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黃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祁連縣地處高寒山區,屬內陸高原寒冷氣候。海拔高度在2180米-5287米,最高峰為托勒瓦黃寺西岔主峰,終年積雪覆蓋,雲霧繚繞,最低點為黑河下游大子龍溝口南500米處,氣候溫暖。祁連氣候具有降水少,日照時間長,氣候乾燥,冷季長,暖季短,氣溫日差較大,年差較小的特點,適宜種植黃菇。黃菇植物名稱為黃綠蜜環菌,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厚,肉質寬5-9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黃色,乾後近白色,具纖毛狀鱗片,邊緣內卷。菌褶近似菌蓋色,稍密,彎生,不等長。菌柄柱形,白色或淺黃色,內實。菌環以下具黃色鱗片,基部往往膨大。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祁連黃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祁連黃菇
- 產地名稱: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
- 品質特點: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黃色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6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氣候特點,水資源,草地類型,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黃菇植物名稱為黃綠蜜環菌,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厚,肉質寬5-9厘米辣主歸,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黃色,乾後近白色,具纖毛狀鱗片,邊緣內卷。菌褶近似菌蓋色,稍密,彎生,不等長。菌柄柱形,白色或淺黃色,內實。菌環以下具黃色鱗片,基部往往膨大。
營養價值
祁連黃菇鮮味獨特,口感極佳,頗受世人歡迎。淚踏鴉其蛋白質含量克/100克≥40;脂肪含量克/100克≥4.8;澱粉含量克/100克≥12;維生素含量克/100克≥6.5;蔗糖含量克/100克≥3,祁連黃菇因其水分少、肉質厚而細嫩,口感鮮嫩,味香色美,被譽為“草原仙菇”。食棄剃剃用野生黃菇不但能增加營養,而且還可以延年益壽,是極佳的高原珍品之一。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祁連縣地處祁連山中部的群山峻岭和山間盆地之中。走廊南山橫臥於縣境西北部,托勒山縱貫縣境中部,托勒南山、大通山夾“四盆”的地腿辯貌骨架。走廊南山與托勒山之間形成黑河、八寶河斷陷盆地,黑河、八寶河流影辨估企貫其中,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之間形成托勒斷陷盆地和默勒凹陷盆地,托勒河、默勒河(即大通河)流貫其中。土壤類型較多,在土地總面積中分10個土類26個亞類,分別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栗鈣土、黑鈣土、栗鈣土、草甸土、沼澤土和山地灰褐土。
氣候特點
祁連縣地處高寒山區,屬內陸高原寒冷氣候。海拔高度在2180米-5287米,最高峰為托勒瓦黃寺西岔主峰,終年積雪覆蓋,雲霧繚繞,最低點為黑河下游大子龍溝口南500米處,氣候溫暖。祁連氣候具有降水少,日照時間長,氣候乾燥,冷季長,暖季短,氣溫日差較大,年差較小的特點。境內年日照時數2160-297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46.09-177.11℃。牧草生長期150-100天,作物生長期160-165天,無絕對無霜期。年降水量272.7-514毫米,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0%,年蒸發量913.8-1815.2毫米。
水資源
兩大水系—黃河水系的默勒河和內陸水系之一的黑河、八寶河流經祁連縣。默勒河在縣境內長165.6公里,流經默勒、多隆,集水面積2767.2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17.4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為5.39億立方米;黑河西岔發源於野牛溝鄉洪水壩的八一冰川,流經野牛溝沙龍灘、大泉、野馬嘴、油葫蘆及高大坂峽和扎麻什鄉,全長129公里,集水面積5089.4平方公里,黑河東岔八寶河自東向西流經峨堡、阿柔、八寶,流程108.5公里,集水面積245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3.37立方米/秒,年流經總量4.2167億立方米。縣境地表水、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好,是祁連及下游地區人畜飲水、農田灌溉的重要水源。
草地類型
草地類型為山地草原類草場、山地草甸類草場、高寒草甸類草原、沼澤類草場、高寒沼澤草場、灌叢類草場、灌叢草甸類草場、森林類和疏林類草場。境內天然草場的牧草資辨遙連提源豐富,優等牧草102種,主要有:小蒿草、矮蒿草、藏蒿草、細葉苔、異穗苔草、早熟禾、老麥芒、紫花針茅、扁穗冰草、花苜蓿等。全縣各鄉鎮廣袤的天然草場均宜於採集祁連黃菇。
歷史淵源
雍正時期(1723-1735年),年羹堯率清軍平定青藏叛亂,青海當地土王臣服,向朝廷敬獻的貢品當中就有黃蘑菇,故又稱“皇菇”。
1999年,祁連縣專業戶註冊了“峨堡牌”黃蘑菇商標。
2004年4月5日,祁連山野菜野生食用菌類產業化經紀人協會成立。
生產情況
祁連縣黃蘑菇年產量可達12000斤,雞腿菇年產量達6000斤。
