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壽河

祝壽河

祝壽河,兒科專家,微循環障礙疾病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使用了人工冬眠療法治療中毒型痢疾,首先用大劑量阿托品救治暴髮型流行性腦膜炎,提出微循環障礙是許多危重疾病的重要病理環節的理論,並從民間草藥中找到了有效的治療藥物——山莨菪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壽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蘇州
  • 出生日期:1919 年2月26日
  • 性別:男
人物簡歷,生平經歷,科技成就,主要論著,

人物簡歷

1936~1938年 在北平入育英中學學習並畢業。
1939~1946年 在上海醫學院醫療系學習並畢業。
1946年 任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醫師。
1948年 任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住院總醫師。
1949年 調至北京協和醫院任兒科主治醫師。
1953~1958年 任北京醫院兒科副主任。
1958年5月 調至北京中蘇友誼醫院(今北京友誼醫院)任兒科副主任。
1961年 任北京中蘇友誼醫院兒科主任。
1974年 任中國微循環與莨菪類藥研究會會長。
1979年 升為教授。任北京友誼醫院院長,兼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
1981年 升為主任醫師。
1987年 任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微循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7年7月26日 因結腸癌在北京逝世。

生平經歷

祝壽河,生於江蘇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寄生蟲學教授。他於1936年到北平,進入育英中學讀高二。1938年當他從育英中學畢業時,北平正處於日本侵略軍侵占之中,他不願當亡國奴,並出自對醫學的濃厚興趣,1939年來到上海並考入上海醫學院醫療系。他勤奮好學,成績優秀。1946年祝壽河畢業時,老師希望他留在上海醫學院工作,但他心中惦念著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後的北平,1946年,他和同班同學葉應嫵一同回到第二故鄉北平,並結成終生伴侶。
祝壽河到北平後在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工作,他工作出色,1948年升為住院總醫師。
1949年4月,祝壽河被調至北京協和醫院任兒科主治醫師。1953年5月至1958年5月,他在北京醫院任兒科副主任。1958年5月以後,他一直在北京中蘇友誼醫院(今北京友誼醫院)工作,先任兒科副主任,1961年任兒科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關進“牛棚”,在此期間曾患垂體腫瘤,經放射治療而愈。1978~1984年任北京友誼醫院院長兼北京市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1979年升為教授,1981年升任主任醫師。1984年任北京友誼醫院技術顧問。1974年,中國微循環與莨菪類藥研究會成立後,他任歷屆會長。1987 年該會轉為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微循環專業委員會,他又被一致推選為主任委員。他還擔任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及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醫藥衛生顧問,並曾擔任《中華兒科雜誌》副總編輯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輯。
祝壽河領導的“微循環障礙在發病學上的意義與654-2(山莨菪鹼)的臨床套用”研究獲全國第一屆科技大會一級科技成果獎。他促進發現並首先套用於臨床的新藥山莨菪鹼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他代表中國參加過在奧地利、丹麥、義大利、印度尼西亞、西班牙等國舉行的國際醫學會議。1980 年,他在西班牙召開的國際兒科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Anisodaminei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fulminant epidemic meningitis-Its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action”(山莨菪鹼治療暴髮型流腦療效及機理探討),該文受到國際醫學界的高度評價。大會主席當場宣布:中國代表祝壽河教授發言時間可由規定的10分鐘延長到任意長的時間。
祝壽河在學術上非常重視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但從不盲從,而是勤於實踐,勇於開拓。
祝壽河對待病人極端負責,為了危重患者,他經常是顧不上吃飯、徹夜不眠。無論是領導幹部的孩子,還是工人、衛生員的孩子,他都一視同仁。他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從不退縮。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有一次,他在門診當衛生員“改造”時,發現有一個要收入院的患兒,門診醫師沒有診斷出是中毒型菌痢。他主動護送患兒到病房並提醒病房值班醫師這是中毒型菌痢,應立即搶救。當他知道自己患垂體腫瘤及結腸癌後,首先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年輕醫生們的進步和微循環研究的進展。1986年,祝壽河被發現患結腸癌。1987年,他剛做過結腸癌手術,而且知道腫瘤已經轉移,但他還是談笑風生地離開病房趕往全國微循環學術會議。他經常說:“要在已經不長的有生之年,再為人民做點事。”
1987年7月26日,祝壽河因結腸癌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

