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風台

祭風台

清代楚曲作品。見於漢口書坊刊印的《楚曲十種》,標有“文堂真本”。作者不可考。全劇28場,敘說三國時赤壁之戰故事,起自魯肅邀請諸葛亮到東吳共襄防務,至破曹後諸葛亮趁機為劉備智取南郡、荊州、襄陽止。主要關目有舌戰群儒、群英宴、蔣乾盜書、對火字、草船借箭、打黃蓋、連環計、觀風得病、祭東風、火燒戰船、華容擋曹等。楚曲為漢劇前身,又名楚調、楚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祭風台
  • 作品:清代楚曲
  • 見於:《楚曲十種》
  • 場數:全劇28場
藝術來源,歷史印象,

藝術來源

《祭風台》不是以嚴格的歷史真實為依據的。作品描寫赤壁之戰從醞釀到結束的全過程,展現了戰爭的氣勢和波詭雲譎瞬息多變的戰機,著力刻畫參戰各方領袖人物間運籌帷幄、逐謀鬥智的性格衝突。諸葛亮是中心人物。他隻身渡江,卻被盟友周瑜視為潛在的敵手。他處在明槍暗箭、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卻坦然自若,應付裕如,不僅巧妙地保存了自己,而且堅持同心破曹的大計,在關鍵時刻祭得東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作品塑造了周瑜雄姿英發、光彩逼人的藝術形象,對他忌賢妒能、恃才傲物的品質,也有批判和諷刺。東吳大夫魯肅則是忠厚老實的謙謙君子,與周瑜形成對照,他周旋在周瑜與諸葛亮的角逐中,有時不免處於相當尷尬的境地。劇中對曹操的描繪頗有特色,他老謀深算,自負專斷,恰被敵方利用,幹了不少蠢事,招致慘敗。在他身邊,有個形影不離的書呆子蔣乾,盡幫倒忙,卻從不醒悟,是一個相當生動的人物。這種一淨一醜相互映襯的藝術手法,在戲曲史上有悠久的傳統。劇中還出現了眾多的戰將與謀士們的形象,如忠心耿耿的黃蓋、武勇尚義的關羽以及大膽機智的闞澤等,著墨不多,輪廓鮮明。
[清文堂刻本《楚曲十種·祭風台》]堂刻本《楚曲十種·祭風台》如圖

歷史印象

《祭風台》顯示了清代地方大戲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它是歷代藝人智慧的結晶。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院本名目”中已有《赤壁鏖兵》,元雜劇中亦有同名劇目,均已散佚。明代弋陽腔《劉玄德三顧草廬記》中,第26折(魯肅過江)至第43折(關羽請罪)演赤壁之戰故事。從楚曲劇本可以看到它與弋陽腔的繼承關係。《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51回也為劇作提供了素材。在《祭風台》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演出不斷豐富修改,出現了京劇優秀作品《群英會》。
祭風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