2017年,祁連縣草場總面積1764.11萬畝,黃菇生長覆蓋全縣範圍,均為野生。
產品榮譽
2008年,中國國家商標局批准“祁連黃蘑菇”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祁連黃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祁連黃菇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祁連縣所轄峨堡鎮、阿柔鄉、八寶鎮、默勒鎮、野牛溝鄉、央隆鄉、扎麻什鄉總計7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98°05′35″-101°02′06″,北緯37°25′16″-39°05′18″。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產地選擇
祁連黃菇生長在海拔3000-3600米的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產地遍布祁連縣全境,均為野生,祁連山大草原為“中甩厚紋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境內森林、草原資源豐富,無污染,海拔高,產區內氣候嚴寒,適宜黃菇生長,產區自然環境經過長期的自然演化而形成,採集的地方多選擇祁連山草原,所產黃蘑菇個大、肉厚、水分少、質地細密。
品種範圍
黃菇,植物名稱為“黃綠蜜環菌”,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厚,肉質寬5-9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呈黃色,乾後近白色,具纖毛狀鱗片,邊緣內卷。菌肉呈白色。菌褶近似菌蓋色,稍密,彎生,不等長。菌柄柱形,白色或淺黃色,內實。
黃綠蜜環菌是稀有珍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黃菇只有在特定的氣候和海拔條件下在高原地區生長,這種菌類適宜生長在海拔3000-3600米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在濕潤寒冷地區更能茁壯成長。黃菇雖然分布廣泛,但受氣候、水分、土壤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祁連的高海拔低溫環境成為最適宜生長地區之一。祁連天然草場中生長的野生黃菇個大、肉厚、水分少,質地細密,肥碩鮮嫩、氣味純正。祁連人民採食黃菇歷史悠久,因其鮮味獨特的食用價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愛,被譽為“草原仙菇”。
生產過程管理
祁連黃菇的繁殖
黃菇為天然草場上生長的野生植物,黃綠蜜環菌,子實體中等大,具有很強無性繁殖能力的植物,是大型真菌,蘑菇的生長發育包括擔孢子、菌絲、子實體三個主要階段。蘑菇菌絲由擔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吸水膨脹後沿擔孢子的長軸方向伸長,呈絨毛狀單核菌絲,也稱一級菌絲;當一級菌絲髮育到一定階段,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後,組合發育成線狀、具有形成子實體能力的二級菌絲;二級菌絲進一步發育成為分化各種組織能力的索狀三級菌絲;許多菌絲相互交錯繁殖成索狀菌絲體,索狀菌絲具有輸送營養和適宜條件下,分化產生子實體的能力。子實體呈傘形,單生、雙生或叢生,子實體產生單孢子,由此蘑菇新一代的生長發育又開始。黃菇通常長得比較快,一個蘑菇一天不見也會有很大變化,個頭翻倍、菌蓋溶掉或凋敗……,只要環境允許,埋藏在生長基質中的菌絲仍然可以不斷生長與複製,即使條件不佳,菌絲也是進入休眠狀態,來年一旦新的養分加入或者環境發生改變,又會甦醒過來,自然生長。
祁連黃菇的採集
一般分夏、秋兩季採摘。夏季當牧草處於生長旺盛期時,在祁連境內天然草場即可採摘到祁連黃菇。採摘時間可延續到秋季牧草枯草期來臨之前。採摘到的祁連黃菇,經水洗後食用,大多數自然曬乾後自食或上市。
祁連黃菇的儲藏
一般在採摘後洗淨,用線繩串成項鍊狀,自然光照曬乾後儲存,食用時冷水泡發;也可在洗淨後冷凍保存,食用時冷水浸泡解凍。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祁連黃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體系組織生產。
- 標誌使用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地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經審核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農產品地理登記證書持有人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標誌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方可在農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活動。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檔案,如實記載地理標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信譽,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處罰。
草地類型
草地類型為山地草原類草場、山地草甸類草場、高寒草甸類草原、沼澤類草場、高寒沼澤草場、灌叢類草場、灌叢草甸類草場、森林類和疏林類草場。境內天然草場的牧草資源豐富,優等牧草102種,主要有:小蒿草、矮蒿草、藏蒿草、細葉苔、異穗苔草、早熟禾、老麥芒、紫花針茅、扁穗冰草、花苜蓿等。全縣各鄉鎮廣袤的天然草場均宜於採集祁連黃菇。
歷史淵源