科技成就

創造中毒型菌痢的人工冬眠療法
祝壽河對醫學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中毒型菌痢的人工冬眠療法,首先用大劑量阿托品救治暴髮型流腦,提出了微循環障礙是許多危重疾病的重要病理環節的理論,並從民間草藥中找到了有效的治療藥物——山莨菪鹼。
1958年,中毒型菌痢還是奪走患兒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不少健康活潑的孩子患了中毒型菌痢,不到24小時即可因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傳統的治療方法扭轉不了病情的惡化。當時主持北京中蘇友誼醫院兒科工作的祝壽河,日以繼夜地守護在患兒身旁。他仔細觀察病情變化,分析其發病特點和規律。他思索著,為什麼患中毒型菌痢的孩子大多並不瘦弱而是體格發育較好?為什麼同樣是痢疾桿菌感染,中毒者的腸道症狀還不如普通型重?他得出結論,機體對痢疾桿菌感染過強的反應性,是其發病的主要矛盾所在。用什麼方法能減輕這過強的反應呢?他想到了麻醉科主任譚慧英關於人工冬眠的一些情況。經過他修改後,人工冬眠降溫療法被用於救治中毒型菌痢患兒。一個接一個極重型的中毒型菌痢患兒經冬眠降溫後,蒼白的面容逐漸變得紅潤,持續抽搐的安靜了下來,頑固休克的血壓開始回升。為了挽救更多的病兒及進一步驗證這一療法,由中蘇友誼醫院兒科及麻醉科、北京市兒童醫院、兒科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麻醉科共同組成了北京市中毒型菌痢研究小組,採用祝壽河創造的人工冬眠降溫療法,使中毒型菌痢病死率由1957年的22.8%降至1958年的4.2%,至1963年又進一步降至3.7%。
用大劑量阿托品治療暴髮型流腦
1964年,北京地區又有暴髮型流腦流行,而且病死率比中毒型菌痢更高。祝壽河仔細分析這兩種不同的疾病:病原菌完全不同,主要侵襲的靶器官也不一樣,但危重患兒的臨床表現及死亡規律非常相似;死亡患兒病理解剖主要內臟的改變也很近似,均為淤血、出血、水腫、壞死等。最後,他得出結論:全身性微循環障礙,特別是重要器官的微循環障礙,是中毒型菌痢和暴髮型流腦共同的主要病理環節,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原先認識到的中毒型菌痢患者機體過強的反應,也就表現在產生微循環障礙上。人工冬眠療法雖然也有一定解除小血管痙攣的作用,但主要是通過減輕反應、減少微循環障礙起作用。祝壽河非常贊同上海靜安區中心醫院錢潮醫師套用大劑量阿托品治療中毒型菌痢的實踐。錢潮觀察到中毒型菌痢患兒眼底有明顯的小動脈痙攣,套用大劑量阿托品後,眼底小動脈痙攣解除,危重患兒得到挽救。祝壽河想到大劑量阿托品是解除微循環障礙的有效藥物,對中毒型菌痢有效,對流腦也應同樣有效。他用大劑量阿托品治療暴髮型流腦,收到較好的療效。大劑量阿托品療法用於治療暴髮型流腦的實踐,不僅為這一兇險疾病找到了有效的療法,更有意義的是初步驗證了祝壽河關於微循環障礙是這兩類疾病共同的主要病理環節的理論。當他1966年在《中華兒科雜誌》發表“微循環障礙的臨床意義”一文時,國外還僅注意到體外循環及休克的微循環障礙問題,國內還沒有人報導微循環障礙在疾病中的作用。
用大劑量阿托品治療暴髮型流腦,雖然使該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於所需劑量比中毒型菌痢更大,此藥的副作用也就更明顯。祝壽河到處尋找具有解除微循環障礙療效而副作用又較小的新藥。在吳正貴的幫助下,他從青海民間草藥中找到了山莨菪鹼。1965年4月,山莨菪鹼代替阿托品,在北京友誼醫院兒科開始套用。山莨菪鹼(天然品又稱“654”,人工合成品又稱“654-2”)為主的療法,使暴髮型流腦的病死率由過去的50%以上降至10%左右。用山莨菪鹼治療中毒型菌痢,可使其病死率下降至1%左右。
開拓微循環障礙性疾病研究
為弄清楚能否從外周微循環變化的指標,早期發現微循環障礙和判斷藥物療效,祝壽河找到了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的華光。華光對祝壽河提出的新觀點非常贊同,他帶領薛全福、修瑞娟、陳祥銀等人來到中蘇友誼醫院,晝夜奮戰在救治暴髮型流腦和中毒型菌痢的監護病房中。他們通過對患兒甲皺、球結膜等部位微循環的動態觀察及體內引起微循環障礙一些物質的檢測,進一步驗證了微循環障礙是這類疾病的主要病理環節,山莨菪鹼是防治微循環障礙的有效藥物。通過實踐,祝壽河還首先提出,微循環障礙也是出血性腸炎、出血型胰腺炎、過敏性休克、大葉肺炎、子癇、急性腎炎、部分闌尾炎等多種疾病的重要病理環節之一,山莨菪鹼等具有解除微循環障礙作用的藥物亦應對這些疾病有效。國外最早報告的兒童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是在1968年,是繼發於體外循環的病例。而祝壽河於1965年就發現了此綜合徵,1966年報導時將其命名為“急性感染反應性微循環障礙綜合徵肺型”,此後對這一綜合徵的研究又不斷深入。
祝壽河具有開拓性的學術觀點,被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所證實。他領導的微循環研究室,還成功地建成了感染所致肺、腸、胰、肝、心為主的臟器微循環障礙動物模型。祝壽河是微循環障礙性疾病研究的一代先驅和開拓者。
祝壽河為人耿直、待人真誠、重視科研協作。1974年以來,他聯合上海的錢潮、寧波的楊國棟等莨菪類藥物重大價值的發現者一起,舉行過多次全國性學術交流和科研協作攻關。

