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東村

明嘉靖十年(1531年),先居者從湖南省衡東縣遷此建村,取故省簡稱“湘”字和故縣末字“東”,命村名湘東,後演變成祥東村。另一說為,明嘉靖元年(1522年),孫姓兄弟三人來此建村,因見東河流水清澈,瑞氣祥和,紫氣東來,故命名祥東村。後有呂姓遷入,兩姓和睦相處,宛如同宗。 祥東村原屬萊陽縣,1944年劃歸海陽縣。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0°51′、北緯36°41′。西鄰田村,南接迎春村,北與萊陽市黃家村相接,東隔峰台山與西小灘村毗鄰。隸屬行村鎮。距海陽市政府駐地35公里,距鎮政府駐地行村7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8.7公頃,山嵐面積53.3公頃。有孫、呂、翟、趙、宋、張等6姓,均為漢族,其中孫姓人口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祥東村
  • 所屬地區:山東
  • 面積:4平方公里
  • 主要姓氏:孫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35年,祥東、何家、周莊、寺頭等村的五位學子赴萊陽投考國中,只有祥東村一人考中。1965年,成立祥東國小。2000年,村國小併入田村學區國小,有教職工20多人,學生340餘人。之後,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46人。 解放前,本村有老郎中孫鴻典、孫吉先可治感冒、瘡癤等小病。2002年,本村有醫療站點兩處,村民小病治療不需出村。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9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全村不到100戶,討飯、闖關東的近二十戶。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83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5年,開始用上了自來水。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50輛,機車260輛,電話163部,彩電210台,電冰櫃80台,洗衣機3台,人均存款1200元。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96年開始,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建起了一座座瓦房,村內大街也整修得寬闊平直。2002年,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孫振浩、孫同團等加入民族抗日先鋒隊組織。後有孫同春、孫延信、孫書香、孫會亭、孫同斌、孫同英、孫志玉等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成立中共祥東村黨支部,孫同英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參加萬第討伐趙保原戰鬥。 1941-1997年,曾有孫同英、孫延信、孫志玉、孫常仁、孫純江、孫高太、孫林平、孫竹先、孫純松擔任黨支部書記。1997年8月起,孫永昌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員51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等組織。曾有孫志玉、孫同財、孫同新、孫德先、孫奉先、孫常仁、孫學勝、孫永德、孫常山、孫立福、孫林平、孫純江、孫學良、孫秀本、呂玉平、孫永昌擔任村行政負責人。1999年5月,孫永昌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