雍正時期(1723-1735年),年羹堯率清軍平定青藏叛亂,青海當地土王臣服,向朝廷敬獻的貢品當中就有黃蘑菇,故又稱“皇菇”。
1999年,祁連縣專業戶註冊了“峨堡牌”黃蘑菇商標。
2004年4月5日,祁連山野菜野生食用菌類產業化經紀人協會成立。
生產情況
祁連縣黃蘑菇年產量可達12000斤,雞腿菇年產量達6000斤。
2017年,祁連縣草場總面積1764.11萬畝,黃菇生長覆蓋全縣範圍,均為野生。
產品榮譽
2008年,中國國家商標局批准“祁連黃蘑菇”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祁連黃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祁連黃菇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祁連縣所轄峨堡鎮、阿柔鄉、八寶鎮、默勒鎮、野牛溝鄉、央隆鄉、扎麻什鄉總計7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98°05′35″-101°02′06″,北緯37°25′16″-39°05′18″。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產地選擇
祁連黃菇生長在海拔3000-3600米的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產地遍布祁連縣全境,均為野生,祁連山大草原為“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境內森林、草原資源豐富,無污染,海拔高,產區內氣候嚴寒,適宜黃菇生長,產區自然環境經過長期的自然演化而形成,採集的地方多選擇祁連山草原,所產黃蘑菇個大、肉厚、水分少、質地細密。
品種範圍
黃菇,植物名稱為“黃綠蜜環菌”,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厚,肉質寬5-9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呈黃色,乾後近白色,具纖毛狀鱗片,邊緣內卷。菌肉呈白色。菌褶近似菌蓋色,稍密,彎生,不等長。菌柄柱形,白色或淺黃色,內實。
黃綠蜜環菌是稀有珍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黃菇只有在特定的氣候和海拔條件下在高原地區生長,這種菌類適宜生長在海拔3000-3600米山坡草地及天然草甸上,在濕潤寒冷地區更能茁壯成長。黃菇雖然分布廣泛,但受氣候、水分、土壤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祁連的高海拔低溫環境成為最適宜生長地區之一。祁連天然草場中生長的野生黃菇個大、肉厚、水分少,質地細密,肥碩鮮嫩、氣味純正。祁連人民採食黃菇歷史悠久,因其鮮味獨特的食用價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愛,被譽為“草原仙菇”。
生產過程管理
祁連黃菇的繁殖
黃菇為天然草場上生長的野生植物,黃綠蜜環菌,子實體中等大,具有很強無性繁殖能力的植物,是大型真菌,蘑菇的生長發育包括擔孢子、菌絲、子實體三個主要階段。蘑菇菌絲由擔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吸水膨脹後沿擔孢子的長軸方向伸長,呈絨毛狀單核菌絲,也稱一級菌絲;當一級菌絲髮育到一定階段,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後,組合發育成線狀、具有形成子實體能力的二級菌絲;二級菌絲進一步發育成為分化各種組織能力的索狀三級菌絲;許多菌絲相互交錯繁殖成索狀菌絲體,索狀菌絲具有輸送營養和適宜條件下,分化產生子實體的能力。子實體呈傘形,單生、雙生或叢生,子實體產生單孢子,由此蘑菇新一代的生長發育又開始。黃菇通常長得比較快,一個蘑菇一天不見也會有很大變化,個頭翻倍、菌蓋溶掉或凋敗……,只要環境允許,埋藏在生長基質中的菌絲仍然可以不斷生長與複製,即使條件不佳,菌絲也是進入休眠狀態,來年一旦新的養分加入或者環境發生改變,又會甦醒過來,自然生長。
祁連黃菇的採集
一般分夏、秋兩季採摘。夏季當牧草處於生長旺盛期時,在祁連境內天然草場即可採摘到祁連黃菇。採摘時間可延續到秋季牧草枯草期來臨之前。採摘到的祁連黃菇,經水洗後食用,大多數自然曬乾後自食或上市。
祁連黃菇的儲藏
一般在採摘後洗淨,用線繩串成項鍊狀,自然光照曬乾後儲存,食用時冷水泡發;也可在洗淨後冷凍保存,食用時冷水浸泡解凍。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祁連黃菇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體系組織生產。
- 標誌使用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地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經審核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農產品地理登記證書持有人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標誌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方可在農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活動。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檔案,如實記載地理標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監督檢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信譽,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