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與地方高校協同創新(張廷創作教育學著作)

社會資本與地方高校協同創新(張廷創作教育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社會資本與地方高校協同創新》是張廷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6月。

該書從地方高校發展困境出發,指出開展協同創新是其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結合“2011計畫”的政策導向,提出以社會資本的整合為著力點,從健全互動網路體系、完善信任治理機制、建立互惠社會規範、培育社會組織、推動文化價值整合構建科學合理、規範有效、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推動地方高校協同創新健康發展,從而提升創新的質量和效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社會資本與地方高校協同創新
  • 作者:張廷
  • 首版時間:2019年6月
  • 字數: 212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梳理和總結了社會資本理論,對協同創新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探究,並在此基礎上對兩者的結構關聯進行分析,指出地方高校協同創新過程中社會資本的缺失,探尋以社會資本培育為導向的協同創新路徑,最後以W大學為例進行實證研究。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章 現狀分析:地方高校協同創新概況及其社會資本存量
第二章 協同創新:地方高校科技創新的社會網路化趨勢
第六章 路徑選擇:以社會資本的整合推動地方高校協同創新
第三章 社會資本:一種新的分析工具和解釋範式
第七章 案例解剖:社會資本視角下的W大學協同創新分析
第四章 結構關聯:社會資本與協同創新的相關性探究
第八章 結語

創作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要求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國家大型科技基礎設施為主線,依託最有優勢的創新單元,整合全國創新資源,建立目標導向、績效管理、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促進各類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研發機構形成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新格局。基於此,《社會資本與地方高校協同創新》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地方高校社會資本對協同創新績效具有顯著影響。首先,社會資本從結構維度、關係維度、認知維度三個方面影響協同創新績效。結構維度主要表現為網路聯繫與網路結構,網路聯繫的數量關係到協同創新的規模,網路聯繫的結構關係到協同創新的質量和效率;關係維度主要表現為信任關係,及其相關的義務與期望、規範與懲罰、可辨識的身份等,可以有效降低協同創新聯盟中的交易成本,有利於組織學習和知識共享;認知維度關注的是行為主體共同的目標、語言、文化習慣和隱性知識等意識體系,可以促進協同各方進行有效溝通。其次,社會資本以組織學習為中介對協同創新產生作用。作為一種動力機制,社會資本可以提升組織學習績效,而組織學習有利於將知識轉化為新的產出、有利於為技術創新輸送知識來源、有利於變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有利於把漸進式創新為變革式創新,從而提高協同創新績效。最後,社會資本從巨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影響協同創新。巨觀層次,社會創新環境、社會信任、社會文化、共同體的激勵制度均對協同創新產生重要影響;中觀層次,地方高校內部、外部社會資本對協同創新都有促進作用;微觀層次,地方高校領導、教職員工等個人社會資源通過轉化為學校社會資本促進協同創新績效提升。
整合社會資本是推動地方高校協同創新的重要路徑。第一,健全互動網路關係是推動協同創新的關鍵。密切協同創新的共享式社會規範,建立有效的協同創新網路聯結機制,構建高效的協同創新制度化溝通機制,重視和積累協同創新的社會資源,是擴大地方高校的社會關係網路的主要途徑。第二,完善信任治理機制是協同創新網路形成和運作的基礎。建立協同創新聯盟內部信任機制,發揮地方政府協調各方關係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信任的社會評價機制,是增進協同各方信任關係的重要手段。第三,建立互惠社會規範是鞏固協同創新網路關係的保障。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製度,建立和完善協同創新激勵機制,完善促進協同創新的科技法制體系,約束和規範合作各方的合法權益。第四,把培育社團組織作為協同創新社會資本的重要載體。加強和改進社團的組織管理方式,加強社團組織自身建設,高度重視社團組織在社會資本經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而促進協同創新效率的提升。第五,推動文化價值整合。大力加強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和協同創新的聯盟文化建設,強化對聯盟的身份認同,積極構建有利於協同創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以文化嚙合協同創新網路關係。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社會資本與地方高校協同創新》
2019年6月
978-7-5203-4517-0

作者簡介

張廷,安徽濉溪人,管理學博士,武漢大學博士後,武漢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3項,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