祅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āo xīng,舊謂凶星。多指彗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祅星
- 拼音:yāo xīng
- 注音:ㄧㄠ ㄒㄧㄥ
- 釋義:舊謂凶星,多指彗星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祅星六丈出,沴氣七重懸。” 唐 劉禹錫 《平蔡州》詩之一:“ 蔡州 城中眾心死,祅星夜落照壕水。”
祅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yāo xīng,舊謂凶星。多指彗星。
漢語辭彙,舊時指預示不吉利的星宿。解釋 舊時指預示不吉利的星宿。典籍 《晏子春秋·諫上二一》:是以列舍無次,變星有芒,熒惑回逆,孼星在旁,有賢不用,安得不亡。張純一校註:孼星,猶《太平御覽·天部七》之言祅星。
又曰“祅星,不出三年,其下有軍,及失地,若國君喪”。26、天文志:熒惑曰南方夏火,禮也,視也。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逆行一舍二舍為不祥,居之三月國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國半亡地,九月地太半亡。因與俱...
《太平御覽》卷七《天部七·星下瑞星祅星附·瑞星》~63~朱宣《帝王世紀》:“神農氏之末,少昊氏娶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感附寶,孕二十月,生黃帝於壽丘。”釋義 “黃帝者”唐張守節正義﹕“母曰附寶,之祁野,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