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於2013年9月7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博伊斯作為20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西方藝術家之一,在世界乃至中國有著非常持久的影響和藝術史價值。他的出現和意義在於他出現在特殊的20世紀60年代這一個時代大環境裡,它既承接二戰的歐洲創傷,又下續冷戰的社會風雲,因此愈加顯示出博伊斯對社會政治文化反思的立場和社會責任。本次由中國策展人與學者獨立策劃、組織並實施的“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即是本著中國的當代視角來認識、研究並解說博伊斯,也因此再思考我們的藝術史話語和我們的藝術實踐。其意義將具有前瞻的超越性和中國當下的先鋒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 外文名:Social Sculpture:Beuys in China
  • 展出時間:2013.09.07-2013.11.15
  •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南街8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 主辦方中央美術學院
  • 藝術總監王璜生
  • 策展人朱青生易英
  • 德方聯合策展人:庸現、藍鏡
  • 展覽統籌王春辰於幸澤
  • 策展助理:魏龍德、劉菡、莉莉婭、高高
  • 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
展覽介紹,藝術家介紹,藝術品介紹,

展覽介紹

由於博伊斯展覽計畫的擴充,原定2012年11月份的“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展的時間調整為2013年9月7日。
博伊斯作為20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西方藝術家之一,在世界乃至中國有著非常持久的影響和藝術史價值,甚至可以說博伊斯是整個20世紀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也不為過,他超越了杜尚而成為二戰之後藝術轉型的關鍵人物和代表人物。博伊斯的出現和意義在於他出現在特殊的20世紀60年代這一個時代大環境裡,它既承接二戰的歐洲創傷,又下續冷戰的社會風雲,因此愈加顯示出博伊斯對社會政治文化反思的立場和社會責任。
因此,博伊斯提出的藝術觀念以及從事的藝術實踐,都處處顯示了時代的特徵,以及歐洲社會政治文化的新方式。也正因為如此,博伊斯才顯示了他在人類歷史上作為偉大藝術家的地位和身份,也因此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種影響一直遠播到中國,影響了中國的一大批當代藝術家。
但我們對博伊斯仍然留有很多並未清晰的地方。這就是,博伊斯何以出現、何以成為一個當代藝術史的公共話題和一個經典的藝術實踐。特別是在21世紀,作為經典的博伊斯又重新進入人們觀察的視野,對此的反思帶來新的視角和觀照,而對於發展中的中國當代藝術,我們如果不能在理解博伊斯的基礎上超越博伊斯,則無法確證中國當代藝術的獨立性和時代性,也無以顯示中國當代藝術家觀察、反映、思考當下世界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所以,本次由中國策展人與學者獨立策劃、組織並實施的“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即是本著中國的當代視角來認識、研究並解說博伊斯,也因此再思考我們的藝術史話語和我們的藝術實踐。其意義將具有前瞻的超越性和中國當下的先鋒性。歷史是觀照中走向前方的,而中國的當代藝術只有展望了全球的文化視野,我們才會真正地創造與創新自己的藝術與文化。博伊斯將是這一抱負的起點。
配合該重要展覽將舉辦系列學術講座,圍繞博伊斯的藝術、歷史影響以及與中國藝術的關係和影響展開深入的研討,使博伊斯的藝術和學術問題得到深入研究和探討,促進中國當代對西方藝術的研究,確立博伊斯研究在中國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藝術家介紹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國藝術家,以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為其主要創作形式,是“行為藝術”、“社會雕塑”等概念的創始人。在博伊斯看來,暴力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反對以暴力去爭取和平。而藝術則被他認為具有革命潛力,藝術創新是促進社會復興的無害的烏托邦。博伊斯正是這樣試圖用藝術去重建一種信仰,重建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

藝術品介紹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杜塞道夫的展覽開幕式
《行為:如何向一隻死兔子解釋畫作》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行為:如何向一隻死兔子解釋畫作》
1965年
《沒有玫瑰我們什麼也不做因為我們無法再思考》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沒有玫瑰我們什麼也不做因為我們無法再思考》
80cm×55.8cm/白紙板上的彩色膠印有手寫 / 版數: 80+XX,簽名和編號/1972年
《革命就是我們》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革命就是我們》
191cm×100cm/聚酯薄膜藍圖,手寫文字,蓋章/版本 4180+18ap/1972年
《節省木材》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節省木材》
49.5cm×50cm/白紙盒膠印/簽名和編號/1972
《腦殼》
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
《腦殼》
21cm×14.5cm/邀請函,白紙彩色膠印/簽名/197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