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主要是因貝類攝食短裸甲藻後在體內蓄積,被人類食用後產生以神經麻痹為主要特徵的中毒。它的毒性較低,對小鼠的半致死量為LD5050μg/kg。由於產毒藻短裸甲藻也曾稱為Ptychodiscus breve,因此這些毒素也稱為Ptychodiscus brevetoxin(PbTx)。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經性貝毒
- 外文名: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
- 毒素來源:短裸甲藻
- 中毒特徵:神經麻痹
- LD50:50μg/kg
- 縮寫:NSP
神經性貝毒概述,神經性貝毒毒理,神經性貝毒檢測方法,神經性貝毒實例分析,
神經性貝毒概述
神經性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主要是因貝類攝食短裸甲藻後在體內蓄積,被人類食用後產生以神經麻痹為主要特徵的中毒。從短裸甲藻細胞提取液中分別分離出神經性貝毒總計13種,其中11種成分結構已經確定。神經性貝毒的活性物質主要為Brevetoxin A(BTX-A)、Brevetoxin B(BTX-B)和Hemibrevetoxin B(HeBTX-B)。這類毒素是由短裸甲藻Karenia brevis(又名短凱倫藻,syn. Ptychodiscus breve:Gymnodinidium breve)產生的。由於產毒藻短裸甲藻也曾稱為Ptychodiscus breve,因此這些毒素也稱為Ptychodiscus brevetoxin(PbTx)。
神經性貝毒毒理
NSP可以引起魚類的大量死亡,當人吸入含有其毒素的氣霧時也會引起咳嗽、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它的毒性較低,對小鼠的半致死量為LD50為50μg/kg。NSP是一種去極化物質。它可以打開細胞膜上電壓門控的鈉離子通道,尤其在細胞膜內電位處於超極化狀態時,使鈉離子不可控地大量內流,從而使細胞膜持續處於去極化狀態,進而引起平滑肌的持續收縮。也曾有研究對其抑制組織蛋白酶的機制表示質疑。另外有報導BTXs 對血細胞K+通道也有影響。
神經性貝毒檢測方法
NSP測定方法的文獻報導不多,主要採用小白鼠生物分析法,但它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有限。其次就是色譜分析法,NSP色譜分析包括薄層色譜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TLC法主要用於毒素的分離和純化。HPLC法由於共流出物背景干擾,採用紫外檢測在靈敏度和選擇性方面存在問題,而採用質譜(MS)檢測,可提高選擇性和靈敏度。另外,免疫測試技術也已套用於NSP的檢測。Maucher等用直接ELISA法和最優血液收集卡法檢測瓶鼻海豚沾染短裸甲藻毒素PbTx-3,這種方法後來被用於監測紅潮發生區海豚、海龜以及海牛中的短裸甲藻毒素。但免疫技術抗體往往只是針對某一種毒素所建立,因而對於其他貝毒常常表現出較低的交叉反應,不能檢測所有的貝毒。這對於某一種毒素來說,可能產生假陽性或者過高的估計值,但由於抗體與不同毒素間親合力的明顯差異使得對於總的毒性的評價則可能得到較低的估計值。
神經性貝毒實例分析
1987年10月,美國北卡羅納州海濱受到一次由短裸藻引起赤潮的影響,造成海水變色、魚死奮,人吃了受赤潮影響的貝類(牡礪、蛤)發生神經性貝類中毒(neuro toxic shellfish poison,NSP)。對中毒病人進行了臨床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具體方法是,通過與海岸線各國家建立聯絡中心,及時了解海岸線區域有關的漁業狀況,規定凡在10月23日之後吃過貝類而患神經和胃腸道系統疾病的人均列入個案調查對象範圍內,同時對赤潮水直接鏡檢,結果每升中短裸藻含量大於5000,而且吃了受赤潮影響貝類必在24h內有中毒症狀且至少持續lh的病人作為回顧性分析的對象,貝類毒素毒力生物測定採用鼠單位(MU)。
結果表明,在20餐中肯定吃過牡礪的發病人數共48人,幾乎同時出現不同程度胃腸和神經系統的病症,平均潛伏期3h時(15min~18h),平均病程17h。主要胃腸症狀是腹痛(48%)、噁心(44%)、腹瀉(33%)和嘔吐(10%);感覺神經症狀包括神經性麻痹(81%)、體溫逆差(17%)、肌痛(13%);腦神經症狀有眩暈(60%)、共濟失調(27%)、戰慄(6%),運動神經症狀有無力(31%);其他全身症狀包括全身不適、寒戰、頭痛等,一般病情比較緩和,無死亡病例。48名患者中有41名(85%)是居住在海岸線的5個區域內,這些區域為第一次受赤潮侵襲,短裸藻細胞濃度最高。病例發生時間是從10月27日至12月9日,發病高峰在11月。44例(92%)食用自己和朋友送的貝類,4例(8%)從市場購進,其中多例是在當局禁止銷售貝類之前購進,2例是在其後購進。中毒者除一餐是牡礪與蛤合食外,余者全是食用的牡垢。食用牡礪除一例吃凍牡礪外,其餘牡礪感官檢查均正常。經過回顧性分析,吃過有關貝類共有85人,發病48人,患病率56%。神經性貝類中毒隨著牡礪食量增多其毒性和危險度也隨著增加,並通過4人模擬實驗均得出陽性結果。因此,對易被短裸藻污染的海域及時做好海水常規檢測,及早了解赤潮影響的海域,在貝類可能受污染之時,做好宣教工作和終止銷售可食用貝類,是有效預防NSP發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