主要論著

1 Chu SH.Congenital atresia of bile ducts.Chin Med J,1948,64∶609.
2 祝壽河,張之芬,王宇豪.小兒肺炎的綜合療法.中華兒科雜誌,1955,6(3):167~171.
3 祝壽河,張之芬,喻永綏,等.嬰幼兒的佝僂病問題.中華兒科雜誌,1957,8(6):436~440.
4 Chu SH.Oxygen treatment of ascariasis in children.Chin Med J,1958,78:120.
5 北京市中毒性痢疾研究小組(祝壽河執筆).人工冬眠治療中毒性痢疾.中華兒科雜誌,1958,9∶514~517.
6 祝壽河.關於中毒型痢疾的研究成果中華兒科雜誌,1959,10(5):394~396.
7 Chu SH.Artificial hibernation in treatment of toxic dysentery.Chin Med J.1959,78:120.
8 祝壽河,王宇豪,方鶴松.關於中毒性痢疾的治療.中華兒科雜誌,1963,12:28~30.
9 祝壽河,閻田玉,高生玉,等.搶救暴髮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體會.中華兒科雜誌,1966,15:5~9.
10 祝壽河.微循環與微循環障礙的臨床意義.中華兒科雜誌,1966,15:123~126.
11 北京友誼醫院兒科,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藥理室,中國醫學科學院某院第一研究室.山莨菪鹼治療急性微循環障礙性疾病原理探討.中華醫學雜誌,1973,52(5):259~263.
12 祝壽河,任世光.在654-2治療急性肺微循環功能衰竭中認識其主要病理環節.中國急救醫學,1982,2(2):8~12.
13 祝壽河,方鶴松,高慧英,等.山莨菪鹼在暴髮型流腦綜合治療中的作用及機理探討.中華醫學雜誌.1983,63(5):257~260.
14 祝壽河,任世光,馬蘭,等.內毒素促成呼吸窘迫綜合徵主要途徑的實驗研究.中國急救醫學,1984,4(2):5~8.
15 祝壽河,任世光,馬蘭,等.家兔出血性腸炎模型的建立及對局部型施瓦茨曼現象主要發生機理的認識.北京第二醫學院學報,1984,5(3):224~22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