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
簡介
《榕城考古略》載:“長箕嶺,在三十七都,一名長機,一名桃枝,路通古田、羅源,為侯官大湖諸鄉入省孔道。”長箕嶺石牌村,有宋代理學家朱熹的門人、女婿黃榦墓。在石牌村瑞峰之麓,有千年古剎林陽寺。壽山產美石,瑩潔柔潤。壽山與芙蓉山、九峰山,並稱福州外三山。
唐朝周朴,宋代曾鞏、陳襄、李綱,明代陳亮,清代林則徐等名人都游過此寺。如今寺後岩壁上保留有五段不同年代的摩崖題刻,如:“道光庚戍夏,邑人林則徐、郭柏蒼同蜀李惺游升山寺。”當時林則徐已66歲,在家養病期間同四川進士李惺一起游升山寺。陳襄和程大卿游升山有詩:“相逢正及荔枝期,況值千岩雪灑時。南國小棠偏去近,北山逋客獨來遲。雲中直有三清路,塵外都如一局棋。閒欲引泉添洗藥,未應奪我鳳凰池。”
謝肇淛《登升山》是這么感慨的:“翠微高控大江回,寂寂僧寮晝不開。古寺尚傳陳建置,孤峰疑自越飛來。龍蛇石上留殘篆,雞犬雲中有舊台。紫竹碧桃零落盡,玉田無主鶴聲哀。”
這裡過去山高林密,常有猛獸出沒。陳椿在升山寺住過,因此心得頗多:“疊嶂叢林不可梯,奇葩雙樹隱招提。江門日落潮初長,洞口風鳴鳥亂棲。揮塵坐貪香界淨,傳燈應照下方迷。僧房闃寂人無到,惟有空廊過虎蹄。”
現在升山寺有大雄寶殿、大悲樓、西歸祠、彌陀殿、僧舍及宋代石槽及古僧塔等。
公交乘坐路線:
(1)乘坐108路到“新店西莊路口”終點站下車,之後步行前往;
(2)乘坐117路到“新店錦繡小區”終點站下車,之後步行前往;
(3)乘坐84路到“下赤橋”站下車,之後步行前往;
(4)乘坐87路到“三條壋”站下車,之後步行前往。
歷史
林則徐與升山寺
新店鎮西北端有一座601.8米的高山,其名升山。靠近山巔處有一座升山靈岩寺,以寺西岩石時聞鐘鼓之音而名。站在寺前,俯瞰山下,榕城風貌盡收眼底。
升山之麓有一個一百多戶的村莊,名叫升山村。相傳乾隆年間,村中有一滿族富戶,戶主名聶聖言,家中自辦私塾。有一天聶聖言到城裡辦事,路過林則徐家門,見年僅十一二歲的林則徐天資穎慧、聰明過人,又見其家中貧困清寒,就找到其父林賓日,講明對林則徐的期望之心,並把他要到升山家中邊讀書邊幫工。於是,林則徐就到離家約六公里的升山村,在聶氏祠堂讀書(祠堂尚存),還到升山放牛,暇時到寺內瀏覽古蹟,在寺前俯瞰山下的榕城景致。
林則徐在升山村的時間雖不長,但對升山的感情卻很深。傳說他在中舉人後,特地到升山村拜祠堂,這一拜竟把一座升山拜裂了一大縫。這當然是迷信之說,但這個傳說在升山村很盛行,幾乎是家喻戶曉。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林則徐與李惺、郭柏蒼游升山時,在升山寺後的一塊高、寬、厚各數米的岩石(飛升台)鐫刻一段摩崖石刻。文:道光庚戌夏,邑人林則徐、郭柏蒼同蜀李惺游升山寺 見圖 。林則徐等三人在升山題刻後,郭柏蒼還為此石刻賦詩曰:
陪李贊善惺林宮保則徐登飛升台題石宇內神仙窟宅多,斷崖絕壁不勝磨。攜僧渡海聊遺世,採藥還山且養疴。暑雨初過涼白髮,江雲暫斂露青螺。書生未有憂時策,獨上高台一放歌。
道光三十年三月,林則徐因病辭去雲貴總督之職,回福州;是年夏天,同鄉郭柏蒼帶四川李惺前來拜訪,故有林則徐等三人升山之游及登金獅山鐫石之舉。
新店鎮西北端有一座601.8米的高山,其名升山。靠近山巔處有一座升山靈岩寺,以寺西岩石時聞鐘鼓之音而名。站在寺前,俯瞰山下,榕城風貌盡收眼底。
升山之麓有一個一百多戶的村莊,名叫升山村。相傳乾隆年間,村中有一滿族富戶,戶主名聶聖言,家中自辦私塾。有一天聶聖言到城裡辦事,路過林則徐家門,見年僅十一二歲的林則徐天資穎慧、聰明過人,又見其家中貧困清寒,就找到其父林賓日,講明對林則徐的期望之心,並把他要到升山家中邊讀書邊幫工。於是,林則徐就到離家約六公里的升山村,在聶氏祠堂讀書(祠堂尚存),還到升山放牛,暇時到寺內瀏覽古蹟,在寺前俯瞰山下的榕城景致。
林則徐在升山村的時間雖不長,但對升山的感情卻很深。傳說他在中舉人後,特地到升山村拜祠堂,這一拜竟把一座升山拜裂了一大縫。這當然是迷信之說,但這個傳說在升山村很盛行,幾乎是家喻戶曉。
道光三十年(1850年)夏,林則徐與李惺、郭柏蒼游升山時,在升山寺後的一塊高、寬、厚各數米的岩石(飛升台)鐫刻一段摩崖石刻。文:道光庚戌夏,邑人林則徐、郭柏蒼同蜀李惺游升山寺 見圖 。林則徐等三人在升山題刻後,郭柏蒼還為此石刻賦詩曰:
陪李贊善惺林宮保則徐登飛升台題石宇內神仙窟宅多,斷崖絕壁不勝磨。攜僧渡海聊遺世,採藥還山且養疴。暑雨初過涼白髮,江雲暫斂露青螺。書生未有憂時策,獨上高台一放歌。
道光三十年三月,林則徐因病辭去雲貴總督之職,回福州;是年夏天,同鄉郭柏蒼帶四川李惺前來拜訪,故有林則徐等三人升山之游及登金獅山鐫石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