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年
《中西醫結合10個病種天然藥物研究》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中西醫結合老年病學》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中西醫結合科研實驗方法學導讀》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中西醫結合實驗技術與方法》
福建中醫藥大學
2014年
資料來源:
  • 獲獎成果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福建省科學技術獎8項,其中一等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9項。
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一覽表
科研成果獎勵等級時間
基於本痿標痹核心病機的骨性關節炎系列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5
康欣膠囊改善血管性痴呆智慧型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9
片仔癀抗大腸癌的藥效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5
扶正、清解法組 助治療消化道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系列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4
中醫藥干預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系列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8
前列寧膠囊的研製及其治療前列腺疾病的作用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4
粗葉懸鉤子抗肝損傷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3
骨與關節損傷的生物力學研究與臨床套用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7
基於本痿標痹核心病機的骨性關節炎系列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5
康欣膠囊改善血管性痴呆智慧型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9
中醫藥干預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系列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8
福建地道藥材蓮子GAP關鍵技術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7
前列寧膠囊的研製及其治療前列腺疾病的作用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4
扶正、清解法組方輔助治療消化道腫瘤的臨床與基礎系列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4
粗葉懸鉤子抗肝損傷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2013
資料來源: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3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研究院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福建省重點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西醫結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西醫結合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西醫結合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
福建省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學科

教學成果

2015年,研究院吳廣文博士研究生的畢業學位論文《獨活寄生湯對骨性關節炎軟骨細胞增殖與凋亡影響的實驗研究》榮獲2015年福建省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4月,博士生鄭春松(導師:劉獻祥教授)的《川芎活血化瘀和行氣止痛作用的計算機模擬研究》、張玉琴(導師:褚克丹教授)的《栝樓桂枝顆粒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中血腦屏障通透性及神經保護作用研究》2篇論文第六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獲得一等獎,林久茂博士(導師:彭軍研究員)的《白花蛇舌草通過調控Wnt/β-catenint通路抑制大腸癌細胞及大腸癌幹細胞的生長》論文獲得第六屆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三等獎。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
2013年,研究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張婭的博士學位論文《冠脈介入術後氣虛血瘀證與CYP2C19*2基因多態性的相關性及腦心通膠囊干預作用的研究》(導師:陳慧教授)獲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二等獎。

文化傳統

  • 院徽
院徽院徽
1、標誌整體看像一個中文中字,又像一個中文西字,喻意醫學研究的中西合璧。中國文字和中醫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採用中文的造型與博大精深的中醫相協調。
2、標誌左邊看像英文字母A字,中間看像英文字母I,整體看像英文字母M,AIM即為中西醫結合研究院(Academ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的英文縮寫。
3、標誌既可以從中文進行識別,也可以從英文進行識別,象徵著中醫與西醫的融合。
4、標誌中心為陰型圖形,外圍文字為陽型圖形,暗喻中醫的陰陽。
5、標誌的紅色象徵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全體員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6、本標誌取圓形造型,並以圖形、中英文字相結合,飽滿厚實,與高等院校研究院的深厚文化內涵相適宜。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
陳可冀
常務副院長
劉獻祥
副院長
張松富、彭軍、吳錦忠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