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陵》是清代文學家計六奇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十二陵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計六奇
- 作品出處:《明季北略》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祭十二陵
祭天壽山上陵也。十二陵,每陵遣三品官主祭,陪祭則六品以下二人,又勛戚一人,為擔土加墳事。舊例也。余隨少司馬馮鄴仙上德陵,將入紅門,輿騎俱輟,總戎戎裝率兵萬二千人跪迎,軍容壯麗,營伍整齊,紅門之左,設兩鑼,徑有五尺,聲如雷發,入則反得乘騎,神宗定陵最近外,凡入者先瞻焉。外豎大方石碑一座,細睨之四面無字,各陵皆然。內有饗殿九楹,殿內祭品豐潔,樂器飭齊,俱籠以黃紗,幔後則露台一座,台設大爐燭,高約二丈余,元門扃閉,梓宮所由入也。墓門在西側,白石為之,闊五尺,高亦約二丈,厚尺許。元宮之巔為殿五楹,中立朱漆方石碑,高丈有五尺,廣四尺,金書神宗皇帝之定陵七字。為垛、為壁、為地,皆竹葉瑪瑙石甃之,後則寶頂,草樹蒙茸,不可入矣。出南西行經長陵,成祖也。為主穴居中,再西為永陵,世宗也。規式各陵無二。惟永陵之松,多偃地,而延蔓,如蛇如藤,過河越澗,行者履跨其上,皆剔牙松。松鼠成群,以萬計。康陵則在三十里外,凡上此陵,必先一日行,翼日游玉泉寺,山以泉石勝。西十里,游香山,山以殿剎勝。未青軒,可坐;視九門雙闕,偉觀也。下山游碧雲,金碧輝煌,川岩崒嵂,兩者兼之,觀止矣。
天壽山之得名,世謂御體所藏故也;不知太宗一日駐蹕飲酒,適當萬壽之期,群臣等上壽,美其名耳。
作者簡介
計六奇(1622~約1687年),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蘇無錫縣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一帶)人,明末清初史學家。從小家境貧困,早年寄讀塾館。十九歲隨岳父杭濟之就讀於洛社,二十一歲在母舅胡時忠家讀書,為邑諸生。入清後,曾於順治六年(1649)、順治十一年(1654)兩次鄉試,不舉。從此無意科舉仕進,在無錫、蘇州、江陰等地,以坐館教書終其一生。著有《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