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國都城遺址

祓國都城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是漢代時期的古城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祓國,西漢諸侯國,俗曰肥城,其都城位於“膠州西南七十里”(即膠州市里岔鎮駐地西北方向3里處)。《增修志》載: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滅齊,置琅琊郡,始置黔陬縣,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秦置黔陬建立祓國,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祓國改名純德,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被誅,重又恢復祓國舊縣,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祓國被撤銷,祓國共延續156年之久祓國被撤銷後,由於人口外遷,交通不便繁華的城池逐漸被沒落直到湮廢。到了明代,膠州所轄範圍與許可權比以前擴大了,軍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在膠州擇地養馬以供軍政需要。祓國都城雖然已廢,但因其地處近丘陵平原,東西兩側膠水瀠帶,東南方有堯王山、石馬山為列屏,再加上水草豐美,原城略加修整,即成高牆圍欄,成為養馬的寶地。《增修膠志》載:“明擇地養馬,因舊而更新之”,昔日的祓國故城在明朝成為“牧馬城”。牧馬城城郭方形,周長2公里,占地375畝,有東、南、西三門,但經過近兩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只存城牆二、三米不等,昔日的繁華城池已蕩然無存。
位於膠州市里岔鎮駐地西側的“牧馬城”,至今聞名遐邇。但由於歷史久遠,史籍記載較少,再加上舊史學家受歷史局限,缺乏科學的考察條件,相互傳抄,穿鑿附會,以訛傳訛,把牧馬城當成了黔陬東城(又稱黔陬故城),致使幾部志書都做了誤載。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的地理座標,在1979年地名普查、1981年文物普查過程中,經過實地勘察,反覆核校,終於考證清楚,明代擇地養馬用過的牧馬城,不是黔陬東城,而是祓國古城。
祓,是建於漢代的侯國。《中國歷史地圖集》標“祓國”,《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標“[祓縣]漢置,為侯國,後漢省”。《續山東考古錄》、《增修膠志》等史籍都引證《齊乘》的記述,“膠州西南七十里,漢祓侯國,俗曰肥城。”據《增修膠志》記載,祓縣在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改名純德,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被誅,重又恢復祓舊縣。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連同邞、計亓等縣一併省除。
祓的讀音,唐代訓古學家顏師古考證文字,音廢。《爾雅·釋詁》:“祓,福也”。是否以吉祥佳言命國?有待方家考證。
祓國古城城郭方形,周長2公里,有東、南、西三門。由於明代在此繁育過軍馬,對舊城曾作過修葺更新,所以至今仍形勢可觀;城牆殘垣雖經歷了近兩千年的風雨剝蝕,高處至今仍有三米多高,南門的瓮城城牆也還保留大半。經考古工作者實地勘察驗證,北牆部分段落夯土中夾雜漢代瓦陶碎片,明顯地保留了當年重修過的痕跡。五十年代初期,城內中部偏北端還可清楚看到舊宮殿基礎痕跡,民眾在城內耕種土地,經常發現“貨泉”以及石制貨泉錢幣、“大布黃千”銅幣和銅盆等歷史文物。直到現在,許多漢代陶片、瓦片仍信手可揀。至於因“牧馬城”而派生出來的優美神話——“神馬從城裡出來,一聲嘶鳴向南飛奔,留下了一溜‘窩洛’(村莊名),幾次‘抬頭’(村莊名),最後進了‘藏馬山’,不見了”,仍在附近村莊的民眾中廣為流傳。對於祓國古城的真正名稱以及名稱由來,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連作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標誌的石碑,也只鐫刻“牧馬城遺址”五個大字。歷史的誤考既已糾正,祓國古城之名應副其實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