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連帶(social solidarity),社會成員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協調、平衡關係和行為準則。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在《社會勞動分工論》(1893)中提出的兩個重要概念(另一個為集體意識)之一。他將社會分為兩種類型:前工業社會與工業社會。前者的整合方式是“機械連帶”,表現為強烈的集體意識,即所有成員傾向於相同的價值觀,遵守同樣的規範,採用相似的思考方式,個人意識與集體意識沒有很大的差別;後者的整合方式是“有機連帶”。其特點:(1) 高度分工,社會如同一個有機體;(2)集體意識更為普遍,並上升為一種抽象的價值,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實現;(3)個人意識與集體意識分離, 社會在成員之間發展出個性;(4)社會通過尊重個體,提供公平的機會及要求個體履行社會職責,將個人意識與集體意識有機結合,達成社會的整合。據此,他分析,當時法國雖已進入工業社會,但整合方式還處於機械連帶階段,解決的途徑是進一步發展社會正義,提供公平的機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連帶
- 基礎:社會分工
- 釋義:互相依賴關係
- 學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